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影响及对策研究,(1)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影响及对策研究,(1)

发布时间: 2021-10-13 15:18:02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涉及到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权力和民主等范畴。在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是势不可挡的,它不仅改善了公民界定的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而且为公民界定的广泛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对我国不确定的民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民主化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负面 作用。从网络自身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网络政治的含义和特点,进一步阐明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良好有序发展措施,探讨了如何正确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

  目

 录 一、绪论 ........................................................................................................................................................................... 1 (一)网络政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1 (二)网络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 1 (三)网络政治的特点 ........................................................................................................................................... 1 1.虚拟性 ........................................................................................................................................................... 1 2.直接性 ........................................................................................................................................................... 1 3.开放性 ........................................................................................................................................................... 2 4.平等性 ........................................................................................................................................................... 2 5.便捷性 ........................................................................................................................................................... 2 (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2 (五)网络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2 (六)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 ................................................................................................................................... 3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 3 (一)我国当代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 3 (二)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 3 三、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 3 (一)拓展网络新领域是思想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3 (二)互联网对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 4 (三)互联网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 4 (四)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运作具有推动作用。

 ....................................................................................... 4 四、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 4 (二)网络政治参与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 4 (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 5 (四)网民政治素质仍有待于提高 ....................................................................................................................... 5 五、网络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思考 ............................................................................................................................... 5 (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 ........................................................................................ 5 (二)加快网络技术研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 5 (三)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 5 (四)实行必要的网络管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 ............................................................................................... 6 (五)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网络法治秩序 ................................................................................................... 6 六、结论 ........................................................................................................................................................................... 6

  1 一、绪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本世纪,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登录到同一个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这个虚拟计算机网络将不同肤色、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将人类带入互联网的一个新时代。

 (一)网络政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依据纳扎里·乔克里的理解,网络政治学主要是探讨虚拟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即“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他认为理解网络政治学的关键在于网络是何种意义”。

 [1] .本尼迪克特对网络的描述“是一种全球网络化,由计算机支持并进入而产生的一种多维度的、‘虚拟’的真实,它是由纯粹的数据或信息组成的。

 [2]

 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最初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但只是作为一个技术的交汇点,是流动和交流的平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发展,网络的互联性和快速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中,一个涉及国家权利和特定利益之间关系的政治现象。狭义上,是互联网上的客观存在,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政治现象目前由三个层次组成:网络空间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动态响应和现实主体对网络的动态响应。治理起源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媒体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为传统政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和独特的视角。

 (二)网络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网络政治开始兴起。随着中国互联网业务的广泛开放,互联网用户数量逐年增加,网络政治也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利用网络获取实时的政治信息,跟踪重大政治事件的发展,利用网络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网络政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已经形成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优势,积极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功能的基本体系。党中央强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也都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

 [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传播,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几乎都会在网络中引起强烈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甚至形成强大的舆论。在越来越多的事件中,网络舆论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的网络舆论活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网络政治的特点 由于网络政治是网络的载体,基于互联网的特点,使得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虚拟性 虚拟网络空间决定了网络政治的虚拟性。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发表表达政治观点的文章,参与政治问题的讨论,向政府部门表达他们的要求。网络政治虽然在形式上是虚构的,但在功能效果上是真实的。它是对现实政治世界的一种反应,是人类政治感知和政治行为借助网络技术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政治也是一种现实,但它是以虚拟的方式存在的。

 2.直接性 网络政治突破了传统政治的局限性、空间的局限性、传播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等诸多障碍,开辟了公

  [1]

 Choueri, Nazil .Introduction: cyber 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eienc Re-view[J].2001(3)

 [2]

 Benedikt.M,1994, Cyberspace: some proposals, in M. Benedict} Cyberspace First Steps[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p123

 [3]

 《光明日报》.2001 年 1 月 11 日

  2 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方式。互联网的便捷性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促进人们对政治活动的渴望和能力。

 3.开放性 互联网具有无边界、无中心的分散结构,网络世界的互联性质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网络平台上所有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访问是开放和共享的,只要进入互联网的设备和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决策。

 4.平等性 虚拟世界中的平等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更容易实现。在互联网上,它隐藏了人们之间的差异,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超越身份、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人人机会平等。

 5.便捷性 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在网络上,政治事件、政治观点和态度、政治决策以及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人们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反应也更加迅速。人们只要点击鼠标,输入数据,就可以随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节省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参与繁文缛节。

 (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政治现代化就是,一种从传统政治专制政治或粗糙的民主政治走向现代政治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现代人类根据一定的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综合性目标自觉进行政治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活动。

 [4]

 所谓政治现代化,是一个追求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的重要体现。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现代化是某些现代政权的发展过程,从进化的角度看,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是无止境的。

 [5]

 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可以通过三个相对简单的过程来决定:(1)用单一的、非宗教的、国家的政治权威、宗法的政治权威和种族的政治权威取代传统和宗教的政治权威。(2)新的政治权威(包括法律、军事、管理和科学)必须由新的管理阶层组织来处理,新的组织结构的选择是以成就为基础,而不是以生活为基础。组织结构进一步下放,其他职能更加专业化,所有参与机构和组织更好地一体化。(3)社会团体参与全社会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新制度的不断引进和发展,群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化使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围绕着互联网组织起来知识的来源,生产力增长主要依赖于网络的发展和运用。成为整个经济新技术与管理专业。

 [6]

 国内学者李斌教授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网民及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的活动。” [7] (五)网络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第一,经济方面影响。经济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所有其他人类活动,包括政治生活方式,都源于经济生活的基础。任何政治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为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人民参政能力。

 第二,政治方面影响。政治制度本身的参与机制既是政治参与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政治参与机制健全、参与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特点决定了现代政治机制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公平合理。有效的政治机制将鼓励更多的政治参与,促进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

 第三,网络平台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必须依靠网络技术的发展,治理参与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快速实时信息更新,它必须依赖于快速、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技术。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必然需要更强大的网络功能,更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环境作

  [4]

 包心鉴.政治现代化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94(5). [5]

 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2 年第 1 期

 [6]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1-12 页

 [7]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

  3 为支撑。

 (六)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 具体来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投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身份认证相关法律的完善,“电子投票”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二,网上“电子公告板”,通过政治参与活动,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第三,电子邮件使用直接电子邮件进行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第四,网络主页,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主页参与政治活动将成为网民参政的主流形式,网络主页也将成为政府了解社会形势和舆论的重要平台。

 [8]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一)我国当代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根本要求。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已经尝试了各种现代化模式,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9]

 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统治。政治改革的进步模式是通过非政治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政治领域的改革,通过对非核心政治领域的改革促进核心政治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民主政治的状态。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大成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它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创造了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新的辉煌的社会主义。第二个伟大成就是在民主政治中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从新的理论高度认识到法制建设,促进了法制的完善,而且在实践中把法制推进到国家治理的运行水平,逐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新时期,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抓住振兴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二)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政治领域的不确定成就不断向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政党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建立现代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我们党不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从最初提出政企分开,到确定依法治国、实行法治的战略,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逐步实现了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化和制度化。

 第一,国家的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中国民主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组织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对话机制。第三,政党的执政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政治发展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域的积极政治变革。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由不完善、不稳定到完善稳定的过程。目前,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促进中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拓展网络新领域是思想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认识方向,勇于创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弱化,反而会更有效。随着网络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将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加快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程。思想政治工作在新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得到加强和完善。

  [8]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4)

 [9]

 罗迪.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困[N].中国青年报,2007.07-22(2).

  4 (二)互联网对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政治制度的可能性,使公民能够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无疑在技术手段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公民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未确定的在线论坛来表达他们对政治问题的看法。互联网在舆论表达和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0]

 (三)互联网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有利于各种政治文化的共享。它有助于我们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网络传播,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中国公民现代化所需的政治人格和能力。

 [11]

 (四)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运作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网络的深入,政府加快了互联网的接入,促进了政府运行机制的完善。网络要求政府了解自己的职能和能力,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网络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起着催化作用,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政府利用网络机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它扩大了政府的不确定性服务职能,提高了政府的不确定性效率,促进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四、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深,世界各国正在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文化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广泛地传播与渗透。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提高了政治参与的质量,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发展,而且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网络政治参与应该是全社会的所有人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而不应局限于那些有能力和机会使用网络的人。但在现实中,人们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平等的。互联网民主仅限于那些有能力使用网络的人。他们大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参与和影响政治,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如果没有网络设备,不能使用计算机的人将无法参与网络政治,无法享受网络民主的权利。“数字鸿沟”是指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异,即在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信息方面的差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鸿沟的影响不容忽视,严重影响着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参与水平和网络舆论的公平与公平。

 (二)网络政治参与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随着传媒科技的飞速进步,使信息的交流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扩散速度。但现在的许多报道都有失偏颇,有些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更是过度关注负面新闻或是明星的私人生活,对于好人好事却不及时报道。报纸、广播、互联网等都属于大众传媒,它们以传播速度快、传播广和影响力大等特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现在不用出门,在家中只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信息,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视频等技术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虽然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给人们各方面都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负面新闻报道的初衷是为了揭露社会问题,警醒世人,但现在对负面新闻的过度报道,不仅不能准确的表达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力的批判社会负能量,还会使得一部分缺乏辨别能力和批判力的人在行为在选择上迷失方向,产生负面情绪。

  [10]

 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1]

 梁彩香.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5 (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网络安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战场。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家,从网络空间对网络政治的安全威胁的发展和特殊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网络的不安全也构成了网络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安全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政治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网络政治的日益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四)网民政治素质仍有待于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也使得信息爆炸,并且有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缺失。现在的人们都处于各自的手机或者电脑面前,仅仅依靠网络将大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条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在缺乏有力的网络监督的情况下,使得道德的约束能力在互联网之中渐渐不复存在。甚至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互联网之中的行为是虚拟的,并不是现实行为,可以不受到任何规则和任何人的管制,自己可以随意发表言论或者违背现实约束的事情,即使做了也没人知道我是谁,没办法让我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我国网民的政治参与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五、网络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民主建设的引导。政府是各行各业最大的信息资源占用者。全球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根据市场的规则去选择意识形态,而且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将会使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然后逐步淡化。虽然我国存在着若干的意识形态成分,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政府部门必须努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重视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建设,真正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桥梁”。这不仅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而且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便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愿望,迅速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和讨论政治。同时,它也可以引导舆论,有效地消除公共非理性民主和情感民主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2]

 (二)加快网络技术研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在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和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控制的网络安全因素明显增多,破坏力也在不断扩大。网络时代要高度重视政治安全,树立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意识。我们不仅要主动思考,而且要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国家信息安全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注意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安全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使我国在网络技术上取得了领先的成果,促进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

 [13]

 (三)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国家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持久而深入的教育,网络伦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不确定的心灵,增强了个人的道德责任。提高全国网络的整体道德和道德标准。努力培养网络公民意识。由于网络活动的隐蔽性,一些受不良信息影响的网民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评论和行为缺乏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要使每一个网民认识到参与网络活动的每一个网民都必须遵守网络社会的规则。每一个网民灌输网络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培养网民的合法理性的公众意识。

 [14]

 [12]

 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3]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4]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

  6 (四)实行必要的网络管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 大众传媒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该注意报道是否真实可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做出中立的描述和判断,不应带有任何情绪。现在有一些媒体为了增加关注度和传播影响不顾信息是否真实,只在意引起多大的影响力,帮助这些不实消息进行传播。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新闻媒体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相关部门也应该增加重视程度,避免这种不实信息的出现。大众传媒应该增加对积极事件的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的报道,负面新闻是用来警醒人们的,但是过多的负面新闻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五)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网络法治秩序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早已渗透到每个方面,一方面提升和改善了我们日常的习惯。但是在另一方面,网络也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不文明、不诚信的现象随处可见,虚假信息随意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比比皆是,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提别提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

 为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渠道,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实现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立法步伐,建立更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规范网络秩序,培养网络世界的自律精神,保障互联网的安全。保护人民-不明确的言论自由和其他权利-有利于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它可以为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促进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文明方式的诞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网络的互联性和快速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生活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网络治理自中国兴起以来,给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

 网络政治参与的广泛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舆论的放大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要主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把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把网络政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2001 年 1 月 11 日. [2] 包心鉴.政治现代化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94(5). [3]

 Choueri, Nazil .Introduction: cyber 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eienc Re-view[J].2001(3) [4]

 Benedikt.M,1994, Cyberspace: some proposals, in M. Benedict} Cyberspace First Steps[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p123 [5] 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2 年第 1 期 [6]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1-12 页 [7]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 [8]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4) [9] 罗迪.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困[N].中国青年报,2007.07-22(2). [10] 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1] 梁彩香.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7 [12]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3]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4]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

相关热词搜索: 政治 现代化 参与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