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 2021-10-28 12:31:54

 从 比较优势 走向 竞争优势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中国一直以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果中国再以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那最终只有逐渐落后。随着竞争优势的出现,中国应当采取新的竞争优势,这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Since China has been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if China again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final behind only gradually. Wit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ina should adopt th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it is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前言 :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并经完善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过多次的对外贸易的实践,证明中国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然而,比较优势不能体现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对竞争力,比较优势只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竞争优势理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要想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必需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国际分工 文献综述:

 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部经济学著作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当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低于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即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时,这个国家应该分工生产这种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亚当·斯密的理论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他的理论只是回答了当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的时候,这个国家可以以此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并从贸易中获取利益。亚当•斯密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产业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还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并获取贸易利益吗?后来的学者大卫·李嘉图研究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具有绝对优势产业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命题,在他的著作《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即使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这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专门生产自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开展国际交换,则这个国家就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这里的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其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于: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无论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都能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的优势。各国只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让优势国家生产优势更大的产品,劣势国家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两国开展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小的消耗,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而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品牌、劳动力成本等。

 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在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发展出口产业的政策中,基本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使各国按照其禀赋条件参与国际分工,享有比较利益,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是利用其在各个时期和阶段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从而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战后工业化国家产业内贸易大量增长等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

 严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后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落入了比较利益陷阱。所谓比较利益陷阱是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由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劳动力型的国家是永远比不过高科技型的国家的。难么如何使中国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呢? (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一般意义上,比较优势只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有效地利用地区资源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但经济发展仅仅依赖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得以实现。现阶段,中国的现状决定了其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国应遵从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在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中遵循这个原则,而不是脱离比较优势的原则,自行发展。当前要通过资源转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出一些处于较高技术层次的主导产业。要实施“ 科技兴贸”战略,培植中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地位,增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与冲击的能力,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目标。

 (二)坚持创新,对传统比较优势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

 从长远来看,能否最大程度享受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含量,从而获取国际交换的最佳效益。要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坚持技术创新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把高技术广泛 应用于农业、交通 运输、水利、电力、煤炭、机械等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成本。

 (三)抓住机遇,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要实现中国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努力保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角度,要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把该类产品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攻方向来抓,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使其中一部分产品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保持外贸出口发展后劲。

 (四)政府要转变职能,为企业、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

 加强政府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应该担当起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职责,杜绝腐败,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 法律 、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促进服务体系。政府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推广,提供市场行情和动态,指导企业生产和出口,作好对外贸易规划。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把本国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锤炼企业的竞争力。

 研究结果:竞争优势是比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中更有优势的一种原理,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持续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总之,竞争优势是比比较优势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长久。从比较优势走到竞争优势,中国必定会遵循这个原则,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因自然资源的减少,逐渐退出“经济大国”这个名词,只有通过科技的创新、改造,合理的劳动分配,才能永远的在国际分配中占主导地位。

 :

 文献:(1)《当代财经》2002 年 06 期

 (2)《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王巧婧 2007 年

 (3)《竞争优势》波特 华夏出版社 1997 年

 (4)《理论前沿》1999 年第 8 期 孙东生“当代主流贸易理论的发展”

  (5)《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与经济利益》佟家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相关热词搜索: 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 走向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