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糖尿病的综述范文(通用5篇)

糖尿病的综述范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 2022-05-06 13:30:03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糖尿病的综述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糖尿病的综述5篇

第1篇: 糖尿病的综述

糖尿病论文: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足 护理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足和腿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感染、残废和截肢。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疽。溃疡可以深浅不一,并有或不并有感染。坏疽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个足。少见的足病变为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性水肿。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通过治疗及相应护理,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6岁,平均59岁。其中修剪趾甲损伤所致4例,长时间行走、活动所致3例,烫伤所致4例,无明显诱因1例。入选患者依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临床诊断符合wagner分级2—4级坏疽。

1.2 治疗方法 (1)严格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2)静脉使用抗生素,早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加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后根据坏疽处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3)改善微循环,使用川芎嗪、山莨菪碱(654-2),对于高龄男性考虑到便秘以及小便困难因素没有使用654-2。(4)只要没有禁忌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5)营养神经治疗,给予弥可保1000ug/d,每日1次静脉注射。(6)局部伤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使用碘伏、双氧水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胰岛素+生理盐水纱条湿敷,视创面情况每日1-2次至每1-2日一次换药。

2 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一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于缓解水肿。患肢局部制动避免摩擦以及负重受压。

2.2 患足局部护理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局部温度、伤口敷料清洁度、有无脓性渗出以及渗血。伤口换药时尤其要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同时要注意避免清除过度损伤正常组织,并导致感染扩散。注意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改变情况。及时将患者病情向医师汇报以便调整治疗。由于糖尿病足病常导致患肢疼痛、换药时出血等,故要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出血的多少,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第2篇: 糖尿病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2]。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时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3]具体指导、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调动患者的主管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糖尿病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生治疗[4],避免上当受骗而延误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及技巧、应对低血糖反应的方法、危重情况的警告信号等。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增加对疾病的认识。

1.1.1教育的形式①口头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咨询热线,解答各种疑问。②书面教育:向患者发放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小册子、书籍、宣传画等给患者讲解或供患者随时查阅。③群体教育: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放录像、多媒体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指导和示范。

1.1.2教育的内容 疾病知识教育、饮食指导、治疗指导、介绍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血糖,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1.3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①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检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②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1.1.4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1)需向患者详细讲解口服降糖药剂胰岛素和各种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

(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肢应教会黄志或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3)强调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4)教会患者及家属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5)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1.1.5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生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同时让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因素,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转身疾病,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地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

1.1.6指导患者定期复诊。

1.1.7教导患者外出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2.糖尿病的护理

2.1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1.1饮食治疗的目的:(1)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2)维持正常体重;(3)减轻胰岛负担。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上,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5]。

2.1.2合理控制总热量: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戒烟、酒。理想的体重是由患者的身高和年龄决定的,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公斤给予105-125KJ;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125.5-146KJ;中度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146-167KJ;重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167KJ以上,是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5%。

2.1.3食物的组成和分配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蛋白质占总热量的20%、脂肪占总热量的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消瘦者的总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当提高,肥胖者均应减少。2型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多食用粗粮、水果、蔬菜等富含叶酸、B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显下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轻[6]。

2.1.4其他饮食注意事项①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看,忌吃油炸、油煎食物,限制饮酒,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6g。②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③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监测体重变化看,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如体重改变>2,应配合医师查找原因。⑤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嘱咐家属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配餐员、监督员。

2.2运动锻炼

2.2.1运动的目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可带来很多益处:如减轻体重,降血糖、降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糖尿病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病情控制稳定,对糖尿病有显著治疗作用[7]。

2.2.2运动行为的干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不主张做剧烈运动。运动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有恒[8]。运动不宜在空腹时,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2.2.3运动锻炼的方式 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低强度、时间短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做广播体操、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等[9]。

2.2.4环境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嘈杂。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体重。

2.3服药的护理

2.3.1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不可自行更改或停止。

2.3.2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护士要准确用药,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2.5并发症的护理

2.5.1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家属应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用热水泡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冬天用热水袋和电热器取暖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

2.5.2指导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易于细菌繁殖,又由于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加上机体形成抗体能力降低,故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且感染后又不易康复,为此一定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及时治疗。平时居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在50%-60%,

2.5.3腹泻、便秘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导致便秘或腹泻,对此家庭成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或腹泻,对于便秘或腹泻后的患者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调节饮食,减少或增加粗纤维摄入量或加以药物治疗,复查血糖、尿糖。

2.5.4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当血糖低于2.8mm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等,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一旦发生低血糖,应尽快补充糖分,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糖尿病患者口袋随时备用糖或饼干等食物,以备低血糖发生时吃。

3糖尿病患者社会护理的意义

3.1社区护理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10]。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密切地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2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协助、督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方案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3.3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从病房走向社区或家庭,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为了诸如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养提供发展方向[11]。

3.4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活动(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减轻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可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社区访视,给予连续性的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居民获得多方面信息,提高保健意识,是坚持治疗的关键,也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护士的努力,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医疗费用也有适当的降低。

参考文献:

[1]李静,李宁.糖尿病人的家庭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3)162

[2]徐秋珍.糖尿病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业医学杂志,2006,9(5):527-528

[3]赵英,朱伟芬.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7,6(9):579-581.

[4]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16.

[5]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21(5):477.

[6]李树青,刘佩.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当代护士,2007,12:38-39.

[7]黄秀菊,周爱民.有效运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5-296.

[8]罗红,朱红艳,龚建,等.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1-12.

[9]申桂菊.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教育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73.

[10]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27-28.

[11]王翠萍,刘一鸣.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携泵治疗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5-6.

感谢我工作的单位水磨沟区人民医院的同事们,她们为我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并为我论文资料的收集做了许多努力。在这我还要感谢马莉老师,在我论文的书写中,不厌其烦的解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了我鼓励与支持。

第3篇: 糖尿病的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 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3 肥胖(或超重)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现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体质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15]。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糖尿病的危险(RR)为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的RR达3.43[16]。Wang等[17]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加,腰围最高者其患糖尿病危险增加了12倍,而腰臀比及体质指数最高者患糖尿病危险分别增加7倍和8倍。

2.4 体力活动不足 许多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可增加胰岛素活性标志物的效应,从而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18]。马林茂[19]等对我国11省市的糖尿病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体力活动与休闲时的体力活动减少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5 膳食因素 高能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成正相关,与膳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百分比呈负相关。有学者认为,饮食支出的高低能部分反应居民的富裕程度。富裕的家庭和地区其饮食支出往往高于贫穷和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脂肪摄入量也往往较高,促进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是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内张毓洪等[20]研究表明,喜欢甜食和经常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同样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6 早期营养 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和增加发生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21]。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岛β细胞的发育。

2.7 社会经济状况 糖尿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富裕国家的糖尿病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富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穷人。我国1994年的调查亦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2.8 吸烟与饮酒 国内的有关糖尿病的研究中,单纯用吸烟、饮酒与否来分析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时,并不能看到它们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而是戒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但经过年龄进行分层排除了年龄构成差异的影响后,可以确定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比吸烟者及不吸烟者高。当采用吸烟与饮酒指数来分析吸烟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看到吸烟、饮酒指数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2],大量吸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吸烟年限与吸烟量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也越多[23]。相关研究表明,在过量饮酒致2型糖尿病的同时,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24]。

3、糖尿病与其他疾病

3.1 高血压 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然而这可能与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糖尿病患者至少1/3以上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者高血压患病率达70% ~80%。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报告,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子。

3.3 心脑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个体的2~5倍,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50%由心血管疾病引起,不论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等危症[25]。2型糖尿病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26],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卒中危险性增加2~6倍,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卒中危险性增加2倍[27]。UKPDS研究表明[28],长期高血糖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糖尿病患者的糖化终产物或氧化物增多,糖基化终产物能够与胶原及其结构蛋白发生铰链反应,使动脉壁的顺应性降低,同时糖基化的胶原可在血管壁上形成网状结构,捕获低密度脂蛋白,使之氧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造成细胞病理性改变。②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动脉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同时由于糖尿病时细胞的修复能力减慢,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血小板在受损的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缓。③高血糖患者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多,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各种病理性改变,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呈弥漫性改变。

4、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状态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主要分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变;后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因种族、地区和诊断标准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冠状血管并发症,其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9],也包括脑血管[30]和外周血管疾病[31]。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其中超过70%的死亡由此导致[3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0.2~48%[33],其中12.6%~21%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即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35],为成人后天致盲的主要原因[36];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约85%是由此引起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0~40%[37],己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约占50%;在中国,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约占15%)并正在迅速增长,5年生存率小于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5~75%[38-40]。糖尿病足溃疡及其所导致的截肢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是下肢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

6、小结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的,仅有遗传因素或仅有环境、行为因素引起者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或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多种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外部原因。糖尿病家族史、累积吸烟量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能饮食、缺乏锻炼、喜食甜食及油腻食物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卫生宣传教育进行积极干预,使人们自觉地摒弃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倡导健康合理的饮食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和体重,防止高血脂,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欧淼.65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J].内科, 2008, 3(4): 560-561.

[2] 苏丹红,欧阳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 (13): 1635-1637.

[3] 赵林,杨勇.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

632-634.

[4] 潘希方,邹剑平.糖尿病的社区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09,9(8):123-124.

[5] 阮晓楠,傅东坡,傅华.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9,12(8):1400.

[6] 武忠弼主译.病理学总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888.

[7] Rotter J,Rmoin DL. The genetics of the glucose intolerance dis2 or-ders[J].Am JMed, 1983, 70: 161.

[8] Permutt MA.Geneticsof NEDDM[J].Diabetes Care, 1990, 13: 1150.

[9] Hli R,Isomaa MR,Taskinen L. Groop and T Tuomi.Consequences of a family history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on the phenotyp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0,23(5):589- 594.

[10] 沈洪兵,俞顺章,徐耀初,等. 2 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l999,33(4):

206.

[11] Cokcel A,Ozsabin AK,Sezgin N,etal. High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ana,southern province of Turkey[J].Diabetes Care,2003,26(11):3031- 3034.

[12] Pannacciulli N,Giorgino F,Martin RA,et al. Effect of family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adult women[J]. Obes Res,2003,11(10):1232- 1237.

[13] 苏联群,王志宏.乌鲁木齐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J].新疆医学,

2009,39:19- 23.

[14] 唐晓君,张素华,李革,等.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

10-12.

[15] 华琦,汤哲.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18.

[16] 富振英,马林茂,王克安,等.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

125.

[17] Wang Y,Rimm EB,Stampfer MJ,eta1.Comparison of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overall obesity in predicting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men[J]. Arn J Clin Nutr,2005,81(3):555.

[18] Bjorntorp P.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middle- age physical well- trained men[J]. Metab

Clin Exp,1992,11(10):37.

[19] 马林茂,富振英,王克安,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

(5):262.

[20] 张毓洪,陈启众,贺宝福,等.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6,28(2):95- 97.

[21] 张丽华.糖尿病发展趋势及预防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997,5(4):187.

[22] Koppes LL,Dekker JM,Hendriks HF,eta1.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lowers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 meta- analys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Diabetes Care,2005,28(3):719.

[23] 陈思东,俞守义,许雅,等.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7): 814.

[24] Carlsson S,Hammar N,Grill V.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ta-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1 studies indicates a U-shaped relationship[J]. Diabetologia,2005,48(6):1051.

[25] UK prospc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b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 ment and risk of con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les ( UK-PDS33) . Lancet,1998,352: 837-853.

[26] 彭绩,熊静帆.糖尿病高危人群风险因素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6) : 506-508.

[27] 陈光辉.2004年脑血管病研究进展.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 4) : 265-266.

[28] Alastair Gray.Implementing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type 2 diabetes in England: cost a-nalysis( UKPDS63) . BMJ,2002,325: 860-863.

[29] Haffner SM,Lehto S,Ronnemaa T,etal.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lt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n non一diabeti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myocardial infaretion[J].N Engl J Med,1998,339:229一234.

[30] Lehto S,Ronnemaa T,Pyorala K, Laakso M.Predictors of stroke in middle一aged Patients with non一insulin一dePendent diabetes[J].Stroke,1996,27:63一68.

[31] Ness J,Aronow WS, Ahn C.Risk faetors for 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older Persons in an academic hospital一 based geriatrics praetice[J].J Am Geriatr Soc,2000,48:312一314.

[32] Muller WA.Diabetes mellitus一long time survival[J].J Insur Med,1998,30:17一27.

[33] Agarwal S,Raman R,Paul PG,etal.Sankara Nethralaya一Diabetic RetinoPathy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 Study(SN一DREAMS 1):study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J].Ophthalmic epidemiology,2005,12:143一153.

[34] David M.Nathan,etal.Diabetes prevention progam Research Group.The Prevalence of retinoPathy in impaired glueose tolerance and recent一onset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

Diabetic Medicine,2007,24:137一144.

[35] Fong DS,Aiello L,Gardner TW,etal.Diabetic retinopathy[J].Diabetes Care,2003,26(Suppl I):S一99一S一102.

[36] Young BA,Maynard C,Boyko EJ.Racial difference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mortality in a national population of veterans[J]. Diabetes Care,2003,26:2392一2399.

[37] Sharon G.Bruce T.Kue Young.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Neuropathy in a Canadian First Nation Community[J].Diabetes Care,2008,31:1837一1841.

[38] Janghorbani M,Rezvanian H,Kachooei A.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ctes mellitus in Isfahan,Iran: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Acta Neurol Scand,2006,114:384一391.

[39] Ulku Turk Brou,Recep Alp,etal.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ttending a diabetes censer in Turkey[J].Endocrine Journal,2004,51:563一567.

[40] Mark Davies,Rhys Williams,etal.The Prevalence,Severity,and Impact of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a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6,29:1518一1522.

第4篇: 糖尿病的综述

骆驼奶防治糖尿病综述

(1)中国有超过9240万的糖尿病患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大概有5亿糖尿病患者。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240万人,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这清楚地表明我国必须快速采取行动,进行治疗方案的研究,以满足国内数以百万计患者的需求。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胰岛素抵抗是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4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糖尿病带来的不仅是生理、心理上的痛苦,还有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国际卫生组织预计,2006至2015年间,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将耗费中国5580亿美元。

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胰腺β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所造成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引起过度的葡萄糖有氧氧化,促使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加强及脂代谢异常使糖尿病患者体内活性氧化物质 ( ROS) 产生增加, 同时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减低[1],打破了机体内的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机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化应激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加剧胰岛β细胞凋亡、崩解,减少胰岛β细胞数目[2],同时,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此外, ROS还可以通过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如ROS可作为类似于第2信使分子激活许多氧化还原敏感性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包括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己糖胺等,进而造成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下游信号分子的相关性和活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3]。不仅如此,氧化应激还可通过降低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和转运[4],导致胰岛素抵抗;ROS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启动因子-1(PDX-1)的转录和表达,降低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5],使糖代谢异常进一步加剧,因此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病理衍变中起重要作用。而Nrf2 (NF-E2-related factor2) 是细胞调节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 生理状态下它与胞浆蛋白伴侣分子Keap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 结合使活性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最新研究表明ProTα能与Nrf2-Keap1复合物中的Keap1相结合,使Nrf2从Keap1抑制状态脱离出来进入细胞核内,与Maf 蛋白结合成异二聚体后识别并与ARE 结合,启动第II 相解毒酶和抗氧化应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提高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已有研究表明,骆驼奶能改善Ⅰ糖尿病模型兔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的状况,提高机体SOD, GSH-PX水平[6]。

(2)骆驼奶可能成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首选食品

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靠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这些药物多不能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仍有很多患者难以控制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注意饮食。选择既有辅助治疗效果,又没有副作用的绿色食物当然是最理想的。据现有的研究报道,骆驼奶即具备了这些特点。

骆驼奶已经被许多国家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营养品。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医生将其当成一种处方推荐给身体虚弱的病人;在印度,驼乳被用来治疗水肿、黄疸、脾脏疾病、肺结核、哮喘、贫血和痔疮;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人们认为它还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另外,驼乳在控制高血压、改善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疗效。在非洲,人们经常建议艾滋病人饮用骆驼奶,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维吾尔常用药材》记载:驼乳,性味甘醇、属微辛,大补益气,补五脏七损,强壮筋骨,填精髓,耐饥饿,止消渴。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除了富含维生素C以外,骆驼奶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锌、铁和维生素B。据研究报道,100ml 骆驼奶与等量牛奶的维生素 C含量分别为 3.8mg与 1.0mg;1ml骆驼奶含52个微单位的胰岛素,而等量牛奶的胰岛素含量仅为 16个微单位[7]。此外,骆驼奶的蛋白质含量与钙含量均高于牛奶,脂肪含量则低于牛奶;铁元素含量也是牛奶的10倍。由于驼乳不含有β乳球蛋白[8],不会引起过敏,对于喝牛乳过敏的消费者来说,驼乳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因此与牛奶相比,驼乳更适合作为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理想乳品。尤其是骆驼奶富含牛奶中缺少的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菌酶[9],这两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可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科学家认为骆驼奶有助于辅助治疗癌症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定期饮用驼乳是糖尿病治疗的最适宜方法。Ⅰ型糖尿病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患者每天饮用0.5L驼乳,将使胰岛素治疗用量平均减少30%[10]。而在以色列和德国进行的比较生理学研究表明,驼乳具有明显的抗糖尿病特性[9、11]。另外,驼乳中含有一种不会被胃酸分解破坏的降糖活性物质-类胰岛素蛋白则被认为可能是驼乳发挥治疗作用的功效因子之一[12]。

骆驼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在干旱的荒漠、半荒地区养奶牛比较困难,而骆驼却能把粗硬且含大量盐分的植物转化为营养丰富的乳、肉以及毛绒等产品。骆驼(尤其是双峰驼)虽然产乳量不高,但泌乳期长,即使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较长时间产乳,因此驼乳也就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营养来源,除哺育驼羔外,驼乳可供人们鲜饮或发酵后食用,也可做奶茶,制作酥油、干酪、奶油等。新疆是我国养驼最多的省区,2005年存栏驼15.09万峰,占全国骆驼总数(26.56万峰)的56.8%,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昌吉、哈密、阿克苏等地州,具有发展驼乳产业的资源优势[13]。本项目研究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骆驼奶及其制品就会被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从而扩大市场需求,推动新疆地区骆驼养殖业和驼奶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骆驼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国外有关骆驼奶的研究多集中在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功能研究。Zagorski O等对驼奶和牛奶中的胰岛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7]。Merin U 等比较研究了驼奶和牛初乳中蛋白种类和含量[8]。G Konuspayeva等对不同种类驼奶中的转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进行了研究[9]。El-Mahdi B 等对骆驼、羊和矮种马进行了比较生理学研究,证明驼乳有明显的抗糖尿病特性[11]。Beg O U等研究发现驼乳含有一种不会被胃酸分解破坏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类胰岛素蛋白质,可能是帮助降低血糖的活性物质之一[12]。 Mehaia M A等对骆驼奶中的矿质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14]。Agrawal 等学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口服骆驼奶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日常生活中是否饮用驼驼奶对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确的影响,有饮用骆驼奶习惯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率为0.4%以下,没有饮用骆驼奶习惯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率为0.7%-5.5%[15];糖尿病患者连续饮用3个月骆驼奶,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饮用组胰岛素使用量比之前减少30%,但是对血脂和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没有明显影响[16];而且,Sahani 等通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证明骆驼奶具有降低血糖活性[17]。近来埃及学者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兔子为研究对象,证明骆驼奶不仅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的状况,提高机体SOD, GSH-PX水平,此外,骆驼奶还能够有效降低甘油三酯(TG)的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但是却提高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6],这与上述Sahani等的研究结果:"对血脂没有明显影响"是矛盾的。

国内有关骆驼奶的研究报道很少见。已经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骆驼奶产业发展的综述及骆驼奶和骆驼酸奶的组成成分方面,如云振宇等对骆驼乳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18];邵伍军等对驼奶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19];梁剑平等对驼乳中的胆固醇进行了测定分析[20];朱敖兰等对新疆驼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21];赵电波和吉日木图等对阿拉善双峰驼驼乳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和不同泌乳期驼乳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22-24];孙天松、韩志国等对酸驼奶中的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25、26];功能方面的研究仅见甘肃农业大学的王曙阳、宋楠楠等研究了骆驼奶对II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和II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27、28],结果显示:骆驼乳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从中国知识产权网站只查到四个与骆驼奶相关的专利 :一是一种骆驼奶片的制作工艺,申请号: 200710019026.0;二是包含骆驼奶或其成分的化妆品组合物 ,申请号:200480031355.1;三是一种酸驼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062938;四是一种风味酸驼乳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062939。而相关生理功能方面的专利还没有。目前国内外在研究骆驼奶影响糖、脂代谢方面,还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制备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而国际上常用的通过长期食用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动物制备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的动物模型,在骆驼奶功能研究中还很少见有报道,而骆驼奶在糖、脂代谢及抗糖尿病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因此,本项目以新疆地区骆驼奶及其骆驼酸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在抗糖尿病氧化应激和在糖、脂代谢中的生理作用,并从生理生化、细胞、蛋白和分子水平探究其作用机理。为该产品成为预防和临床上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功能性保健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骆驼奶及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促进新疆地区骆驼养殖业和骆驼奶产业开发和利用及新疆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Sharma A,Kharb S,Chugh SN,et al.Evalu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control of glycemia and after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J]. Metabolism,2000,49 :160-162.

[2]Piro S, Anello M, Di Piet ro C,et al.Chronic exposure to free fatty acids or high glucose induces apoptosis in rat pancreatic islets:possibl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J].Metabolism,2002,51:1340-1347.

[3]Evans JL, Goldfine ID, Maddux BA, et al.Are oxidative stress-activated signaling pathways mediators of insulim resistanec and beta-cell dysfunction?[J].Diabetes, 2003, 52(1):1-8.

[4]Tirosh A ,Potashnik R,Bashan N,et al.Oxidative stress disrupts insulin-induced cellular redistribu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 3T3-L1 adipocytes . A putative cellular mechanism for impaired protein kinase B activation and GLUT4 translocation[J].J Biol Chem , 1999 ,274:10595-10602.

[5]Robertson RP,Harmon J,Tran PO , et al .Glucose toxicity in beta-cells:type 2 diabetes good radicals gone bad,and the glutathione connection[J].Diabetes,2003,52:581-587.

[6] El-Said EE, El-Sayed GR, Tantawy E, et al.Effect of Camel Milk on Oxidative Stresses i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Diabetic Rabbits[J].VRF,2010,1(1):30-43.

[7]Zagorski O,Maman A,Yaffe A,et al.Insulin in milk a compa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8,13:241-244.

[8]Merin U,Bernstein SD,Bloch-Damti N,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lk proteins in camel(Camelus dromedarius) and bovine colostrum[J].Livestock Product SCi,2001,67:297-301.

[9]G Konuspayeva,B Faye,1 G Loiseau,et al.Lactoferrin and Immunoglobulin Contents in Camel"s Milk(Camelus bactrianus, Camelus dromedarius,and Hybrids) from Kazakhstan[J].J Dairy Sci,2007,90:8-46.

[10]Agrawal R P,Beniwal R,Sharma S,et al.Effect of raw camel milk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One Year randomize study[J].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2005,12(1):27-35.

[11]El-Mahdi B,SallmannH.P,Fuhrmann H,et al.Comparative aspects of glucose tolerance in camels,sheep and ponies[J].Compe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A,1997,118(1):147-151.

[12]Beg O U,von Bahr-Lindstrom H,Zaidi Z H,et al.A camel milk whey protein rich in half-cystine.Primary structure,assessment of variations,internal repeat patterns and relation ship with neurophysin and other active polypeptides[J].Eur J.Biochem,1986,159(1):195-201.

[13] 陆东林,张静,何晓瑞.驼乳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利用[J].中国乳业,2008,(7):

36-38.

[14]Mehaia M A, Hablas Kamal M A, Abdel -Rahman M, et al. Milk composition of

Majaheim, Wadah and Hamra camels in Saudi[J].Food Chemistry,1995,52 (2):

115-122.

[15] Agrawal R P, Budania S, Sharma P, et al.Zero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camel milk

consuming Raica community of north-west Rajasthan, India[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7,76(2):290-296.

[16] Agrawal R P, Swami S C, Beniwal R, et al.Effect of camel milk on glycemic control, lipid

profile and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1 diabetes: A randomis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ross over study[J].In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2003,73(10):1105-1110.

[17] Sahani M S, Agrawal R P, Tuteja F C, et al.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camel milk in

straptozotocin induced hyperglycemia in rats[J].Indian J. Anim.Sci,2005,75(12):

1436-1437.

[18]云振宇,蔡晓湛,张和平。骆驼乳产业的发展分析[J].农产品加工,2008,11:49-51

[19] 邵伍军,梁剑平,余四九,等.FAAS法测定骆驼奶中矿物元素的含量[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3:42-43.

[20]梁剑平,邵伍军,魏恒,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骆驼奶中的胆固醇[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1:30-31.

[21]朱敖兰,徐保红,杨洁。新疆驼乳中所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8, 36(4):21-23.

[22]赵电波 ,吉日木图, 刘红霞,等。内蒙古阿拉善盟双峰驼驼乳理化性质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5, 27(3):112-117.

[23]赵电波 ,白艳红 ,吉日木图,等。 阿拉善双峰驼驼乳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及营养价值[J].农产品加工 ·学刊,2006,(12):26-27.

[24] 赵电波,白艳红 ,吉日木图,等。不同泌乳时间阿拉善双峰驼驼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1):15-17.

[25] 孙天松,刘红霞,倪慧娟,等.传统发酵酸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6,34(9):4-7.

[26]韩志国,姬彬,杨洁.新疆乌拉泊发酵骆驼乳微生物菌相与理化指标初探[J]. 食品科技,2009, 34(6):273-274.

[27] 宋楠楠, 梁剑平,史大中,等.甘肃双峰驼乳对糖尿病大鼠的辅助治疗效果[J]. 中国乳品工业,2008, 36(4):24-26.

[28]Wang SY,Liang JP,Song NN,et al.Effect of raw camel milk in type 2 diabetes animal models and patients: ten months randomised study[J].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2009,16 (1):107-113.

第5篇: 糖尿病的综述

《内科护理学》“糖尿病病人护理”教学说课

黔西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金梅(副教授)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护理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即《内科护理学》“糖尿病病人护理”教学说课。

【导语】

◆全球每7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我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近一亿人。

◆糖尿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使得上亿的人生活质量极差,一些患者甚至生不如死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本次说课围绕以下五方面阐述“糖尿病病人护理”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1.主导教材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关建民等主编的《内科护理》(三年高职)

人卫出版社出版,由张培生主编的《内科护理学》(五年制护理用)

2.辅助教材

《内科护理学》自编教材

《内科护理学》习题集

3.自编教材特点

为了体现现代护理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并保证护士资格考试的高通过率,自作讲义和教材,把资格考试常出现的知识考点融入教学中,并配套病例习题、丰富的信息化实训,贴近护士资格考试。

讲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还有一些知识卡片和相关链接,增加了学生知识面的了解。同时还制作了教学课件(包括微课)以便更好的配合教学。

(二)学科地位

1.《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第七章中的第五节

2.本节主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机理、概念、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及护理。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三)教学目标

1.基础教学目标

了解胰岛的解剖、生理、糖尿病现状。

熟悉糖尿病的概念、分型、症状及常见并发症。

掌握糖尿病治疗护理的“五驾马车”。

2.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对糖尿病的护理评估和参与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具有糖尿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

具有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实施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糖尿病 通用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