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8篇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 2022-05-20 14:20:09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8篇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1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草案共32条,不分章节,分别对食品、食品浪费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餐饮浪费表现为对食品、食物、粮食的浪费,涉及食用、销售、加工、储运、收获等多个环节。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主要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

  站在国家安全的视角,考虑到一些浪费行为的愈演愈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审议,实有必要。

  尽管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向好。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近5年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470多公斤,明显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安全平均线水平。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则是食物浪费现象日益严重。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以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推算,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粮食危机,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就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

  问题还不仅仅出现在消费端,在生产、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大胃王吃播”大行其道,浪费粮食俨然习以为常,浪费正在呈现为全链条行为。而这些问题,并没有相关法律规范予以关注。相关道德层面的评判,并不能形成约束力,长此以往,只有道德伦理的日渐式微。

  草案明确了食品浪费的定义为“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

  草案还包含了禁止宣扬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救助机构捐赠尚在保质期内可安全食用的未售出食品等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2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受传统婚丧习俗、文化及“面子”等因素影响,科学饮食、理性节约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做过估算,我国的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在播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本来就因为设备和技术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在此基础上,每年城市餐饮浪费的粮食多达340~360亿斤,这还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不科学的消费心理、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及节俭意识的缺乏,构成了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小麦这两大主粮,都可以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针对食品浪费进行立法呢?目前我国的粮食的年总产量大约是1万3千亿斤,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大概是940斤,也就是每人每天将近3斤,但是我们吃的可不仅仅有主粮,还有肉、禽、蛋、奶,包括酒等等,这些都是由粮食转化而来的。一般来说,3到7斤的粮食才可以转化成1斤的谷物食品,所以说每人每天3斤的量真的不算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长期以来,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主要处于社会舆论倡导和道德评价层面,缺乏有效监管合力与手段。现行法律中,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仅有原则规定,缺乏更具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一些更具体的规定法律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

  如何平衡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约束与倡导的关系,是草案起草的一个重要考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起草工作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着眼建立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浪费不良行为的监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相促进,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增强公众反食品浪费意识。

  这一点,在草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在各类主体责任方面,草案既约束公务用餐,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外卖平台的餐饮服务行为,加强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管理,明确旅游经营者、食品经营者责任,同时又倡导个人和家庭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

  除了加强监管、完善约束措施外,草案还积极构建反食品浪费社会共治机制,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规定新闻媒体开展反食品浪费的公益宣传等。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有利于运用法治力量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约为700亿斤,城市餐饮每年浪费340至360亿斤食物,这还不包括我们平时在家的食物浪费,因此食品浪费问题不容忽视。

  有了反食品浪费法,就能更好地规范各类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可以选择小份菜,手机外卖平台上也会标示出具体的食物的分量。对于那些暴饮暴食的吃播,我们要说再见了。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3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披露,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认为商务宴请、公款消费等是餐饮浪费主要场景。据中国科学院专家调研,各类“事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至40%。

  反食品浪费,机关单位不能缺位。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中,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是重要责任主体,草案多处内容对机关单位履行反食品浪费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在公务活动用餐方面,草案要求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

  在机关食堂管理方面,草案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

  上述内容与现行的《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相关要求高度呼应。20xx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该意见,主要针对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方面进行规范。

  与意见相比,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更加严厉制止奢靡浪费,其位阶更高,效力更强,有利于促使机关单位人员从守法的角度节约用餐。

  草案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等。

  “推行公筷公勺、双筷和分餐制,提供半份菜、小份菜菜品规格”“探索建立餐厨垃圾按量收费制度”……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正式施行,这被认为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不少地方出台或修订了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索通过法治手段制止食品浪费。9月25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实施4个多月后迎来首次修改,增加“光盘行动”“小份菜”“打包剩余食品”等要求。12月15日,在总结当地“理性消费”“剩菜打包”等良好习惯基础上,《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开始实施。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理位置、物产分布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地方餐饮浪费的表现和突出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为地方立法留下了空间。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外相关立法也为草案起草提供了有益借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使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目前,立法制止食品浪费已成为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行动方略。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4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披露,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认为商务宴请、公款消费等是餐饮浪费主要场景。据中国科学院专家调研,各类“事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至40%。

  反食品浪费,机关单位不能缺位。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中,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是重要责任主体,草案多处内容对机关单位履行反食品浪费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在公务活动用餐方面,草案要求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

  在机关食堂管理方面,草案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

  上述内容与现行的《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相关要求高度呼应。2014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该意见,主要针对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方面进行规范。

  与意见相比,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更加严厉制止奢靡浪费,其位阶更高,效力更强,有利于促使机关单位人员从守法的角度节约用餐。

  草案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等。

  “推行公筷公勺、双筷和分餐制,提供半份菜、小份菜菜品规格”“探索建立餐厨垃圾按量收费制度”……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正式施行,这被认为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不少地方出台或修订了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索通过法治手段制止食品浪费。9月25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实施4个多月后迎来首次修改,增加“光盘行动”“小份菜”“打包剩余食品”等要求。12月15日,在总结当地“理性消费”“剩菜打包”等良好习惯基础上,《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开始实施。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理位置、物产分布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地方餐饮浪费的表现和突出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为地方立法留下了空间。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外相关立法也为草案起草提供了有益借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使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目前,立法制止食品浪费已成为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行动方略。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5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粮食浪费,把粮食生产和防止浪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通过立法整治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加之相关监管制度不健全,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成为一个顽疾,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十分必要。

  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食品、食物、粮食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对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餐饮浪费表现为对食品、食物、粮食的浪费,涉及食用、销售、加工、储运、收获等多个环节,需要从立法、监管、技术、引导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治理。其中,立法具有统领性,可对各环节各方面防止浪费作出制度性安排。应该通过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相结合的办法,统筹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建设,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运用法治力量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6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粮食浪费,把粮食生产和防止浪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通过立法整治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加之相关监管制度不健全,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成为一个顽疾,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十分必要。

  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食品、食物、粮食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对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餐饮浪费表现为对食品、食物、粮食的浪费,涉及食用、销售、加工、储运、收获等多个环节,需要从立法、监管、技术、引导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治理。其中,立法具有统领性,可对各环节各方面防止浪费作出制度性安排。应该通过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相结合的办法,统筹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建设,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运用法治力量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7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草案共32条,不分章节,分别对食品、食品浪费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餐饮浪费表现为对食品、食物、粮食的浪费,涉及食用、销售、加工、储运、收获等多个环节。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主要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

  站在国家安全的视角,考虑到一些浪费行为的愈演愈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审议,实有必要。

  尽管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向好。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近5年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470多公斤,明显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安全平均线水平。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则是食物浪费现象日益严重。数据显示,

  20xx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以20xx年至20xx年的调查数据推算,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粮食危机,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就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

  问题还不仅仅出现在消费端,在生产、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大胃王吃播”大行其道,浪费粮食俨然习以为常,浪费正在呈现为全链条行为。而这些问题,并没有相关法律规范予以关注。相关道德层面的评判,并不能形成约束力,长此以往,只有道德伦理的日渐式微。

  草案明确了食品浪费的定义为“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

  草案还包含了禁止宣扬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救助机构捐赠尚在保质期内可安全食用的未售出食品等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心得体会篇8

  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立法举措。

  草案分别对食品和食品浪费的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将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

  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和形式;

  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从国家立法层面治理“舌尖上的浪费”,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效明显,“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甚至成为一个顽疾。

  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耗现象;

  二是消费环节浪费,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50亿斤左右。

  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虽然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全社会节约意识仍较为薄弱,制止浪费相关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粮食损失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就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说,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浪费,通过立法整治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立法制止浪费很有必要,咱们国家取消粮票还不到30年,决不能未富先奢。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到现在也只是刚刚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制止食品浪费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浪费 反食品浪费法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心得体会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要出台了 反食品浪费法意见建议 反食品浪费建议 反食品浪费法案 反食品浪费法的意义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心得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