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

发布时间: 2021-10-14 09:34:09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 ( 201 15 5 年第 4 4 期 )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编

 201 15 5 年 年 0 06 6 月 月 2 26 6 日

  ●学习内容:

 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

 ●参考资料:

 (一)

 习近平反腐论述里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二)

 严以修身 , 把牢“总开关”

 (三)

 严以修身当为做人做事之根本

 (四)严以修身乃为官第一要务

 (五)

 践行“三严三实”贵在修身

 习近平反腐论述里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 原文 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 1 月 22 日)

 ■ 典出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 释义 “政体”,即为政的要领。在《申鉴·政体》中,荀悦提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要求自己。荀悦以此告诫统治者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

 荀悦的这一观点继承了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四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堪称“善禁”典范,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

 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魏征在上疏中亦言:“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可见,中国古代已将“正人先正己”视为“善禁”至要。

 无论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还是坚决反对“四风”,习近平同志都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都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领导干部如果只表态不表率,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普通干部怎么会有改作风的动力? “吾日三省吾身” ■ 原文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 5 月 8 日)

 ■ 典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 释义 省:检查、反省。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每日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领导干部应当把自省作为一种修养和定力,冷静看待自己内心深处的得与失,客观评价与他人相处的公与正,深刻反思判断是非的对与错。要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做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反省,将他律变为自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任何时候都不做亏心事,对得起党性,对得起良心,做到忠诚可靠、心地善良、公道正派、阳光坦荡。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原文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014年 5 月 8 日)

 ■ 典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 释义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就算是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更何况一般人?)” 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传统文化对于修身与从政关系的认识启示我们,做官先做人,

 做人必修身。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方针,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 原文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 6 月 28 日)

 ■ 典出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尚书·商书·伊训》 ■ 释义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这段话当是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伊尹教导太甲说:“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说:“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言:“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可见,伊尹所言堪称嚆矢。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自省意识,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

 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原文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些人在腐败泥坑中越陷越深,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其身上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的小错,党组织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就可能导致要么不暴露,要么就出大问题。所以,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这是对干部的爱护。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一见到善要觉得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躲开。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 1 月 14 日)

 ■ 典出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论语·季氏》 ■ 释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汤,古时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后世常用这句话来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见善如不及”,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见不善如探汤”,是要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始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严以修身

 把牢“总开关”

 —— “三严三实”系列话题讨论之一

 5 2015 年 年 5 05 月 月 1 11 日 日 16:38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修身不严的具体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根源是什么?怎样做到严以修身?本期对此进行讨论。

 正视修身不严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谆谆教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但面对席卷而来的物质浪潮,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缺乏、党性迷失,宗旨淡薄。他们有的信仰缺失,喜好求神拜佛,与“大师”为伍,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有的道德沦丧,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视公序良德为无物;有的大手大脚,热衷于“造盆景”“装门面”,作风“飘浮”,等等。

 修身不严,党性不纯,如社会溃疡,不可小觑。修身不严不仅是对责任的亵渎,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损害着自身形象和政治信誉,虚度了光阴,贻误了前程,终是误己。修身不严更是一种浪费,浪费了党和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和政府资源,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盼。修身不严,就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群众失去安全感,使政府失去公信力,使社会失去凝聚力,同时影响着党群关系,透支折损着政府形象,动摇着党的执政之基,可谓危害猛于虎。(解领)

 正心方能修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党员干部修身不严,禁不住考验,关键是其内心发生了畸变,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众多落马的官员忏悔中,无一不诉说人生是从思想蜕变、心理失范开始走向滑坡的。《大学》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个人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心不正必然会导致身不正,缺乏对党的拳拳赤子之心,对群众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思想上就会麻痹大意,行动上也会麻木不仁,修身则会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的首条,是由内而外的约束和要求。“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党员干部从严修身做人、为官从政,首先要做到“心正事正”,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无论小事大事都能把得住小节。无论事前事后都能守得住规矩,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挡得住诱惑,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赵云)

 砌好信仰基石 信仰如山,仰之弥高,行之愈奋;信仰如河,流之弥远,饮之愈甘。严以修身,就要保持信仰的本色,砌好信仰的基石,不忘初衷、不悔初心。

 信仰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公正为民、敢涉司法改革深水的“庭前独角兽”邹碧华,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心血防风固沙的“四有”书记谷文昌,抑或是胸怀大局、勇于担当的“移民书记”赵久富,都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展现着一个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反观当下的另一些干部,有的不思进取,甘做“鸵鸟”官;有的滥用手中职权,大搞权钱交易,破坏党纪国法,肆意逾越法律高压线,究其根源,就在于信仰的缺失。信仰之峰一旦垮塌,就会陷入权钱色的深渊。

 近年来落马的“大老虎”、“小苍蝇”,哪一个不曾有过“光辉岁月”,哪一个不曾有过信誓旦旦,但随着信仰泉水的干涸,他们逐渐失去了为民服务的本真。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更是我们践行严以修身准则的必有之义。修身己先行,党员干部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多思革命苦、常怀为民情,牢记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牢固树立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政治信仰,思想不跑偏,说话不跑调,及时踩住思想“刹车”,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好干部的要求,当好领头人、做好为民事。(孙建达)

 在“修” 上下苦工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适应为官的不舒服、不自在,并让老百姓舒适度好一点、满意度高一点,这本身就是修身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修身的诱惑干扰更多,修行的境界要求更高,不仅要严修,更要苦修,在“修”字上下苦工。

 要修剪欲望。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总是埋怨工资低了、休息少了、提拔慢了,就要回过头来扪心自问,是不是想要的太多了。党员领导干部要将个人欲望控制在合理范畴,以“廉者不求非其有,智者不为非其事”为底线要求,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高线标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修理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身上的问题,是习以为常、听之任之,还是朝乾夕惕、省之改之,考验道德情操,也考验党性修养。比如,针对自大的问题,就要时刻摆正个人与组织、与集体、与群众的关系,决不能将个人凌驾于组织、集体和群众之上;针对自由的问题,要注意区分追求合理的个人自由和搞自由主义,甘于在党和人民的需要面前放弃部分个人自由,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大局。

 要修炼品行。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人性的善和党性的美应该是高度融合的。所谓仁者爱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所谓推己及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在成就事业中成就自我;所谓反求诸己,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面对不

 解甚至误解,既要善于解释,也要勇于承担,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胡俊)

 须防止“三无” 领导干部严以修身,须防止“心中无党、胸中无墨、眼中无活”。

 心中无党,公心就会被欲望替代。部分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不足,信仰缺失,私心严重,一朝权在手,便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诸脑后,只关注个人得失,不关心党的发展和民生多艰。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的态度去付出,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精神去奉献,让公心充盈天地,让私心无处立足。

 胸中无墨,追求就会被世俗遮蔽。读书,可以开眼界、长本领、砺情操、提境界,是领导干部修身的不二法宝。但是,总有人不愿埋首书卷,沉下心去研究党的理论、业务知识和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守住宁静、耐住寂寞,带着人生疑惑去求知,带着自我反思去求解,带着工作问题去求助,通过读书,脱离低级趣味,破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难题,找到更高的人生追求。

 眼中无活,干劲就会被安稳消磨。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了“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式的安逸生活,不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方式,将严以修身等同于修身养性,关起门来大搞“无为而治”,不仅不主动为群众谋发展,甚至对基层困难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将民生疾苦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奋斗,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龙坤)

 严以修身当为做人做事之根本

 (淮安区人武部政委

 涂相军 )

 2014-05-21 10:24:32

 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必须把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第一位的要求突出出来,作为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根本遵循和行为准则,贯穿到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修身之魂。习总书记鲜明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看待世界、人生、未来的一种终极信念,表现为真诚的信奉、忠诚的敬仰和坚定的守护;信仰是人的生命航标,人生之路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要靠信仰来引领航向;信仰是人的力量源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奋不顾身的精神,要靠信仰砥砺意志;信仰是人的行为定力,要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慎独守终,需要信仰来抵制诱惑。90 多年来,共产党人始终以崇高信仰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准则,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才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先进分子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竭诚奉献。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信仰,才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像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时代楷模。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有的精神空虚,思想颓废,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情趣低俗,玩风不正,沉湎花天酒地,热衷于灯红酒绿,“今朝有酒今朝醉”,日益脱离群众,甚至走向堕落;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这些,都是与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祛除。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信赖。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修身之源。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建立

 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学好革命理论,才能打下坚实的信仰根基。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健康与高尚,来源于理论上的深刻与彻底。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说:“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加强理论武装,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思想上成熟、政治上坚定。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因此,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加强理论武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自觉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通晓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坚信规律就能够坚守信仰。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把握大势、汲取智慧,理论自信就能够坚守信仰。理论学习有助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避免把个别问题看成整体问题、把暂时问题看成长远问题,科学分析就能够坚守信仰。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把个人的学习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做到真学、深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修身之根。“德正则事业兴,德厚则根基深”。全党的道德建设有赖于每个党员的自觉养成,个体都合格了整体就会过硬。70 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号召每个共产党人都应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被光怪陆离的“时尚思潮”遮住了双眼、扰乱了心智,对立身之本产生了认识偏差,让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占据了“本”的位置。那些对升迁看得过重的人,视官位为立身之本,信奉流行的“潜规则”,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营关系,甚至不择手段与他人竞争,官越做越大,离群众却越来越远;那些对利益看得过重的人,视名利为立身之本,追求实惠至上,不断地攫取、占有、炫耀,热闹背后其实难掩内心的寂寞;那些对潇洒看得过重的人,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享乐二字”,甚至不顾法纪道义,尽情地欢娱、挥霍、放纵,繁华过后尽是心灵的空虚。无数事实证明,离开道德支撑,一切收获和拥有都不可能带来心灵的愉悦和幸福,更多的

 却是迷茫甚至痛苦。党员干部应该以成克杰、胡长清、马向东、谷俊山等“落马”贪官为镜,自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同时,还必须增强定力、在于懂得坚守。有一些人,内心本是向德、崇德的,但是面对种种奢华和诱惑,“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过”,他们从接受小恩小惠、不拘小礼小节开始,导致道德的堤坝一点点溃败;他们抱着“小节无伤大雅”的心态开始,让“自由放任”一次次冲撞道德底线;他们怀揣“做完这一次就收手”的侥幸,一点点损害道德根基,等到本色皆丢、千夫所指,再想浪子回头、重塑金身时,却已无力回天。事实表明,党员干部唯有始终加强道德修养,正派做人,勤恳为官,追求高尚,远离低俗;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原则,处事公正;坚持情趣健康,洁身自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私心所扰,不断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坚持“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经得住考验,道德之根才能越扎越深、立身之本才能越固越牢。

 把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作为修身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党的旗帜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和神圣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代表着党的形象,只有为党争光的义务,没有为党抹黑的权利,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自觉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经得起权力地位金钱的考验,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而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作为军队系统,践行党的宗旨,就是要把实现强军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把听党指挥作为强军之魂,把能打胜仗作为强军之要,把作风优良作这强军之基,围绕强军目标做工作。必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高标准抓好部队的各项建设,确保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带领部队冲得上、打得赢、出色完成任务。必须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切实尊重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时刻把官兵的冷暖挂在心上,真诚为民服务,使广大官兵真切感受到组织可靠、领导可亲、部队温暖。

 把自觉加强作风修养作为修身之要。当前,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是干事创业、为民谋利的,但是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着与

 党性要求不符合、与形势任务不适应、与干部群众期盼不合拍的问题,特别是在“四风”问题上的表现还较为突出,有的不是求真务实,而是弄虚作假;有的不是为民服务,而是为己服务;有的不是艰苦奋斗,而是骄奢淫逸;有的不是勤俭节约,而是挥金如土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加强作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在我们的领导工作中,必须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无论做什么决策、抓哪项工作都要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搞主观臆断,不提华而不实的空洞口号,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做工作,做到讲实话、察实情、鼓实劲,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对党和人民忠诚、对事业负责的实干精神,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把自觉加强纪律修养作为修身之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守党的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义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必须自觉增强纪律观念,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廉政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抵制歪风邪气,对那些违反党的纪律和军队法规制度的人和事敢抓敢管,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下级和群众的批评意见;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自身的缺点,维护党的纪律,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管好用好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着力解决“为谁服务”、“为什么当干部”的问题;自觉纠正思想偏差,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不要觉得当了官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不要以为当上官就能享受各种不当福利、收获诸多不正利益,自觉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时时处处以党章为镜,用法规制度规范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

 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质。

 严以修身乃为官第一要务 方世南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要在实践中将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注重品德为先,德才兼备,从细节做起,一步一步地走好从政之路,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端正品行,提升政德境界。

 古人提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将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将“严以修身”列为“三严三实”之首,这些都深刻地表明,严以修身乃为官第一要务。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所谓修身,就是修养身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告别低俗和庸俗,摆脱愚昧、野蛮和私利,成为一个品德优秀和人格完善的人。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说,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于共产党人尤其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修身有其特殊内涵和更高要求,就是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知情意和真善美相统一的优秀的人民公仆。

 严以修身,关键一个“严”字,要在“严”字上狠下功夫。即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要有严肃的思想认识;对于修身的各项举措和目标,要有严格细密的计划要求;对于从严治党管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有严格的执行力。领导干部修身只有严字当头,才能牢牢地把握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调,日益练就不贪不腐不懒不惰的金刚不坏之身。

 为官从政的过程实质上是严以修身的过程。严以修身是为官的立世之本、立德之魂和立业之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复杂的和长期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及外部环境考验。同时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各种类型的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严重地影响着党的肌体健康。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与伦理的矛盾冲突,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进程中的情理与法理的矛盾冲突,作为世俗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七情六欲与追求高尚道德人格的科学理性的矛盾冲突,每时每刻都考量着人的修身自觉和修身能力。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思想滑坡,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等等的诱惑,最终官德缺失、人格沦丧,往往都是从忽视修身或修身不严开始的,而这必然导致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思想蜕变,物欲膨胀,甚至腐化堕落,走上犯罪道路。事实说明,领导干部带头严以修身,有助于增强党的肌体健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对整个民族加强精神修养,不断增强国民文明素质,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领导干部严以修身是一项系统工程。

 严以修身要修党性之身。要注重共产党员的特殊身份,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标签,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奋斗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严守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养料和常补精神之“钙”的良方,要系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始终扣好人生的扣子,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人生价值。

 严以修身要修法治之身。要坚守法治底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没有权威,信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强烈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用好权,依法秉公办事,自觉地勤政廉政,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通过不断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走向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

 严以修身要注重修品德之身。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要在实践中将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注重品德为先,德才兼备,从细节做起,一步一步地走好从政之路,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端正品行,提升政德境界。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践行“三严三实”贵在修身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谆谆告诫,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治国理政思想基础。“三严三实”的根本在“修身”、关键在做事,包括“修心”“养德”“守志”“尊道”四层境界。与传统观念相比,党员干部的“修身”富有进步意义和时代内涵。

 “修心”以“正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心为人之本,修心养性、修道养德、修行养气,修心是第一位的。修心当正心,要戒贪止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为政之要在于善法良策,有善心才有仁政,有良心才有爱心;处事要出于公心,有公正才有公平。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须责心;说话出于真心,交友应以诚心;安居先安心,乐业先乐心;析理求精心,敬业须恒心;遇恶得有戒心,逢弱当有善心,临危须加小心;奉公当去私心,待人须防偏心。团团伙伙亲亲疏疏、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是包藏祸心;吹吹拍拍蝇营狗苟、争权夺利见利忘义,系利欲熏心。见贤可以正心,爱心激发善心,犯错当有耻感,要闻过则喜而不能文过饰非。为官不能贪心,寡欲可以清心,只有不染纤尘,才能保持心地的干净。

 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远比封建官员更高洁,有着远大理想、奋斗目标、炽热情怀、严明纪律,应该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领导干部尤其要有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好、慎言、慎行的意识,保持“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的心境,养成“三省吾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习惯,远离乌烟瘴气、污泥浊水,坚守心灵的高贵与纯净。修心还当谨言。当下一些干部“不会说话”,哼哼哈哈满嘴官话,言不由衷满嘴假话,欺上瞒下满嘴谎话,胡乱表态满嘴大话,只说不练满嘴空话,陈词滥调满嘴套话,皆是为官大忌。能说还要会做,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搞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了解基层要深、掌握情况要准、解决问题要实,不能蜻蜓点水、跑马观花,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胡言乱语、言而不实,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是“修心”要解决的问题。要对党忠诚老实,不搞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对人忠厚本分,做

 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要通过修心,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利益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在谋事、创业、做人上求真务实;通过修心,使自己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立意高远、意趣高洁,使事业天高地阔恒基永固。

  “养德”以“明德”,做到品德高尚、官德高洁、党性坚强

 德从心,心养德。修心以对己,养德以待人。衡量“心”的标准是德。心高不一定德高,德高必定心善。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义”“礼”“信”“恭”“让”“勇”“孝”“悌”“宽”“敏”“智”“俭”“敬”“刚”“毅”等构成基本道德框架,这些关键词的核心是“仁”。“仁政”即“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是孔子和历代儒家们为中华民族构建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社会伦理原则。古人把“积德”与“行善”并重,强调善恶报应,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做人讲人品,当官重官德,在所有的德行中,官德居首位。明太祖朱元璋说:“治人必先自治,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勿徒拥虚位,勿假公济私,”这既是对官吏们的告诫,也是对从政道理的揭示。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期满离任时,面对一群老人凑齐相赠的一百文钱,再三推辞不过,只取一文,并投之于江中,既感谢乡民的情谊,又明清廉之志,他被誉为“一钱太守”,后人称那条江为“钱清江”,江边一亭名叫“清水亭”“选钱亭”“一钱亭”。古代高官的高德义举值得景仰。《尚书》里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司法官、立法者,辅佐过尧舜禹三代帝王的政治家、思想家皋陶,提炼出“为官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被历代帝王官吏奉为圭臬。

 中国古代深刻的治政思想和官德建设,对今天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党员干部“养德”要处理好三个问题: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权力。对待组织,要自觉遵从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讲政治规矩、守政治纪律,讲政治原则、守政治本色,遵法律红线、守道德底线;对待自己,要有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上不骄,为下不悖”“乐德而忘贱,乐道而忘贫”,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对待权力,切记公权民赋,当为民所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不能公权私用、公权滥用、违法用权,把权力变成生钱的机器、寻租的工具。正确处理这三个“怎样对待”,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修大德、守官德、重品德,这既是养德所在,更是

 党性要求。

 “守志”以“补钙”,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志”是志向、志气,是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是一种基于道德层面的自持力和自制力。“功崇惟志”,人贵有志,无“志”何以立功?去国先去史,灭人先灭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气相连,守志必先养气。何为“气”?《周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精气神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元气”是构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气定则神闲,气躁则心浮,唯有元气充足、阳气旺盛、正气盎然的生命才能蓬勃生长。志要立,气要养,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正气、崇尚正义、追求正道、有志气的民族,那些经世济民、刚健自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心忧天下的人,那些恪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向的人,被奉为“有志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内无余帛,外无盈财”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任期届满两手空空返乡,为防止风大浪急行船不稳,不得不以重石压舱、留下“压舱石”美誉的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朝巡抚于谦;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龙、爱国大臣林则徐、“两袖清风”的知县郑板桥等等,他们都是“清气满乾坤”的好官。

 共产党人是有志之士的集合。他们肩负民族大义,胸怀浩然正气,默念着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咏唱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飞的《满江红》,高诵着文天祥身居囚室而作的《正气歌》,低吟着《论语》里的“杀身以成仁”,为正义而战,虽死犹生;他们一腔热血满腹忠诚,甘于奉献、勇于拼搏、赴汤蹈火、敢于牺牲,为人民而战,气贯长虹。江姐、方志敏、焦裕禄、谷文昌、牛玉儒、沈浩、杨善洲……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但今天,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有正气不足、邪气入侵的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严重影响着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为官当唱正气歌,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去实现伟大志向。

 “尊道”以“弘道”,不断追求真理、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努力奋斗

 修身的最高境界是“修道”。什么是“道”?道家的“道”有四层含义,一是指“道生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二是指天地万物的本原、宇宙的精神本源,三是指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规律,四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法则。儒家的“道”

 主要是指王道,即治国理政之道。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相同之义在于至高无上的终极存在、人类的终极目标。中国古代先贤的最高理想是“大同”世界,《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即人类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为大家所共有。《论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古代人们对“道”的追求,死不足惜。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揭示的是中国人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取经”就是取“道”,九死而不悔;《水浒传》里梁山兄弟在聚义厅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这个“道”就是天意、天命、天道。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为”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仕子们的政治理想,是他们追求的“大道”。

 中国共产党的“大道”,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中国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以“大道”伐“无道”;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为什么共产党赢、国民党败?是因为共产党“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成立新中国的建国梦;致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今天又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共同实现强国梦、复兴梦,都是“行天下之大道”。“修大道”是我们党员干部“修身”的必修课。

 (刘汉俊 作者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党委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