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 2021-10-14 08:54:15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秋季天气干燥,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希望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1.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 3~10 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 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 1~5 天溃疡愈合,一般 3 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 3~10 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

 2.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 岁及 3 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 7-12 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 5 到 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

 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4.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 1-14 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 2 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 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 2-10 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5. 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期在冬春等季节。

 1-5 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 10-11 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 4 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3、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 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 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极其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

 1-15 周岁儿童。

 7. 流行性感冒 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8. 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9. 口角炎 俗称“烂嘴角” ,多因维生素 B2 和锌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细菌或真菌感染时更易出现嘴角干裂、糜烂,疼痛。

 预防措施:口唇发干涂婴儿唇膏保持湿润,尽量告诉幼儿不要舌头去舔口唇,更不能用脏手搔抓。吃些富含 B 族维生素和锌的食物。

 10. 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婴幼儿口腔病,口唇舌及颊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

 预防措施:平时重视宝宝口腔卫生。患儿可用 2%~5%碳酸氢钠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 3 次,或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喷患处。

 11. 鼻出血 气候干燥、寒冷时,幼儿上火后引起鼻黏膜干燥,会导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预防措施:经常给幼儿剪指甲,及时纠正抠鼻孔的坏习惯。室内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防止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每天用芝麻油涂抹幼儿鼻腔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12. 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

 预防措施: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13. 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措施: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

 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14.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相关热词搜索: 秋季 疾病预防 幼儿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