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8篇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8篇

发布时间: 2022-05-13 09:25:03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8篇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1

  70年前,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一个崭新的西藏从此屹立高原。

  70年奋蹄扬鞭,70年日新月异。西藏的发展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形成了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疆巩固的良好局面。

  如今,幸福平安、和谐稳定已是西藏360多万群众最真切的感受。

  夯实稳定根基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总结和完善党的治藏方略,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实现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70年来,西藏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构建起了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

  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农牧区面积占95%以上,农牧民人口占80%。没有农牧区的和谐稳定,西藏的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

  农牧区稳定,西藏稳定的基础就牢固。

  “要把基础性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总书记情深意切的殷殷嘱托,如今已在高原落地生根,并转化成生动的实践。

  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在农村执政根基不牢等问题,20xx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区、地、县、乡四级联动,每年选派2万多名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全区5464个行政村(居委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面对面拉家常、听意见,手把手算细账、谋发展,心贴心办实事、解难事,实现了干部驻村全覆盖。

  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干部下基层活动。

  10年弹指一挥间,20余万名驻村队员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在一起,劲儿使在一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了农牧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农牧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从此,雪山深处、草原尽头,农家小院、牧场帐篷,都留下了驻村干部们一心为民的脚印。

  稳定的根基,取决于民心向背。“强基惠民”只是夯实这根基的其中一块“基石”。

  实现干部驻寺常态化,利寺惠僧政策全面铺开,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自觉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寺庙更加和谐稳定;

  以强化社会面管控为有效途径,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实现维稳措施全覆盖;

  工作重心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挪移,资源投放向基层倾斜,以改善民生为关键举措,在广大农牧区基本形成了现代社会管理的新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十项维稳措施,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深根植高原大地。

  今天的西藏,秩序井然,一派祥和。

  全面深化依法治藏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重视法治建设分不开。

  70年间,西藏的法治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时间回到20xx年,春节刚过,山南就开始了一个“大动作”——法律进万家。这是当时人口36万余人的山南在推进“依法治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大胆尝试。让群众懂法,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透露出的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7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结合我区特殊区情和实际情况,坚持依法治藏、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西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阳光普洒高原,法治思维落地生根,一个个事关法治进程的成绩铺写开来。从曾经毫无人身自由的农奴,到今天依法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所有权利,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融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潮中。

  20xx年6月,全区首个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朗扎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在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建成。20xx年5月,那曲市人民调解员实训基地在朗扎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自治区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新特点,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牢牢抓住矛盾纠纷这个“牛鼻子”,努力维护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数据显示,20xx年,全区共组织矛盾纠纷排查29796次,调解矛盾纠纷4965件,调解成功率达93.7%;与此同时,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8.1%,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70年的实践足以证明:在西藏这样一个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社会公正、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社会管理工作,维护西藏人民的切身利益,促进西藏由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到西藏工作全局中来思考,放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中来谋划,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随着党和政府把关怀与温暖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广大群众尝到了“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甜,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实现了“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的积极转变。

  民心所向,力之所使。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下好“稳定”这盘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实施维稳措施全覆盖。

  “拉萨的治安非常好。”这几乎是所有到过拉萨的人的共同感受。

  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为民、亲民、便民、安民为切入点,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20xx年亮相的“网格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如今已形成为“具有西藏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无缝隙、无盲点、无空白。

  从20xx年开始,自治区先后在全区建成698个便民警务站,全天候24小时执勤巡逻。警务站把服务管理分成一个个网格,形成了一个个“环环相扣”的“3分钟警务圈”,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把琐碎而繁杂的服务工作做得更贴民心、更顺民意,是我区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项重大举措。

  随后实施的“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更是将这一创新之举引入了城乡社会治理工作中。将“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与“1+5+X”的网格工作力量进行对接,形成以乡镇综治办和派出所为核心,以社区民警和治保人员为骨干,以村(居)民联保组长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触角的延伸,实现了解决问题一通到底、社情民意一传到顶。

  阿里地区改则县改则镇地处偏远、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成为联户工作的重点之一。该镇投入1.2万余元购置了紧急呼叫器,并分别安装在救助对象和户长的家中。如今,无人看护的古稀老人次仁顿珠用自己家中的小“神器”,随时都能呼叫户长寻求帮助。

  “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大到一个城市、一条边境线,小到一座寺庙、一个联户单元,更精细、更科学的服务已成为做好管理的“先遣军”。

  如今的西藏,幸福、平安、和谐、团结。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带给群众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2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种精神,是1970年十八军进藏,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出的优秀品德,展现了老一辈军人和入藏工作者,将个人得失、生死置之度外,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西藏建设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革命情怀。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西藏,并工作在西藏基层的汉族干部,我们见证了西藏发展的历程和各族儿女在雪域高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团结友爱。在建党100周年,及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即“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为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

  续写“老西藏精神”、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冻土地带,用原始的工具,打通了数十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征服了冰川峡谷、沼泽密林等无数艰险,付出巨大的牺牲,平均一公里就长眠着一名烈士,才修建了康藏公路,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在藏工作者,更应该传承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沿着老一辈在藏工作者的步伐,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天堑变通途、生命禁区变乐土,让雪域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西藏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3

  9月8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工作,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实现了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西藏是我国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全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920.8亿元,以翔实的数据浓缩了党的民族政策在藏区的生动实践。

  70年来,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量心血,先后召开了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陆续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多次派内地干部支援西藏建设,一批又一批关乎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援建项目在西藏落地生根发芽结果,把昔日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发展成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70年弹指一挥间,西藏快速发展的背后,写满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写满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写满了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今日的西藏,正在奋力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历经70年的不懈奋斗,西藏自治区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期望在新的征程中,西藏能够全面贯彻中央关于藏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共同把西藏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局面长治久安,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美丽新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4

  学学雪域高原上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

  他是一名医生,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他是一名党员,为了群众,奋不顾身;他是一名干部,指挥得当,协调有方……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中组部第十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王海第一时间率领医疗团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奋战20余日,保障数万名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把“严”“实”写在雪域高原。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人才则是西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然而,人才流失率高、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一直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桎梏,西部人才聚集工作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借着“博士服务团”的东风,一批批优秀人才投身西部,他们淡泊名利、潜心专研、用心做事,发挥参谋智囊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较好地弥补了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王海,心系群众,舍生忘死,奔赴险境,用自己的行动,在高原上书写了“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

  心中有民不畏难。“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心中有民,就是当好公仆,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身兼领导干部和“白衣天使”双重身份的王海,在得知“4?25”地震后,顶着风雪、余震、塌方等自然灾害,翻越多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他怀着对人民的热爱,第一时间投入到医疗救援工作中,“当时一心想救人,没考虑过死的问题”,将自己作为“前线指挥部”从一个乡镇移到另一个乡镇,勇于涉足灾区“孤岛”,急人民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全心全意为灾区人民服务,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爱心和智慧拯救了无数受灾的生命,用爱谱写藏汉深情。心中有民,简单一句话,却是千钧担。学习王海,就要学习他真心爱民、真情暖民、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带头把藏区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首位、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营造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良好氛围。

  以身作则敢担当。“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疾风知劲草,危难识英雄。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大灾面前,王海展现出了医疗专业素质,他做事严谨,根据第一手资料制定救援方案,周密部署,在灾区指挥建立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检验检疫、食药检测的“四位一体”医疗救治体系,给灾区人民点亮“生活”希望。生命因为崇高而美丽,事业因为担当才精彩。关键时刻、危难关头,王海用实际行动和医生的职业素养扛起了救灾的大旗,真正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定盘星”。“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担当是最大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像王海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于担当,以“严”、“实”的标准要求自己,沉下身子,静下心,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医者仁心甘奉献。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王海挤帐篷,睡车里,吃泡面,喝凉水……不怕吃苦,不怕辛劳,成了大家对他共同的印象。虽然援藏还不到一年,但王海身上早就融入了那么一种“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在新一代党员干部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王海已递交了申请书,申请在西藏多待一段时间,多为高原做些事,好干部王海用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敬业精神。党员干部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像他那样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情系边疆、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党员干部只有追求奉献,甘于奉献,才能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立德于世。

  一位援藏医生曾说,“援藏是一种选择,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一种历练,更是一生的情缘和财富。”王海是援藏干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也仅仅是默默无闻优秀奉献者中的一个,更多的“王海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使命和担当,那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镜子”。时代呼唤更多的“主心骨”,每名党员干部都好好照一照这面“镜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挑重担、作表率、甘奉献,让孔繁森精神继续感动中国,不断谱写一曲曲奉献西部,情满高原的壮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凝聚起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5

  以奋斗之姿确保川藏铁路向高质量迈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世纪工程”之称的川藏铁路,被称为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因为这一条路的修建难度大、投资额度高等原因,一直是铁路网全面覆盖中的巨大短板,也是阻碍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更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民生福祉是川藏铁路最大的底色,也是最根本的力量,在群众的呼声下,期盼已久的川藏铁路迎来了开工,振奋人心,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确保如期完成川藏铁路的完工,既需要弘扬“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更要保持奋斗之姿。

  川藏铁路为西藏弥补了交通的短板。要致富,先修路。要让西藏这个让人向往而神秘的地方不再难以靠近,一条路的重要性越加明显。但是要修建川藏铁路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冻土、雪崩、错落、滑坡、高地震区、地热、溶洞、暗河、岩浆等多种复杂的自然状况,这些都是阻碍川藏铁路修建的重要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只有高科技来助力,不断用科技的武器化解这些难题,才能推动这条路的修建,弥补交通短板问题。

  川藏铁路助推西藏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川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要顶着问题向前走,尤其需要着眼长远,看到川藏铁路的修建对西部地区和西藏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科学部署,重视安全生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好绿色之路,才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藏发展驶入快车道,更好地增进藏区群众的福祉。

  川藏铁路能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前不久,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西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指导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不难看出,川藏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关乎西藏和四川两地的发展,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布局的大事,要把川藏铁路的建设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能够更加重视,才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工程建设,能够推动“十四五”规划“一盘棋”更好地落到实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川藏铁路是顺民心、利民生之举,要推动川藏铁路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尤其需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拿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要甘当路石,主动担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间,才能更好地推动川藏铁路的建设。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6

  阳光下勿忘金沙江惊心动魄的时刻

  头天晚上下了一场雪,四周的山都白了头。11月18日一大早,看着太阳露了脸,白玉县的居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到县城的小广场上,像往常一样晒着太阳——仔细看,他们平静的脸上还带着一些倦意。(2021-11-19 华西都市报)

  这是一幅多么诗意的画卷,沐浴着温暖阳光,倦意中透露着幸福吉祥。但这美妙的时刻,却是刚刚经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沙江堰塞湖灾害危机,昨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令人不忘。30多个日日夜夜,金沙江堰塞湖,就像悬在人们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现在,这颗“炸弹”已在瞬间解除,但其背后,这一场长达30余天的苦战却是一言难尽,从省委政府领导,到每一个参加抢险救灾的队员,无不是呕心沥血,历尽艰难。

  抬头万仞高山入云天,俯首百丈深渊江水流,脚下道路崎岖山坡陡,想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看看陡峭山坡上徒步运送救灾物资抢险人员肩挑背驮的情景,人们就不难想象这30多天,抢险救灾人员都是怎么走过来的。艰苦的日子,只为教室里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书声朗朗,只为广场上人们享受温暖、沐浴冬阳,只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合家欢乐、幸福吉祥。

  然而,安逸中的人们,绝对不能忘了昨天金沙江上的惊心动魄。大自然很美又很无情,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的堰塞湖,那是对美好家园和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生命的威胁,若没有党中央的关注,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正确指挥,没有广大抢险救灾人员夜以继日的艰苦鏖战、无私奉献,就很难有今天更多人们的笑逐颜开、安享幸福生活。

  堰塞湖险情终于被降服,灾害很可憎,但每一场灾害都是一堂教育课,教会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坚强不屈、勇敢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所以,阳光总在风雨后,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阳光下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了昨天的风雨艰难,要记住和感恩那些抢险救灾、八方支援者的艰苦付出,要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每一天,要人人热爱美丽家乡、学会争当报效社会的奉献者。

  鏖战金沙江,苦战一月多,金沙江堰塞湖灾害再次考验了四川,也再次凝聚了四川人民战胜灾害的智慧和精神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今天的四川正在强劲前进中,愿金沙江堰塞湖抢险这一课,更鼓舞起全省干部群众的精神斗志,弘扬抢险救灾的精神,团结奋斗、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样,四川的明天就会更加阳光灿烂。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7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有“三高”

  众所周知,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

  正因如此,据中国政府网10月20日报道说:上海市委举行常委会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天津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山西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广东传达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二五规划;海南省要求:学习宣传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西藏自治区会议传达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甘肃省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由此可见,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各省区市就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动作快、措施新、效果实,令人欣慰。

  综合各省区市的作法和经验,我认为,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抓好当前工作落实,关键要有“三高”:

  首先,认识上要坚持高起点。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也是如此。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步调一致,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其次,学习上要坚持高标准。学习的深度决定着认识的广度。所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重点抓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建议》的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作为规划的重点支持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些都体现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关怀支持,我们要做到融会贯通,学出新收获,达到新境界,达到新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全会精神学深学透。

  再次,落实上要有高要求。“十二五”时期对于各省区市来说,都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总而言之,只有在认识上有高起点,才能在学习上有高标准,才能在落实上达到高要求,真正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篇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特别邀请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维吾尔族的谚语说得好:指甲和肉分不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也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哈萨克族有一句谚语:“离群的羊会被狼吃掉,兄弟团结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民族团结是安居乐业不可或缺的前提,国家长治久安不能离开的保障,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什么时候团结一致,什么时候就众志成城、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不团结,什么时候就一盘散沙、任人欺凌。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召唤。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他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走向统一团结的发展史;一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就是党在不同时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中国成立xx年来,民族团结的感情和信心已经从涓涓溪流汇聚成滚滚波涛。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到京参加国庆活动,与他们一起共话民族团结、共祝祖国生日,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其导向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也同样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这是民族团结筑梦力量的再凝聚,势如破竹。

  “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既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也是当代中国追梦圆梦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内涵所在、要义所在,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作为工作接力棒来代代相传,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盛开,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再出发,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主旋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像一针一线绣出“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匾的维吾尔族代表哈那依先·;艾尼瓦尔所说的那样,“用一个一个实际行动,绣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美丽画景”。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心得体会 和平 抗美援朝70周年大学生心得体会 大学生抗美援朝70周年感悟 大学生壮丽70年心得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大学生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