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2022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

2022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

发布时间: 2022-05-02 10:35:04

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篇1】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篇2】

“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

和李桓英老师的初次见面,约在了她位于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办公室。当时,在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伏案认真研读一摞英文文献。一时间,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耄耋老人和享誉世界的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联系在一起。直到老人抬起头,中气十足地问道:“你是记者吧?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除了靠在门口的一根拐杖和桌子上的一个玻璃杯是李老师的私人物品外,其他空间全都被各种各样的资料文件所“挤占”。记者注意到,在书架下几有个透明的大整理箱,其中一个箱子里塞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状,被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唯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状被端正地挂在墙上。

面对无数荣誉,这个与麻风病菌打交道数十载,一生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然的心。“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看着墙上的奖状,李桓英笑着说,当年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刚好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取得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没有这些机遇,也就没有这个奖。”

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李桓英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工作习惯,每天清晨就来到办公室,先看看国际上最近的麻风病文献,再指导研究人员做实验,中午累了就在办公桌旁一个简陋的单人沙发里靠一会儿。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

在全世界实施联合化疗10余年后,原麻风病高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新病人发现下降缓慢。我国的云、贵、川三省,尽管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半数。“当前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很多病人因此而躲进山沟里,贻误了治疗。”李桓英忧心地说,“现在,我国每年仍有1500多例麻风病新发病例,其中有近30%的人在发现时已经造成残疾了。”

2007年4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新蔡县的麻风病患者马强,他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由于延误治疗长达10余年之久,病情已造成家中多名患者发生爪形手、垂足等不可逆残疾。为了争取解除病人疾苦,保护患者免于歧视,热研所在李桓英教授的带领下无条件地接收了这一家五口患者在京的免费治疗。一次,这一家人来到热研所复诊时,李桓英看到患者的手已溃烂感染,并得知一家人生活艰难窘迫后,着急又心疼,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生活补助捐给他们。同时还将自己的拐棍送给马强,不断叮嘱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李桓英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如今,李桓英教授年岁已高了,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常年战斗在防麻第一线,但她仍然坚持每年到麻风村调研。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我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力充沛,只要不是工作的累赘,就应该为消除麻风瘟神而奋斗。”

本世纪以来,云南省发现数又占我国年总发现数的四分之一。红河州地势山峦起伏,53%为少数民族,多为哈尼族和彝族,居住分散,发现工作极为不便。为了促进麻风病的早期发现,防止残疾发生,李桓英又开始计划对新确诊麻风患者及其家内接触者血清学诊断研究。

今年2月6日,88岁高龄的李桓英亲自率队再赴云南3县,行程2000多公里,深入到麻风病村现场,挨家挨户给全村村民体检和取血,开展调查研究。

这究竟是李桓英第多少次走进麻风村?连老人自己都记不清了。曾经数次翻车、翻船的遇险经历,膝关节膑骨软化手术后需拐杖行走的困难,都没能挡住这位老人的足迹走遍云贵川17个地州、59个县的麻风病高发区。

对此,老人只是朴实而坚定地説:“人就应该带着目标去学习和工作,确定了一个方向,就应该胸有成竹地走下去,无论途中遇到多少困难。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篇3】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篇4】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恒英的事迹。李恒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恒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恒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恒英式幸福。李恒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恒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恒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恒英式幸福。李恒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时代楷模李恒英事迹心得【篇5】

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恒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

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相关热词搜索: 楷模 事迹 心得 时代 李恒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