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四篇】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四篇】

发布时间: 2022-05-12 13:15:03

纪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 niàn,意思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例如,“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纪念是动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4篇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篇1

历史不能忘却

  时隔一个世纪,仍然无法忘怀。武昌首义的枪声还在耳中回荡,曾经震撼全国的辛亥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虽说很少想起,但却从未忘记。100周年,我们聚在一起,再度回首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深刻的反思,用心的感受,仔细的聆听。

    辛亥革命纪念馆早已粉刷一新,首义广场也庄严的建起来了。我想,是时候再度去纪念馆参观一下了,用心触摸那段历史;或许应该匍匐在首义广场上,细细聆听100年前激动的灵魂,还在生生不息的激励着中国的新一代人。

    历史不能忘却!在那个屈辱的年代,革命者们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终于组织起这样的伟大壮举。要知道,在一群麻木的人群中,在帝国主义和腐朽政府的夹逼中,在我们尚未探索出救国之道之际,勇敢的站出来,为救图存亡而努力的革命烈士们,他们是多么的勇敢,又背负了多大的压力!恐惧是必然的,迷茫也是正常的,挫折是家常便饭,但足以克服这些恐惧、迷茫和挫折的巨大勇气,使他们最终坚持下去,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真正践行了这句话!

    回到那时的中国,看看辛亥革命之前发生了什么。模仿西学的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没有反封建;维新运动失败了,因为顽固派的阻挠;义和团失败了,因为没有反封建;太平天国失败了,因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夹攻。战争的失利,割地的无奈,很大程度是因为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再也不能留住这个万恶的清政府了,我们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明眼人在怒吼,“不推翻清政府,中国就没有救了!”。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爱国志士,拍案而起,果断选择了反帝反封建、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这条路。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革命者的智慧使然!

    确立了革命的方向,要怎么实现呢?“对,要扩大革命队伍!”革命者走出了第一步。于是,兴中会,同盟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以及日本相继成立了,为革命招揽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团体在全国各地开展活动,极好的传播了革命思想文化。并且,革命者确定了领导核心,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人为主要领导者。只有优秀的领导者才能团结所有人共同完成革命任务。

革命在全国准备了有一段时间了,领导人也正在酝酿一些小革命,希望能收获一些革命经验,为最终的大革命做足准备。于是,198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1900年,自立军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1910年,黄花岗起义。这其中还有很多小型的起义不下十余次。虽然起义造成了一些伤亡,许多有志青年英勇就义。但这些起义运动在全国各地燃起了空前热烈的革命浪潮,不少仁人志士纷纷加入革命队伍,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拯救危难的祖国。

忘不了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昨晚才是新婚之夜,今朝竟要为国捐躯。这叫人怎么不心疼,怎么不心碎。

“妻,明天我要去参加起义,可能回不来了,你跟孩子要好好活啊……”

 “……好吧,我尊重你的志向,我会替你照顾好孩子,你就放心的去吧……”

两人抱头痛哭……

纵有娇妻在家,纵有呱呱婴孩,怎奈国家需要你,人民需要你。弃小家,保大家,林觉民,你是好样的!

     黄花岗终于埋葬了72位革命烈士,但却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一座精神的丰碑!

     大革命已经准备好了……

“是时候了,该是最后一击的时候了!”领导人坚定的说。

      1911年,清政府的皇族内阁让保皇派彻底失望了,清政府越来越衰败了,没有人再维护清政府了,推翻清政府只是时间问题。全国各地都在闹,四川闹得最凶。罢课、罢市、罢工、抢粮、打砸、农民起义,人民的愤怒再也遏制不住了!清政府还妄想着武力镇压,紧急从湖北调集兵力,赶赴四川救急。

当沸腾的民怨再也无法平息,股市崩盘再也无法控制,抢粮运动再也无法镇压时,统治者害怕了,躲藏起来了,开始后悔了。但是,革命不同于革新,愿意得革,不愿意也得革,容不得一点商量!

    武昌兵力空虚了,时机成熟了。清政府永远也无法想象,革命来得这么迅猛,来的这么强烈。一夜之间,革命军占领了总督衙门及各大重要位置,武汉胜利光复!

记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吧,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马上,全国上下都知道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大街小巷欢呼沸腾。武汉站起来了,中国有希望了!全国性的大革命已然不可阻挡。

果然,几个月内,全国各地纷纷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清政府彻底垮台了,人民胜利了!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至此,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一个崭新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站起来了!

当然,无可否认,辛亥革命最终是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有许多。

客观方面: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恢复帝制;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肆意卖国等。

主观方面: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具有妥协性。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存在,辛亥革命最终失败,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虽然辛亥革命是以失败告终,但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历史上得重大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三、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无产阶级也迅速由此壮大起来。

四、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其深远影响,社会各界给与其很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反映出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坚定决心,极大的改变了国民的思想,为今后的革命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也同样深刻的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时值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提及辛亥革命,内心不由得感慨万千,我想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吧,它让人更加智慧,更加深刻。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在想:我生活的年代是不可能出现辛亥革命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辛亥革命对我无关紧要了呢?

不是的!我且不说没有辛亥革命,可能就没有当今的幸福生活这类没意义的话;我只想说,辛亥革命表现出来的,不只是革命救国本身,而是当时的青年的思想。想我现在18岁,当年的革命者也不比我大多少,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多么的有志气啊,不畏强暴,不畏牺牲,一心只想为拯救祖国献出热血,这是多么难得的气概啊!

可如今呢:早上起床纠结半天,白天上课没精打采,晚上上自习磨磨蹭蹭;食堂饭菜已经很好了,可偏要挑三拣四;住宿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可还怨声不断。不想作什么比较,因为没法比。这是当代青年的悲哀,是中国的悲哀!

国家花这么大力气培养人才,苦一点,累一点,又算得什么?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有多累?把我们这点苦跟100年前搞革命的青年相比,恐怕都会难以开口吧。

“少年强则国强”。是青年,就要奋斗,不奋斗,就要毁灭。历史不能忘却,辛亥革命的枪声再次在脑中响起,同志们,该奋斗了!(2790字)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篇2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1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对辛亥革命有了解,可是我们已经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当初的隆隆战火、那些苦痛人民的呻吟,还有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见证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也从电影里,深刻的体会到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是踩在他们的身躯上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为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奋斗。  电影一开始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没有勇气。电影里也塑造了很多小角色,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国内武昌起义成功了,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的成员欢心鼓舞。孙中山在危急关头,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断了他的经济,他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而后,孙中山带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国了,我还记得那个把所有华侨希望托付给孙先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代华侨,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们几代人的”。家啊,人民要得是一个真正的家!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就这这时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在选举的时候,荷马里说:“历史,这就是历史。我就坐在历史的身边,站在历史的门外。”那我们呢,我们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通过那些资料、影像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孙中山说不能再让无辜的人民牺牲,所以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世凯绝非善类,可是孙中山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制度,谁当大总统都是一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我想我会深深的记住这一刻,我知道电影只是展现了当时革命的一个小小的一面,但已经足以教育我们新一代的人们。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2  国难当头,舍我其谁?这是我观看大型电影记录片《辛亥革命》最大的感触。我们中华民族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得以不断地走向繁荣富强!  影片从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  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孙中山先生如是说。为什么?  翻开中国近代史,触目惊心!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观看辛亥革命这一断历史,尽管我们知道:1911年的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名垂千古的功绩啊!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那些国难当头,舍我其谁勇士们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还有: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是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  同学们,今天,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我们的国家也不够强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我们国内、国外不断地制造事端,挑起民族危机、国家危机,我们又怎能掉以轻心?  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天下兴亡,舍我其谁?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3  如今,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个人,弃医救国,“起共和而终帝制”,乃扬起彻底反封建旗帜的第一人。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愿离家弃子,舍生忘死,只为共击帝制自为者。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次革命,浩浩荡荡,给一个曾经颓废不堪的国家带来了民族独立之思潮,使之发生伟大的历史巨变。这就是,辛亥革命。  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我们问自己:“革命所为何事?”时下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能给出较有说服力的回答。确实,如今的中国,更加强盛、更加民主、国家更加开放、科技更加进步、民生更加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革命所为之事。  然而,在百年之前,也曾有一人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他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同盟会,带领无数革命人为救国存亡、振兴中华而顽强奋斗。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1]。在影片《辛亥革命》中,当袁世凯在家宴中向唐绍仪问起与之谈判的孙文是个怎样的人时,唐绍仪给出了许多人对于孙先生的评价。章士钊说他:“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日本人宫崎滔天把他尊奉为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有人说他目不识丁,是绿林豪杰、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手举手术刀的江湖郎中。然而这么多人如此义无反顾地追随孙先生让袁世凯不解其中缘由。而唐绍仪的回答是:“孙文是一个无私的人。”正因为“无私”,让许多人愿意跟随他。当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影片中响起了这样一句话: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更加验证了唐绍仪说的那句话。孙先生的无私、孙先生的坚定的革命理想,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现在,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百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神六、神七的顺利飞天,让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无数人脱离了贫穷。“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革命所为何事?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所说:革命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以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革命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4  100年前一场革命轰轰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震惊了世界四方,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成为一种信仰,他揭开了救亡图存的历史篇章,也在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画卷上书写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电影《辛亥革命》还原了民族存亡、战火纷飞的岁月。片头秋瑾的从容赴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躯令人心生悲愤;片中孙中山满怀救国之志,广播革命思想,推进民主共和;阳夏保卫战黄兴浴血奋战,誓死追随令人倍感振奋、热血沸腾;晚晴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袁世凯处心积虑,窃取革命果实令人愤恨惋惜。影片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和的不同细节演绎,生动的展现了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先驱,为实现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断探索,不屈斗争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再现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向我们阐述了革命的定义和革命的精神,诠释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对于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100年过去了,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心潮澎湃。“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山河破碎、生灵遭涂炭的危局,一批批爱国志士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直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的提出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的横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观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兴中华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为响彻华夏的最强音,他让苦难的人民看到了希望,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父孙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远见卓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贯山河的革命气魄带领着顽强不屈,心怀壮志的革命义士舍生忘死,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崭新的发展轨迹,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起开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他接过辛亥革命高举的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的旗帜,完成了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展望未来,这条历尽沧桑却傲然腾飞的东方巨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在辛亥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承担起先辈们未能完成的伟业,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5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距今100年前的中国,曾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辛亥革命”。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那一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所以又称“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存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00周年纪,导演张黎携手功夫巨星成龙、实力派演员赵文瑄打造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让观众从荧幕中领略革命时的艰辛。影片一开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照片拉开帷幕。接着,镜头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文在美国旧金山进行海外募捐。同一时间,同盟会会员黄兴带领着林觉民、喻培伦、林时爽等革命党人武装进攻两广总督署,发动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枪声响起,炮火燃烧,无数革命烈士以他们年轻的生命为腐朽的中国“治病”。最终,革命军因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同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文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之后,袁世凯率兵南下。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双方最后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文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接着,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虽然,在辛亥革命中,让人最为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却深深植入到了中国人民的心里。  影片如实的再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辛岁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英勇的革命形象。其中,有那么几个镜头带给了我一次次的震撼。第一个镜头: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遭到杀害,在交杂这雨水和泪水的淤摊上,烈士们手上仍戴着沉重的手铐枷锁,横七竖八的躺在淤泥中,衣服早已湿透,年轻的脸庞上布满了时代的悲悯。同盟会会员潘达徽、徐宗汉披着斗笠、带着相机,在雨中记录下他们光荣而又短暂的一生。第二个镜头:武昌被革命军攻陷后,清政府一干大臣在商议着如何是好,隆裕太后却在镜子前,由两旁宫女太监服侍,熟稔的比划着绣工精良的旗袍,丝毫不为中国的未来忧心。他们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不管底下的百姓风餐露宿,正所谓“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大清,怎能不亡?第三个镜头:在孙中山回国的欢迎仪式上,有记者问他,您认为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孙中山斩钉截铁的回答:推翻帝制,救治民族。这短短的八个字,贯穿了辛亥革命的无数岁月。先不说三民主义、共和体制、民国政府,单是这八个字,就概括了辛亥革命的整条路线,同时也表达了孙文先生伟大的爱国情怀。  从《辛亥革命》的剧情上,我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大智大勇以及愿意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孙文先生曾说:“且世之所谓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败而退怯。”、“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经十次之失败,而奋斗之气犹不少衰。”若从春秋时期算起,中国的封建统治接近有两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孙文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换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难。对于同盟会而言,他们人数较少,大多都是留学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武装起义中,他们都是用自己握笔写诗的手,去驾驭凶悍的枪支大炮。跟随着孙文先生的领导,他们凭借这热血和激情攻克这一个个艰难险阻,用生命诠释“坚持不懈”的含义。古语有云:不因成败论英雄。虽然革命党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们依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如果说共产党解放了的是中国的社会,那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就是解放了中国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极大的冲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为中国以后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来埋下铺垫。  从《辛亥革命》的实质上看,我觉得该部电影想给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正如导演张黎所说:“一个貌似凛冽的故事,背后都绝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一种人文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无数革命先驱用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中国的解放,而我们如今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曾经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国站起来了、强大了,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政治、文化、经济,包括军事,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要以历史为鉴,用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时间经验武装自己,报效祖国,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革命。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篇3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词集

《辛亥风云》有感

宝鸡 杨斌

时光如梭,辛亥革命100周年转瞬就到了。回顾100年前的这场历史巨变,纪念这个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贡献,继承发扬辛亥志士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从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为富强、文明、民主,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是在清政府异常腐败、中国面临危亡的时候发生的。近代中国曾经很值得称道,有资料称,清中前期的国民总产值曾达到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多。然而到了晚清,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国内矛盾激化、弊病丛生,农民起义斗争此起彼伏。而这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鼎盛的局面,民主共和制度在解放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界资本主义列强本能扩张,致使衰败的中国战争不断败北,不平等条约接连签订,大片领土被蚕食、割让,天文数字的巨款被勒索。而清政府中保守势力却非常强大,任何想改良、改革现状的企图,都以惨败而告终。终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不愿在现存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革命的条件逐步成熟了。

辛亥革命毫无疑问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巨变。它彻底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初级的民主共和体制,实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当时政治空气活跃,法政学校遍布全国,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在鱼龙混杂,弊端百出中,也首次以选举的方法产生了国会,建立起现代性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秩序。同时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观念逐步在中国广大人民中传布开来。从此中国人民知道了,国家政权除过禅让、世袭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选举的办法;知道了国家的领导人是可以批评的,个人的疾苦诉求是可以公开表达的;知道了表示尊卑的跪拜之礼可以废除,表示屈辱的男性辫子、女性裹脚也终于可以剪除等等。这在皇权统治下都是不可思议、大逆不道的。

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在南京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制定了体现“主权在民”思想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集中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目标。虽然这个《约法》最终被以袁世凯、蒋介石为代表的政府所弃毁,但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最佳理论成果,它所绽放的历史光辉却是长久的。

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尤其不能忘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命运而英勇奋斗甚至慷慨捐躯的志士仁人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袖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邹容、陈天华、秋瑾、赵声等慷慨赴难、以牺牲唤起民气的舍身精神;章炳麟、徐锡麟、蔡锷、廖仲恺等屡挫不折、奔走呼号、前赴后继的忘我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敬佩、值得讴歌,值得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们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以举世瞩目的中国面貌深刻变化来告慰孙中山先生们。我们还要铭记孙中山等革命先辈振兴中华的夙愿,继续把几代中国人为之呐喊、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民族复兴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民革宝鸡市委员会和宝鸡市诗词学会的同志们,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筹划编印了这本纪念诗文集,为我们不忘先驱,铭记历史,继承精神提供了一本好教材。在这本书中,辛亥志士们的忧国忧民、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原貌呈现,令人震撼;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朝代,它的中前期曾经有非常鼎盛的局面。虽然世界资本主义与清王朝入主中原几乎是同时期现世的,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力还是远不能与这个世界最大最久的封建主义末期相比,从康熙、乾隆时期开始,社会生产较快发展,民众生活基本安定,这样的繁衍成果在当时世界是仅有的。200多年间,王朝的人口从近一亿增长到四亿多,占当时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正是这200年,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封建主义却走上了尽头。当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成果伴随着野性掠夺展现在古老中国面前时,这个王朝大有一触即溃之势!大块的领土丧失,大宗的权利沦丧,列国的强权,似也左右着这个把皇权看得至高无上的朝廷的政治走向。面对欺凌,改革改良的趋势似乎是必然的,但是这个简单的尝试却被血腥扼杀,甚至不惜把那个还稍有些振兴心性的皇帝也打入冷宫。

于是,革命成为必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朝廷,不但民众感到愤慨,甚至作为执政支柱的官吏们大多数也感到困惑了!改弦更张,挽救危亡,似乎成了一个普遍的心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这时应运而生,国家的命运和屈辱使他们走在了一起,外国的发达富强使他们决心更加坚定!1905年末科举制废除,新学制颁布,西学逐渐成为全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年轻新锐就此脱颖而出,为封建制度最后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革命党人把从新兴的资本主义那里获取的很多新思想、新蓝图,传播给国内的民众,革命的舆论也有了一定市场。时机逐步在成熟,革命党人组织了十次武装起义,虽然牺牲不少,也极大的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却都没有出现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那样,天下八方呼应,朝廷树倒猢狲散的局面。最痛心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之役,损失同盟会骨干100余人,而其时距武昌起义不到半年时间。

武昌起义的爆发在当时来说确实事出突然。后来人也多觉得偶然性太大。孙中山先生就说:“按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从前十次起义的过程看这次,确实有许多偶然性。同盟会组织起义多次,而这次却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组织的,而且由于突发情况,两个组织的领导人被捕的被捕,脱逃的脱逃。其余下层新军人员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冒然发动,获得同城几支部队响应,以3000人之众,一夜间攻克武昌城,清总督逃跑、提督弃战,完成了这个胜利。而大部分驻鄂清军赴川镇压保路风潮,更成为起义胜利的有利条件。此后不到两个月里,关内十八省中有十四省宣布独立,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但偶然中却蕴涵必然:清政府的腐败使上层人士和下层群众都渴望着变革发生;1910年长沙的抢米风潮和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成了革命的预演和前奏;清政府在世界潮流推动下建立的新军和新式学堂孕育了它的掘墓人;同盟会虽然多次失利,但孙中山和黄兴等在社会上却积攒了巨大的号召力。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极端失望,应该是革命快速胜利的决定因素。前苏联的倒台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须知太平天国以几十万之众也最后失败了。

这场革命过去了整整100年,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在本书序言和诗文中都反复谈到了。宝鸡市诗词学会从去年就计划以诗词形式纪念这个革命,而民革宝鸡市委员会也非常赞同这种纪念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民革主委蔡元兴和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民革副主委宋建国都多次谈了自己的设想。期间,市政协的张民义、陈靖劳等领导都表示了大力支持。市上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都高兴地为本书或作序,或题词,增添了相当厚重的份量。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志士遗珠”是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诗作,共计51个作者,190首诗词。内容回肠荡气、义薄云天,资料很宝贵。由杨斌依据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诗词选》电子版为蓝本,结合其他资料选编选注。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385首诗:“功著青史”、“共和狂澜”、“先驱俊杰”、“感赋颂联”,基本是本市诗词作者的作品,分别由邓汉章选萃,容琳、赵解放、邓耐、邱利全、苟敬文、朱晓林编校;最后一部分“缅文怀章”主要是本市民革成员及其他同志的纪念文章18篇,由强文编选,赵强复审。全书由杨斌总策划并最后审定取舍。在对第一部分的编选中,我们深深为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所打动,这些珍贵的、史料性质的历史篇章,相信也会给读者以震撼,若能如此,我们辛苦编辑这册书,就算得到了最满意的回报。 2011年8月17日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体会600字篇4

辛亥革命纪念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卫生:XX;卫生资讯网:XX;卫生健康网:XX)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辛亥革命 心得体会 周年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