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促进八年级学生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促进八年级学生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21-10-15 10:22:4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促进八年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本课题于2017年9月经学校、区教研室评审,并报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审核批准后立项。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获取目前乌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深层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找出学生在深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为教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供重要依据。课题研究历时已五个月,取得了一些预期阶段性成果。

二、课题研究进展

1、完成文献综述

截止到2017年10月课题组查阅国内现有对深度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专著,完成了课题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了文件综述。

2、开展课堂观察

截止2017年11月,利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月为契机,课题组成员带着深度学习的观点在所任教的学校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况,共计听课32 节次。

3、调查问卷分析

2017年12月截止2017年2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深度学习的认识,课题组从所任教八年级5班、6班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关乎学习行为方面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从听课习惯与态度、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及你喜欢怎样的课等诸多方面进行选择答题,并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组织深度访谈

截止2018年3月为了全面了解哪些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课题组从所任教的学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挑选了10 名学生与他们展开深度访谈。访谈的内容涉及关乎教学的五个维度,包括课堂气氛、课程内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寻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阶段性成果

1、形成文献综述

⑴我国古代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事实上都有对深度学习思想的阐述。《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朝朱熹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谈的都是深度学习问题,关乎学习的方式、方法、思维等。《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更是阐明了深度学习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深度学习这个概念也许是新的,但有关深度学习的思想却早已零碎却耀眼地存在于我们宝贵的传统教学思想之中。

⑵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深度学习的思想: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重视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⑶但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而且至今为止并不是很多,近几年才开始有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如何玲、黎加厚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王钰的《杜威的教育思与深度学习》;
叶晓芸、秦鉴《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
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等。这些研究开始注意到深度学习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试图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和理念被教育者吸纳,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特征概括等理论描述性层面。

2、完成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课堂观察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是:

①学生被要求学。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自己要教的内容,课堂是按照知识文本逻辑展开教学设计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老师的一个又一个教学指令下被动学习,学生主体性很难发挥。

②教师教的内容未经学生自己内化。教师关注自己是否把所教的内容说清楚,然后通过一个个的提问来巩固知识,而缺少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知识结构和情感的意识。因此,学习的内容浮在表面。

③未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教师以书为本,把课本作为全部和唯一的内容。缺乏帮助学生建立所教知识与学生经验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

④三维教学目标被割裂开来教。从备课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感三维目标,往往是被割裂开来教的。

⑤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整个课堂中学生往往没有感受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学生学习的情绪往往多被一些表面的、感官刺激或廉价的表扬所吸引。

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浮于表面。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机制缺乏理解,有的教师只是用教知识的方法来进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广大教师虽然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也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但由于对“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什么样学习才能使三维教学目标达成?”等却知之甚少。因此,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现象。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赖死记硬背,学习中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具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反应迟钝显得困惑和苦恼;
对于学习任务,只是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收获少;
常常把学习内容看成一个个苍白的知识点,孤立地看待事物的各个部分;
经过四十分钟的学习,很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实现进步与超越;
即便结束学习,学生也常常不能理解为何做和如何做,不能灵活地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可以说有很多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实现真正地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机械的,成为回答的机器,说着老师要的正确答案,种种常见的肤浅学习现象滋生了学生浮躁的习气,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度。

3、完成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状况调查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如下图所示:

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状况调查问卷

1.你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认识是怎样的?

A.非常深刻 B.深刻 C.比较深刻D.一般

(30%) (22%) (30%) (18%)

2.你认为现在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A.关系很大B.关系一般C.没关系D.说不清

(54%) (42%)(2%)(2%)

3.你对当前课程设计是否满意?

A.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 D.不满意

(48%) (32%) (16%) (4%)

4.你对你当前政治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否满意?

A.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 D.不满意

(62%) (24%) (14%) (0%)

5.你对目前学习方式如何界定?

A.深度学习B.浅层学习C.学习欠缺目标性D.学习注重实用价值

(38%) (34%)(14%) (14%)

6.上课之前预习作业怎样完成?(可多选)

A.查阅资料,充分准备B.阅读课文,大致了解C.拣出重点,着重突破

(19%)(31%) (26%)

D.关注知识,做好笔记E.缺乏时间,应付差事

(17%) (7%)

7.上课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主动合作探究?(可多选)

A.热情高涨,积极发言 B.求知若渴,不耻下问

(44%)(34%)

C.有备而来,着重突破 D.不懂装懂,默不作声

(16%) (6%)

8.你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有何重要性?

A.很重要,在中考占很大分值B.重要,它注重导行 C.一般,考试需要必须去学

(48%) (26%) (22%)

D.不重要,开卷考试学不学无所谓(2%)

9.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如何完成的?

A.认真完成并有思考 B.机械化完成没经大脑 C.抄袭作业完成任务 D.不写作业

(78%)(18%) (2%)(2%)

10.你会用所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吗?

A.经常指导B.偶尔想起C.根据固有经验D.完全听从长辈

(36%)(44%) (12%)(4%)

11.教师及时反馈作业和考试情况对你的学习会有怎样的影响?(可多选)

A.让我明白最近学习情况如何B.明确下一阶段目标

(54%) (26%)

C.改进方法,继续努力 D.打击自信,破罐破摔

(13%) (7%)

12.你怎样参与课堂小组讨论?

A.经常讨论 B.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C.很少有讨论机会

(32%)(52%)(12%)

D.都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4%)

13.你喜欢怎样的课?

A.老师直接讲解,学生听 B.老师提问,学生思考

(18%) (24%)

C.先按老师要求学,然后再进行讨论D.看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小竞赛

(34%)(24%)

14.你平时听课的态度和习惯?

A.听课很重要,自始至终认真听课B.听课很重要,认真听课C.听课时会分散注意力

(38%)(42%)(20%)

15.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

A.主动向老师请教,弄清为什么B.和同学讨论C.通过查资料方法来解决D.不了了之

(42%) (34%) (16%) (8%)

16.你在课堂提问的情况如何?

A.经常提出,积极举手发言 B.偶尔提出,有选择的提问和回答

(32%) (52%)

C.只关心感兴趣部分D.从来没有,怕回答错误

(16%)(8%)

17.你建议学校为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提供了哪些物质和精神保障?(可多选)

A.成立学业指导中心,专门制定特色化学习方式B.加大力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定期做心理辅导

(28%)(32%)

C.多提供参加社交计会,外出学习增长见识 D.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陶冶情操

(20%) (20%)

①从平时听课的态度与习惯大多数学生能抓住老师讲课的主要思路,能够意识到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但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够。②从学习遇到困难情况来看,能够经常问“为什么”的学生比例较少,未达百分之十,说明学生问题意识较淡薄,缺少独立思考、探索、钻研问题的能力。③课堂提问看学生有一定的课堂讨论参与意识,但面对提问,经常主动举手的学生还是不多,说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够。④课堂学习中小组讨论学生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把握不足,对学习中的“方法与策略”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课堂学习中小组讨论难有实效。⑤学生喜欢“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及小竞赛”这样的课型,不喜欢“老师直接讲解,学生听”、“先按老师的自学目标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型,表现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够,合作意识与行为不强。对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生都处于肤浅学习状态,缺少问题意识,学习方式以接受为主,很少大胆质疑,主动探索。

4、肤浅学习现象成因分析

综合课堂观摩和问卷调查,我们觉得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停留于肤浅学习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教师没有学生意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有被迫去“应付”学习,而不会深入探求和理解。第二,教师没有课程意识。不能把教学看做一个整体系统,教材内容被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片段或模块,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整体教学目标的清晰描述。在这样的教学结构中课程内容主题间产生脱节,以至于学生不能围绕目标紧密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三,教师没有开放意识,仅以知识为本,以教案为本,脱离鲜活的生活世界,不愿组织感性的体验学习活动,封闭性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乐趣和蓬勃的生机,缺乏对智慧的

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第四,学习进程缺乏反馈,机械地评价方式无形中也鼓励了肤浅学习。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和教条化使得学生虽然学得很辛苦,但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学校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掌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5、深度访谈研究结果

①关于“课堂气氛”的访谈,学生们普遍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包括:“上课不要太拘束,上课很轻松自在。”“老师上课很幽默、很有趣。”“大家都积极回答问题,同学和老师之间自由交流。”……“快乐”、“自由”、“轻松”、“有趣”、“互动”“投入”、这些词汇勾勒出学生心目中所向往的课堂气氛,同时他们也表示这样的课堂

氛围更利于他们展开积极的深入的思考。

②关于“课程内容”这个维度的访谈,笔者发现学生普遍渴望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这些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并且是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而男孩更希望学点军事、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当问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朋友”、“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可见学生渴望和老师坦诚相待、亲密无间。他们认同老师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肯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是促成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③对于“教学方式”这个主题的回答,学生们的回答非常感性,往往通过举例来描述,但总结出来无外乎是以下几种,包括“听老师讲故事”、“做游戏”、“和老师同学一起研究问题”、“进入生活情境”。④而对“学习方式”这一维度的访谈,发现“体验式学习”、“做中学”这些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课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致看出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对基于学生的调查结果再次进行归类统整,并以此展开相应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四、存在问题

1、课堂观察对典型教学案例或精彩教学片段没有及时做好详细记录。课堂观察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课题研究过程中会议记录、听课、研讨交流等图片资料未及时整理归档。访谈对象仅限于学生,未涉及教师。

3、课题组教师与学生深度访谈时,只做笔录,没有做录音或录像等。填写问卷调查表时,未做必要说明和指导,有些学生应付差事,没达到预期调查效果,导致有效问卷数量不足问题。调查对象有限,数据来源不够丰富,分析方法、技术有限。

五、下一步的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在后续实施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截至2018年4月,利用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结合前期研究成果,针对课例或教学片断进行个案研究,全面了解哪些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总结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截至2018年5月完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促进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截至2018年6月准备结题答辩,整理相关资料归档。

相关热词搜索: 法治 八年级 深度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