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精选范文5篇)

关于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精选范文5篇)

发布时间: 2022-05-11 14:15:03

一等:汉语词语一等:江苏百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奢侈品app,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5篇

【篇一】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

《背影》说课稿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篇二】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

以词具象 品味江南

——《忆江南》说课设计

各位专家评委及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我的参赛编号 。我说课的题目是:以词具象 品味江南——《忆江南》说课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湖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及班级学情,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紧扣“忆”,走近诗人白居易。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词这种体裁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做一个简单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视野,感受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情感,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友情、诗中有诗”。所以我把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作为重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读中赏文,读中悟情,作为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几点:1.回顾以前学过及读过的白居易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词。4.搜集、了解描写江南的诗词。

二、结合文本——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紧扣主线,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用“诵读情感,美读意境”的方法来学习。

三、读悟结合——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情感化、人文化的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意境,走近江南

古诗词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柔美精深,能引领学生走近民族独特的文化中。因此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了一段江南风景视频:伴随着音乐我这样描述:江南有青山绿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这里处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莺啼柳绿,红花胜火,别有韵味。(播放视频)

此时,学生陶醉于江南美景之中,在心中已不知不觉荡漾起一种对江南淡淡的向往。借此我顺势导入:江南,以它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杭州任官,江南的秀丽风景让他恋恋不忘,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词与作者背景、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无意识的注意下进行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结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开展有效、多元化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课堂中我期望孩子每次的学习效果都能给自己留下印象,给予自己更多的思考。结合前置性作业,我鼓励孩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尝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学习:情感诵读、江南情怀、对比阅读。

1.诵读——以知促情

节奏和韵律是读好古诗词很重要的因素,直接诵读文本,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又能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近作者,感受江南情怀,整体了解文本的意思,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在小组展示朗读的同时,我穿插朗读视频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模仿,鼓励个性声音的出现,只要有情感、韵味即可,之后的小组朗读的形式瞬间打开,对比读、同桌合作读、配乐读、各展其才华。

2.赏句——想象悟情

 忆江南情结,感悟诗意:

合作探究汇报问题一:《忆江南》这首词中,诗人回“忆”的是什么?小组学习时结合课前资料讨论,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交流,在互相启迪中发散思维,借助以往的学习方法对古诗进行赏析、比较、分析,学生抓住《忆江南》中的一副对子交流:“日出江花红胜火”刻画了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了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而“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呼应,便觉更加绚丽夺目,学生对其理解层出不穷,感受到诗人诗句中鲜明色彩,而红、绿如此世俗的色彩不经意间与江花、春水结为伙伴便立即带上了生命的初醒,学生在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后,也努力尝试着运用色彩碰撞浅析造句。

祖国的大好风光,在诗人的笔下绚丽旖旎,学生们对作者也产生了兴趣,资料查找后又产生了疑问:62岁的白居易在晚年才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忆江南》,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忆江南》?单单对他情有独钟?

忆江南往事,走近作者: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古诗词中用字的精妙,感悟江南在白居易心中的多彩迷人,在小组质疑后我以作者的经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进一步将主权教给学生,学生醍醐灌顶,学习方向明确:白居易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不仅实现了年少时的理想,还远离纷争,在寄情山水的闲适生活中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学习不能止于此,之后我和学生再深一步挖掘作者,找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曾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对于白居易越来越心生崇拜,读其言观其行,爱其文而敬其人。

2.忆江南情怀,抚今追昔:

学生对白居易的崇拜蓦然上升,一些小组找来《忆江南 其二》《忆江南 其三》

出示: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自由诵读,在对比阅读中拓展阅读积累,感受古诗词的精妙。

三、读写——促进感悟

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培养写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已经激发了学生江南的喜爱和对白居易的个人崇拜,我相机引导学生仿写诗词或对《忆江南》进行补白,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四、提纲挈领——说板书

忆江南

景 情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我的板书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对整首词景物的描绘、情感的升华、诗人心的变化,以及这篇诗词主题,做了简洁、明了、直观的呈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三】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

《梅花魂》说课稿

乾县城关镇高庙小学 刘粉亚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赏梅入文,初探梅花魂。

在《红梅赞》的音乐声中,我用课件缓缓出示梅花傲雪绽放的绝美图片,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涌出大量咏梅的诗句。

随后,我让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句。由诗入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原来啊,这梅花,竟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引导他们迅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感悟铺路。

此时,我顺势进入第二步:品事入境,再探梅花魂。

由于有初读的基础,对于文中五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自学:

首先,我请孩子们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件事情,多读几遍。同时划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它打动了你,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疑惑,做好批注。在孩子们完成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我适时指导,引导孩子们体会外公三次流泪带给我们的感动。同时把“品落泪”作为本环节的重点,读中悟,悟中谈体会。

在交流感受深的语句时我相机提问: “墨梅图是外公的最爱,当初可是不让任何人碰一下的,现在又为什么会送给我呢?”

学生再次聚焦在课文的13段,以读代讲,深入体会,明白在老人心中,他不但爱梅花,更热爱那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那“气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有气节”的表现呢?我请孩子们结合课外收集的知识库,说说苏武、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的事迹。此时,学生入情入境,自豪的读出:几千年来,这些英雄人物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为国献身,就像这梅花一样,令人敬佩!

原来,临别赠梅,寄托着外祖父的最殷切的期望——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至此,学生们那年轻饱满的热情早已激起。教学进入

第三步,联想悟情,三探梅花魂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请问,除了文中提到的伟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梅花秉性的人呢?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再次感受,不屈不挠的人都是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最后,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学生对于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已经心中有数,教师再次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升华情感理解“梅花魂”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承载着老华侨深切的爱国情感,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结束语:梅花有魂,人亦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影响了自己的孙女,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每个人。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悠扬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中,本节课将拉上帷幕,但孩子们对人生的思考还将继续,永不停歇!

【篇四】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

2 诗两首 雨巷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

1.单元教学理念:

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3.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三、说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四、说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

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

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

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篇五】骑鹅旅行记说课稿一等奖

《小石潭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情由景生,一切情语皆情语之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及效果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下面我说一说教法、学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二是小组合作,研读课文;三是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再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同台我来读

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朗读形式(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师生配音诵读时,徐徐播放音乐、图片,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情境, 让学生逐步达到读准、读畅、读懂、读美。这样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巧学名家我来讲,有三个步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3、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播放《百家讲坛》中主讲“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景。这样,为理解作者的想感情作了铺垫。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学生结合课文、联系作者常识,模仿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 ,准备主讲。小组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个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提高了学生

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和名家的共同带领下,

既避免了枯燥的对译,上台主讲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是落实基础我来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用屏幕出示一组含有字词句、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第四环节是导游设计我来演:分三步来实施:

1)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设问: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③展示导游。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准备上台展示导游。学生一行五六人,穿过篁竹林,进入奇石馆,经过翠蔓廊,到达观鱼台,坐望溪亭间,欣赏幽竹潭,每名学生生负责一个景点,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上台展示游览过程。

展示活动结束,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展示导游,再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美好,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第五个环节是体验情感我会写: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谈。(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两人分别完成一个情境,两两交流。

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第六个环节是归纳感悟我会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三问: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受到哪些启发?

1、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做总结发言。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

以上六个环节,教师始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表现做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由于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三峡》的异同。

设计第二题,通过比较阅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请看:  

水------清

景 石──奇  情 凄神寒骨
树──美  悄怆幽邃

鱼──乐  
板书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有课文内容,也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

六、说设计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的方式,抛出“读、讲、演、练、说、写”之砖,引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之玉,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的浪花中,欣赏、感悟语文之“雅”,让自然之美在他们的心中演化成一幅幅巧夺天工,富含人文色彩的美丽画卷!

26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2015-11-12 13:48 227次

文育群  

地区: 湖南省 - 株洲市 - 株洲县

学校:株洲县渌口镇中学

共1课时

26 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不能从阅读中把握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重点是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3重点难点

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

1、出示课题

2、了解“记”这种文体。

3、简介作者柳宗元

4、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5、自学指导:

①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
②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翻译。

6、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活动3【活动】小石潭记

1、品读课文,幻灯片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质疑感悟。

活动4【练习】小石潭记

1.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  ]

A.皇竹 清彻

B.萋凉 寂疗

C.山陵 境况

D.往来习忽 逝世

2.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绿树村边合   四面竹树环合

活动5【测试】小石潭记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景物特征和自己的感受。字数500字左右。

26 小石潭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6 小石潭记 

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

1、出示课题

2、了解“记”这种文体。

3、简介作者柳宗元

4、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5、自学指导:

①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
②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翻译。

6、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活动3【活动】小石潭记

1、品读课文,幻灯片显示以下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质疑感悟。

活动4【练习】小石潭记

1.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  ]

A.皇竹 清彻

B.萋凉 寂疗

C.山陵 境况

D.往来习忽 逝世

2.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绿树村边合   四面竹树环合

活动5【测试】小石潭记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景物特征和自己的感受。字数500字左右。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

1、整体感知,

2、探讨研究,

3、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

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为 kān()俶()尔远逝往来 xī()忽

yí()然不动参()差()披拂

悄怆()幽 suì()

⑵解释加点的字:

伐竹取道___________蒙络摇缀___________

斗折蛇行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

⑶填空:

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好!我们对这篇游记的思路内容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探讨研究。

三、探讨研究

这篇文章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课文中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第二、从写作角度进行亮点探究。

1、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讨论,弄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归纳答案)

⑴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可以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⑵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

⑶写潭四周环境的凄清与人有什么关系?

写环境的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说明:问题下面的文字只是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宜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上自主建构,千万不要用这些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思想。)

小结: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你看,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是多么相像啊!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郁闷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总之,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研究性学习:

亮点探究:

⑴关于写景的角度: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的?(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交流)

①绘声: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为比喻绘声。作者以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了流水的清脆悦耳。

②绘色:

如“青树翠蔓”,是采用近义的色彩词直接着色。“ 青”与“翠”皆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

③绘形:

如“全石以为底……为岩”,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再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或长或短,变化万千;又如“斗折蛇行”是绘水形,“犬牙差互”是绘岸形,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

④绘影:

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透亮,日光艳丽明朗,鱼影便越发鲜灵滋润。

⑤绘神:

如“似与游者相乐”,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

⑵探究关于情感的启示:

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文中的暗示,即两“乐”关情,一“清”明心。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加以体会。(讨论、交流)

两“乐”是指课文开篇的“心乐之”及第2段的“似与游者相乐,”两“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与快慰。一“清”是指课文第4段的“以其境过清”,一“清”表现了环境的凄清给作者心情带来的幽凉。

好!探讨研究就到此结束。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步骤的学习──课外拓展。

四、课外拓展

1、课文与生活拓展: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中的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现代破坏污染严重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所在的政府要开发小石潭为旅游区,从环保的角度让你给他们提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请写下来。

(分析:此题与现实联系较密切,可以联系你所到过的风景区,回忆他们的环保措施并参与提出建议。如:制定有关的措施,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导游词中加入对环保的提醒;设计环保的广告词……)

2、写作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教完《小石潭记》,我的感受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一反以往学文言文被动、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选好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我们这些山区学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学,没意思,甚至认为不使学,导致学生的文言积累少。文言文教学,过去多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教《小石潭记》选择了这样一个教学角度;把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与作者的心路历程、情感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欣赏主线,把课堂设计为“整体感知──探计研究──课外拓展”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情感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文言文学习与现代写作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解读文本,突出重点: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值得探究欣赏的内容很多。我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抓住两个关键的地方,突出其重点:一是幽美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复杂的感受和情怀。这是文章突出的文学成就之所在,是大家的欣赏点,也涉及文章的主题。教《小石潭记》就必须讲清这一点。二是课文的亮点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多角度的写景)在教学这两个重点内容的时候,我采取了欣赏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欣赏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赏。欣赏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欣赏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起欣赏的审美情趣。另外,我将对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好处。

3、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堂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在学习形式上我设计了“诵读式感悟”,“亮点探究式欣赏”和“独立式仿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在这堂课中,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学生对学文言文有了感觉,来了兴趣,尤其是在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示,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当然,教无定法,我在这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 精选 说课稿 旅行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