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例文合集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例文合集

发布时间: 2021-10-17 11:52:08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一】

  近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院士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11 月 15 日晚,央视一套《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讲述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节目。我市各地文明办(党群工作部)、市直各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

 卢永根是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入党 70 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 880 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2019 年 8 月,卢永根因病在_逝世。

  15 日晚,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内,党员干部职工在大屏幕前观看节目直播,大家无不被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所感动。“卢永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学识上孜孜不倦,生活上艰苦朴素,

 让我很受教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祖国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市委宣传部党员刘佩玲说,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会努力向卢永根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市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刘红星说,卢永根始终坚守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这让他深受感动:“他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在当前_;不忘初心、牢记使命_;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以他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二】

  电子与通信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电子楼创客中心集中收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先生事迹发布仪式节目。

  专题片由 2017 年 3 月卢永根院士夫妇捐赠 880 多万元的感人故事讲起,追忆了卢永根爱党爱国、追求科学真理、作为彻底的无产

 阶级战士的一生。卢永根__;__;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优秀的作物遗传学家,2019 年 8 月 12 日因病逝世。对待科研,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将自己的毕生积蓄以夫妻名义捐出,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近日,中宣部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

  在场学生认真观看了节目,有些周末回家的党员学生在家收看并分享观看时的照片与感想。节目结束后,不少学生在群上分享观后感,有的学生说:“卢永根同志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朵,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有的说:“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表达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老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做一位有爱国情怀的中国人。”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 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三】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

 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_,1949 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

 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 1978 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2017 年 3 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 880 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

 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四】

  8 月 12 日,刚刚过完入党 70 周年的“生日”,89 岁的他安详离世,走得坦坦荡荡。

  积蓄,全都捐了,880 多万元,一分不剩,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最后一笔党费,老伴代交了,有 1 万元之多……

  这一生,他是那样简朴,简朴到家里连窗帘都不挂;可他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身后泽被万千学子, 留下了闪光的无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

 “当时在_,一个很小的房子,有面墙壁挂着党旗。”老人的_口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_就在北方,_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 年,卢永根出生于_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 岁那年,日寇占领了_,他被父亲送回_花都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

  “老卢看到日本鬼子检查‘良民证’,一不顺从就一巴掌打过来。”老伴徐雪宾说,这一幕让老卢永世难忘。亲历了国土的沦丧,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卢永根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一道“红光”照进了他的人生……

  1949 年 8 月 9 日,卢永根在_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早在两年前,17 岁的他就瞒着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对祖国的命运自当不能袖手旁观!”卢永根如是说。

  “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87 岁的老伴徐雪宾颤巍巍地笑了,有点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让他喜欢的事,所以在 1957 年 8 月 9 日,答应与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_,前去_领导地下学联,迎接_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全程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听完总书记的报告,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十九大召开第三天,在病房党员学习会上,卢永根笑得皱纹绽放,“仿佛回到刚入党的那一刻”。

  “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2001 年 10 月的一天,_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 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拄着拐杖,感觉很吃力。“卢老师,您别上去了,我们上去采回来!”学生刘向东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没办法,学生架着他,一步一挪,齐腿深的草打得裤管刷刷作响。

  野生稻,携带栽培稻不具备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连续几年,卢永根带着学生们奔波在_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苦苦找寻……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战时,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_,把种质资源保护下来。”卢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 33 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 1000 多万亩,新增产值 15 亿多元。

 这对师生,还有一段佳话。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是他的领路人,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先行者,是进步青年,他多次对丁老师说:“像您这样先进的老科学家,应该尽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终于,丁颖在 68 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 80 年代,高校论资排辈风气严重,年轻科研工作者难以“出头”。怎么办?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决心要捅破这层“天花板”。他冲破重重阻力,破格晋升了 8 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平均年龄 40 岁,最小的年仅 29 岁,其中 5 人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如今的这 8 名骨干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卢永根的日记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句。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学生学成归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

 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

  “老卢啊,你身后,储蓄怎么处理?”2016 年底,身患癌症的卢永根住院,老伴徐雪宾问道。

  “捐!”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好,我也是准备捐的。”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老两口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7 年 3 月 14 日下午,卢永根被人搀扶着,吃力地迈上银行台阶。他颤巍巍地打开黑色旧挎包,掏出了里面的 10 多张存折。周围安静极了,只见卢老吃力地在一张张凭证上签字,一次次输入密码。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银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积蓄。

  8809446.44 元!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徐雪宾说:“我们的生活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这些钱就是多余的。”

 样样都得到满足了?走进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纪。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修了再修……

  “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4 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宾很满足。

  出门,80 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这已经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赠。早在 2015 年,他就和老伴回到家乡,把祖上留下的两间价值 100 多万元的商铺,捐赠给当地的罗洞小学。

  这些壮举,大家说是“捐”,可卢永根却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做最后的贡献。”老伴徐雪宾也说:“我们两个年轻时就受到党的教育,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了,当然还回去。”

 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于是,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不留财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精简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五】

  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