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14篇】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14篇】

发布时间: 2022-05-06 19:00:07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14篇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

  通过两天的大别山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思想上受到深深的洗礼,灵魂上产生很大的震撼,总的来说,收获颇丰,感触很多。在开班仪式上,冉部长阐述了此次学习背景,学习的目的,并从统一思想、把握主题、严格纪律等方面对我们学员提出了要求,学习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们学员从参加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 、革命旧址群。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装,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 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感人的回忆,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两天来多形式的教育,大别山精神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身临其境感受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其中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是诞生于此,同时,大别山也是中国红军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新县虽然地处山区,村庄稀少,人口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从那里走出来3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董必武、李先念、徐海东、许世友都是新县人。来到了大别山,真正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万人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牺牲过半,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岭岭埋忠骨。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别山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时刻牢记大别山革命精神,斗志昂扬,奋发图强,尽心尽力工作。

  二、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从烈士程儒香受尽百般肉刑却不为威胁利诱而改志,英勇就义前对母亲说不能尽孝时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5.5万烈士们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有了拥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斗争,才换来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那个年代,无论是革命志士,或是劳苦大众,他们心中都有坚定地的信念,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命。这些真实的事让我深深地感受信念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三、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胜利的取得必须走群众路线

  当听到烈士吴焕先因为干革命,累及家人五口被敌人杀害,母亲要饭到门口,得知部队生活艰难又悄悄离开,妻子想方设法把宝贵的粮食接济部队,自己却病饿而死时;当听到一位母亲为救王树声而献出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四、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建立,也是经过鄂豫皖三地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换来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目前,我们的大中国已走进新时代,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阔步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几代领导人带领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取得的。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一定要秉承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肃的政治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董店乡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交付我们的任务。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2

  20XX年5月15日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我们商丘市睢阳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党员一起奔赴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参观学习,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们穿上了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长征历程,追忆难忘战争岁月。

  我们穿着红军服,走志仁小道,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一路唱着红歌,在山顶上胜利会师。参观革命旧址,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让历史事件进入我们内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和熟悉大别山光荣的革命历史,感想大别山革命传统,引导我们走进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体验革命的苦难和辉煌。这些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和升华,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学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这次红色教育时间虽短,却使我热血沸腾,备受感动和鼓舞,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信念”两个字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大别山走出的那25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仿佛再现眼前;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令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许世友同志一生忠诚、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箭厂河乡红田那250多名忠魂让我肃然起敬;“志仁小道”那崎岖的山路让我在红色拓展训练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淳朴民情。

  一、我近距离感受了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其中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不来新县,不知道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里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许世友等25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不来大别山,不能深刻感受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10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就有5.5万人,占一半还多,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

  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时光飞逝,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新时期大别山精神仍具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当听着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时我肃然起敬;看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内那一颗颗璀璨的将星、如山的雕像时我们心潮澎湃;在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内在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情沉重而坚定,听到晏春山烈士宁死不屈的故事我潸然泪下„„,这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作为党的干部,就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务实为民清廉之心!要珍惜自己的岗位,服务师生,无愧于教育事业!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3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执着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1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湖北黄冈成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为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区党组织不断发展,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一根筋,不二心”,初心不改,不屈不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重建红二十五军,创建红二十八军,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根据地人力、物力枯竭的情况下,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向其他地方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愈挫愈勇,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长征。其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入冬后,中央红军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向徐海东借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并命令部队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徐海东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破解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这场关乎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刘伯承、邓小平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取舍的首要标准。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时讲,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重担,最重的担子是挑挺进大别山这副担子。

  大别山军民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与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在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省、特区(道)、县、区、乡、村六级苏维埃政权,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老百姓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战役中,数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送饭队、洗衣队,不分昼夜地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在国民党实行“坚壁清野”的恶劣斗争环境下,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白天外出劳动时,老百姓自己饿着肚子,把饭藏在田边,让便衣队来取。他们把鞋脱下留给便衣队,自己光着脚回家。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徐向前在回忆大别山革命斗争时说:“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大别山党和军民面对艰难曲折的斗争形势,始终能够保持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宝贵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黄麻起义后,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部队决定转战木兰山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江北岸率先竖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游击战当中,徐向前等人总结出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等游击战术7条原则,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异曲同工。红四方面军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为训词,在军事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比如围点打援,“反四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实行土地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的建议。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4

  仲夏时节,生机盎然,在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又一次荣幸地参加了县委统战部组织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班,在统战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8名学员奔赴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信阳市新县。

  新县是当年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首府,全国有名的将军县,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教育培训,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使我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特别是现场教学,每到一处精神上都受到一次洗礼,每个点都活生生地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为了正义自由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动震撼之余,我静思体会如下:

  一、坚定的信念,虔诚的信仰决定了革命先烈之壮举

  每次现场教学结束后,回到学院住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都让我心情无比沉重,肃然起敬。大别山革命期间,条件异常艰苦,单衣过冬、野菜充饥,革命先烈做到了“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无畏之举。当年,大别山军民就是从以“共产主义信念”为坚守,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白色恐怖和及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对党忠诚、威武不屈、百折不挠,始终坚守在大别山,使大别山的红旗始终飘扬。一路走来,学习了诸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惊天悲壮的感人事迹:红田烈士程怀天,箭河烈士程儒香、列宁小学烈士肖国清遭受挖眼割耳、零刀碎割,拔光头发的种种酷刑,令人发指,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像程怀天这样千万个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无数英烈坚守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结果。

  如今,我们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我们应从建设“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做起,缅怀先烈、无怨无悔、坚定信念、忠诚担当。过去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念念革命老前辈”,这往日曾作为调侃的话语,通过本次教育培训,我心内疚、忏悔,我们应严肃认真把这句话作为工作中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无论在任何岗位中,都要坚定信念,坚守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格观。

  二、对学习培训的新认识

  参加工作以来,培训无数,但都过眼烟云。本次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培训,着实不同以以往点名签到满堂贯的教育效果,关键是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外出培训学习的错误认识,这次大别山新县之行,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才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当代人心中是如此淡漠,才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当前,工作生活中,好多人包括本人在内,出现了心理失衡,思想消极,贪图名利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是信念信仰的缺失所酿成,学习革命先烈,传承大别山精神是时代要求。通过培训,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坚定信念,锤炼作风,是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对大别山精神的思考不能停止,大别山精神成为一种鼓舞,应成为我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发扬大别山精神,争做一名忠诚担当、乐于奉献、创新有为的人民公仆,为打造“活力、富强、宜居、和谐、幸福”新睢县而贡献力量。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5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为了加强党的理想信念,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商丘市睢阳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于8月7日-8月9日到新县大别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新县大别山学习之行。

  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为革命就献出了5万5千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境内现存革命遗址遗迹360多处。"山山埋忠骨、岭岭有雄魂,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是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

  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了无尚荣光,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现场实地教学,我们一行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分为四个部分:即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大放异彩,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馆内专题陈列分为三部分:一是《将军的摇篮》,共两个展厅。将军一厅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等43位新县籍授衔将军事迹陈列;将军二厅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厅,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历史意义以及新县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今日新县》,反映了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创业,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专题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主要陈展曾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7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馆内还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和全国保存展厅正门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

  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教学助理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先烈们敬献了花篮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全体党员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为缅怀先烈,党员、重温了入党宣誓。当我们举起右手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的眼睛早已被激动的泪水浸湿了,心灵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党员们纷纷表示,一定将用英雄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在和平的年代中,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奉献。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将军墓吊唁并敬献了花篮。在许世友将军的故居距离新县县城 35 公里,傍山而筑,门前有口水塘,水塘是正方形,水塘的对面是山坡,水塘边是乡村公路,四间低矮的平房,进门是客厅,客厅左侧是许母李氏的房间,许母房间的左侧是厨房、粮仓、农具等,客厅的右侧是许世友与前妻结婚用的房间。房屋东西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主席的"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的对联,也充分体现出主席对老将军的欣赏与厚爱。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这种“大忠”信仰,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母亲的孝是大孝,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兄妹八人由母亲带大,将军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对于母亲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抚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将军陪在母亲旁天天尽孝,可谓是"大孝".对于国家将军是大忠,对于母亲将军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参观者。

  “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感受革命艰辛,体验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培养团队精神。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

  此次理想信念专题教育培训,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做到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6

  通过两天的大别山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思想上受到深深的洗礼,灵魂上产生很大的震撼,总的来说,收获颇丰,感触很多。在开班仪式上,冉部长阐述了此次学习背景,学习的目的,并从统一思想、把握主题、严格纪律等方面对我们学员提出了要求,学习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们学员从参加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 、革命旧址群。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装,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 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感人的回忆,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两天来多形式的教育,大别山精神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身临其境感受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其中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是诞生于此,同时,大别山也是中国红军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新县虽然地处山区,村庄稀少,人口不多,但在那个年代,从那里走出来3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董必武、李先念、徐海东、许世友都是新县人。来到了大别山,真正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万人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牺牲过半,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岭岭埋忠骨。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别山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时刻牢记大别山革命精神,斗志昂扬,奋发图强,尽心尽力工作。

  二、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从烈士程儒香受尽百般肉刑却不为威胁利诱而改志,英勇就义前对母亲说不能尽孝时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5.5万烈士们身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有了拥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斗争,才换来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那个年代,无论是革命志士,或是劳苦大众,他们心中都有坚定地的信念,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命。这些真实的事让我深深地感受信念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三、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胜利的取得必须走群众路线

  当听到烈士吴焕先因为干革命,累及家人五口被敌人杀害,母亲要饭到门口,得知部队生活艰难又悄悄离开,妻子想方设法把宝贵的粮食接济部队,自己却病饿而死时;当听到一位母亲为救王树声而献出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四、大别山精神使我感受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建立,也是经过鄂豫皖三地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换来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目前,我们的大中国已走进新时代,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阔步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几代领导人带领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取得的。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一定要秉承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肃的政治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董店乡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交付我们的任务。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7

  4天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恋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4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付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大别山精神带给我三点启示: 

  ①忠诚。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②为民。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③团结。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历史昭示未来。习总书记说过:看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作为洛阳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着。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8

  大别山腹地,豫鄂皖之间,新县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段段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93位将军的故乡,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这里,28年红旗不倒,有着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这里,是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

  ×月×日上午,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们穿上了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长征历程,追忆难忘战争岁月。走完‘志仁小路’,浑身汗水,两腿酸痛,切身感受到当时革命的不易,草鞋追汽车,小米加步枪,无数革命先辈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深深触动了我。下午,培训班一行为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面对13万烈士纪念墙和鲜艳的党旗,市质监局这全体党员又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永不叛党。”誓言铮铮而有力。

  7月1日,在翻越一道道山岭之后,培训班成员一行终于来到位于信阳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一幅以“风云大别山”为主题的“山魂”汉白玉浮雕再现了当年颇具震撼力的战斗场面。随着讲解员介绍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壮烈的历史画面仿佛在大家身边徐徐展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虽然远去了,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生死别离的场景却被这一座座鲜血染红的山河永远铭记……

  走出博物馆,云雾缭绕中的大别山层恋叠峰、满目翠绿。来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那宏伟的将军雕像如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大别山。如果说大别山是革命的舞台,新县就是舞台的中心。这里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这里是93位将军的故乡;这里流淌着5.5万新县人民的鲜血。革命的的胜利,正是他们的坚定理想、恪守信仰的胜利,是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胜利,是我党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胜利。

  党史是面镜子,英雄是杆旗帜,烈士事迹是一场场洗礼。来到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高高的陵园大门庄严而肃穆,微风轻抚着苍松翠柏飒飒作响,似乎在告慰安葬于此的13万革命烈士。当听到讲解员讲述烈士程儒香受尽百般肉刑却不为威胁利诱而改志,英勇就义前对母亲说不能尽孝时;当听到烈士吴焕先因为干革命,累及家门五口被敌人杀害,母亲要饭到门口,得知部队生活艰难又悄悄离开,妻子想方设法把宝贵的食物接济部队,自己却病饿而死时;看看到影片中一位母亲为救王树声而献出自己亲生儿子生命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指着一张长征时期的合影,讲解员说:“他们的年龄都在10到18岁,其中最小的年仅8岁!”人们都沉默了。“这组数字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不禁想,我16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我的16岁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深感自己与优秀共产党人的差距与不足。

  通过这次红色教育,深刻了解了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让我心灵震撼。今天,我们虽不用面对那些枪林弹雨和残忍的敌人,可是,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谐生活,我们仍需要用理想信念来武装自己,甘于清贫、知足常乐,立足本职、踏实工作、知难而上,做一名有灵魂、有信念、奋发有为的质监人。”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9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为了加强党的理想信念,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商丘市睢阳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于8月7日--8月9日到新县大别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新县大别山学习之行。

  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落脚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为革命就献出了5万5千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境内现存革命遗址遗迹360多处。"山山埋忠骨、岭岭有雄魂,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是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

  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来了无尚荣光,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现场实地教学,我们一行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分为四个部分:即奋起斗争,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大放异彩,新集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重组红军,坚持大别山斗争;红旗不倒,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馆内专题陈列分为三部分:一是《将军的摇篮》,共两个展厅。将军一厅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高厚良等43位新县籍授衔将军事迹陈列;将军二厅是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等5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陈列;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厅,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历史意义以及新县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今日新县》,反映了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创业,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专题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主要陈展曾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7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馆内还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和全国唯一保存展厅正门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

  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教学助理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先烈们敬献了花篮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全体党员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为缅怀先烈,党员、重温了入党宣誓。当我们举起右手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的眼睛早已被激动的泪水浸湿了,心灵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党员们纷纷表示,一定将用英雄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在和平的年代中,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奉献。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将军墓吊唁并敬献了花篮。在许世友将军的故居距离新县县城 35 公里,傍山而筑,门前有口水塘,水塘是正方形,水塘的对面是山坡,水塘边是乡村公路,四间低矮的平房,进门是客厅,客厅左侧是许母李氏的房间,许母房间的左侧是厨房、粮仓、农具等,客厅的右侧是许世友与前妻结婚用的房间。房屋东西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主席的"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的对联,也充分体现出主席对老将军的欣赏与厚爱。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这种“大忠”信仰,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母亲的孝是大孝,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兄妹八人由母亲带大,将军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对于母亲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抚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将军陪在母亲旁天天尽孝,可谓是"大孝".对于国家将军是大忠,对于母亲将军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参观者。

  “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感受革命艰辛,体验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培养团队精神。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

  此次理想信念专题教育培训,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做到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0

  4天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恋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4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付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大别山精神带给我三点启示: 

  ①忠诚。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②为民。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③团结。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只要目标坚定,团结一心,排出万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胜利。

  历史昭示未来。习总书记说过:看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作为洛阳的中青年干部,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气度;有多大襟怀,就有多大能量;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的贡献!在学习之后,我们更应将大别山精神传承延续在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勇于亮剑,为人民利益奉献,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当我们遇到不解和质疑时,更应该身先士卒,身做表率,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做人民公仆,做党的利益维护者。当我们遇到诱惑和不平时,更应该坚守清廉,自律精进,为民做事,替民解忧,做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践行者和奋斗着。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尽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努力做对党忠诚于心的人,做有价值的人,做有人生奉献的人。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1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执着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1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湖北黄冈成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为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区党组织不断发展,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一根筋,不二心”,初心不改,不屈不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重建红二十五军,创建红二十八军,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根据地人力、物力枯竭的情况下,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向其他地方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愈挫愈勇,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长征。其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入冬后,中央红军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向徐海东借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并命令部队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徐海东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破解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这场关乎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刘伯承、邓小平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取舍的首要标准。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时讲,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重担,最重的担子是挑挺进大别山这副担子。

  大别山军民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与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在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省、特区(道)、县、区、乡、村六级苏维埃政权,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老百姓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战役中,数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送饭队、洗衣队,不分昼夜地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在国民党实行“坚壁清野”的恶劣斗争环境下,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白天外出劳动时,老百姓自己饿着肚子,把饭藏在田边,让便衣队来取。他们把鞋脱下留给便衣队,自己光着脚回家。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徐向前在回忆大别山革命斗争时说:“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大别山党和军民面对艰难曲折的斗争形势,始终能够保持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宝贵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黄麻起义后,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部队决定转战木兰山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江北岸率先竖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游击战当中,徐向前等人总结出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等游击战术7条原则,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异曲同工。红四方面军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为训词,在军事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比如围点打援,“反四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实行土地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的建议。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2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我入党预备期将满之际,我有幸随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重走大别山”红色教育活动,去了素有“将军第一县”美誉的革命圣地——红安。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等地。这个诞生将军的小县城,在曾经的40多万人民中,有三分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实现民族统一、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先后壮烈牺牲。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面对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和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宣誓的那一瞬间,我脑海自然地浮现出无数革命军人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画面,他们不畏敌人炮火,在一阵阵冲锋号角声中奋勇杀敌......

  通过近距离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学习与感受,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与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深刻。

  一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心一意干革命、无私奉献的红安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短短一首民谣,却反映出红安人民“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烈士的纪念馆里展示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潘忠汝同志。他在领导革命队伍突围时七出城墙,腹部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手捂掉肠继续参加拼杀,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潘忠汝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坚定与执着,红安的先烈们在革命岗位上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正如红安人民所说,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民警,就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二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于奉献、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传统。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对敌战役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在纪念馆内还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就是共产党员张南一,在一次回村养病时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的包围,敌人搜查无着,就将全村群众赶到稻场进行杀戮。张南一为让群众免受磨难,从躲藏处挺身而出,后被敌人逮捕,最终遭到活埋而牺牲。他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正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的光荣传统。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不畏权势,敢于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文明执法,展现新时期公安干警良好新形象。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去闹革命,不用去面对硝烟战火,不用去经历枪林弹雨,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国内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违反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显得异常艰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公安干警,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树立警察意识,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警察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积极在自身岗位上创先争优,用行动守护头顶的警徽,向社会展现我们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3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是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里一段歌词,从小对这首歌就耳熟能详。这次有幸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地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参观学习,现场感受到那一段不可抹去的岁月往事,追溯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我们先后参观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地。踏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想如今和平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都是他们凭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换来的。而今天,作为一名农商行中层干部的我,回归本源,更需要学习和推崇的就是革命先烈们身上那“四种精神”。

  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推向为光明的新中国。结合工作,就我们农商行而言,我们也需要大力弘扬“爱行主义”,他是当代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延伸和体现,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把红色血液融入到农商行发展中、根植到骨髓中、铭刻在脑海中,通过树立“行兴我荣,行败我耻”的思想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来更好地维护农商行、爱护农商行。

  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勇士们,还是黄麻起义牺牲的英雄们,有谁是为福利待遇而冲锋,有谁是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与这些“向死路求生”的红军将士相比,比起他们这样的大无私精神,我们今天加班多一点,假期少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作为新一代农商银行人,我们更要发扬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只有真正发扬奉献精神,才能在关键时候顶住压力、经受风险、战胜挑战,才能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农商行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更好地诠释“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企业使命。

  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千里丰碑,英雄风骨,革命先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为后人点亮行程,指明方向,鼓舞我们坚贞不屈,永远向前。在目前农商行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追赶刮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也恰恰是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艰苦奋斗他是干事创业的源泉,是时代发展的旗帜。战争年代的胜利,靠的是艰苦奋斗,建设时期的成就靠的是艰苦奋斗,现代化强国靠的更是艰苦奋斗。如今,我们农商行要想从实现“三步走”战略中成功蜕变,何尝又不是需要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不管是国家,抑或是农商行,幸福生活的拥有,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他们的不畏牺牲精神:通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和当年战斗场景的模拟,昔日的硝烟战火仿佛历历在目,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论如今,虽然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斗争,但是他们那种对党和人民忠贞不渝的气概,仍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对农商行的事业做到无比的热爱和无比的忠诚。在工作实践中要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体现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不畏牺牲,不辞辛苦,脚踏实地,把农商银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争创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银行”的“双一流”主旋律上,为他奋斗不止,绘就蓝图。

观看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篇14

  学习期间,我遵循活动要求和培训计划,和大家一起积极参加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穿红军服,走“志仁小道”、激情唱响红歌、红色故事会等等教学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毫不夸张地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纯朴的民风;处处彰显红色文化持久传承的无限魅力。通过学习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别山“坚守信念、牢记宗旨、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加强修养、提高能力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来说,这次学习培训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写下了一部惊心动魄而又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这一点,从牺牲在敌人枪口刀尖上的13万烈士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战斗过的349位将军英勇战斗故事上我们看到了,从大别山满门忠烈的黄德跃这一家人身上看到了,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

  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弘扬传统、坚定信念、锻炼作风,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铭记习总书记“走在前头、作出表率”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争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第二个收获:是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提升。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的共产党员用鲜血谱写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大别山的群众们也用行动保护了革命的火种、支持并参与了对敌的各项斗争。通过学习“大别山精神”,我深深明白,要有认真工作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不要处处计较报酬,红军前辈当年不要工资,不要生活费,还要进行革命工作,而且还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有的一家几十口被杀,倾家荡产还要进行革命工作,我们现在在和平的幸福年代工作,就不要再嫌报酬少了。

  第三个收获:是人生的目标进一步明确。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学习,特别是这次“大别山精神”的学习领会,对照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对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好干部、对照改革大潮中的人民公仆,我再次思考: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流血牺牲,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也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找到了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努力方向,人生目标更加明确。

  第四个收获: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胸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由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各根据地人民为了革命的利益,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相互支援。学校是一个整体,仅靠一己之力是办不成事的。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能共赢。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总之,一次学习就是自己精神风貌的洗礼!是自我进化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一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这次学习“大别山精神”的结果转化为激励工作的思想动力和源泉,不负教育党总支的期盼和重托,将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始终以“我是党员”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 大别山 挺进 心得体会 挺进大别山观后感 走进大别山心得体会 大别山感悟 挺进大别山遇到的困难 弘扬大别山精神感悟心得体会 大别山观后感 观看大别山精神观后感 挺进大别山观后感600字 参观大别山心得体会 大别山心得体会简短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