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考材料2020整理汇编

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考材料2020整理汇编

发布时间: 2021-10-15 11:37:32

 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材料 5 篇整理汇编

 目

 录

 1. 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 乡村要振兴 治理得跟上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3. 突出绿色发展优势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新突破

 4. 立足新发展阶段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5.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目前常住人口城

 镇化率达到 XX.XX%。但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能否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由于知识水平、资金实力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仅仅依靠农民自身是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各类人才与留乡、返乡的农民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主体,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问题的解决,确保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和乡村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配置,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利于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育和新业态的成长。为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正确处理“三权分置”改革中的重要关系,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激活农村丰富的存量资源。

 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产业空间,为农民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一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探索

 多种融合方式,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二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资源和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三是深入挖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度。

 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增添城乡融合发展新活力。发展壮大多元经营主体,通过多元经营主体带动城乡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互通互融,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创客等城乡融合发展新主体,带动城市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闲置、低效利用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乡村要振兴

 治理得跟上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 序的善治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要求表明,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其中,治理有效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有效的乡村治理可以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应针对乡村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坚持党建引领。“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雁,只有基层党组织积极引领、当好表率,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任务,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要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增强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为乡村善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坚持把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实现乡村治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同时,运用好民主恳谈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发

 挥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效汇聚和整合乡村各类利益主体的诉求,形成能够实现群众利益的有效办法和措施,确保乡村振兴收到实效、得到群众拥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把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结合起来,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引导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将人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服务对象,强调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治理,实现服务与治理并举。应常怀为民之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坚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以优质的公共服务从源头上化解乡村矛盾,努力解开群众的心结,减少社会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更好满足广大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依靠人民、乡村振兴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确保乡村治理有效。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自治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动力,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乡村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要努力形成符合国情和本地实际、体现时代特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自治,实现村事村议、村事村办、

 村事村管,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各类社会主体的治理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乡村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引导群众养成在法治框架内主张权利、解决纠纷的习惯。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全面深入的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夯实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坚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努力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乡村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尊老敬老、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等传统美德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具有强大生命力。应充分发挥这些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贴近乡村生活实际的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乡贤、道德榜样、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的教化作用,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引导善行义举,规范社会秩序。着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好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广场,培育乡土文化人才,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魅力和风采。

 坚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乡村治理,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将技术优势与制度优势结合起来,推进乡村治理智能化,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现代科技在乡村治理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优化治理技术工具,发展大数据治理、云治理、“互联网+乡村治理”等新模式,积极推动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现代科技在乡村治理中的巨大效能。也应看到,目前乡村还存在信息化人才缺乏、

 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现代科技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应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尤其是科技知识素养,大力培育和引进服务乡村治理智能化的专业人才,为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乡村治理提供支撑和保障。

 突出绿色发展优势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新突破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时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赋予了福建在生态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中新的使命任务,为 XX 市谋划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XX 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内容,要广泛宣传宣讲,层层抓好落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开展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实际成效。

 坚持生态保护理念,形成战略共识。“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

 略部署,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省建设战略,完善生态保护责任机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茶一体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要深刻把握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提升集约发展水平,策划实施一批系统修复、自然恢复重大项目, 坚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不断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要统筹保护和发展,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笋竹生态资源公共服务线上平台,持续完善“竹生态银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培育发展亲水休闲、临水康养、滨水体育等新业态, 推进城市绿色高颜值,提升城市绿色高品质,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兴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

 园察看春茶长势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以传统文化和当地资源优势为根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是总书记深入基层的探索和一以贯之的理念, 我们要做到领会精神,深入践行。要聚焦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围绕“一十百千”发展措施体系,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模式,培育打造竹木、食品两个百亿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绿色

 转型,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充分发挥笋竹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南平林产工业千亿产值龙头的定位,持续激发笋竹产业发展新活力、新动力。坚持“生态、绿色、环保、创新”理念,通过科技创新拓宽竹制产品的发展空间,推动竹制产品达到“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等多领域、全方位广泛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毛竹的耗竹率和价值链。要坚持“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建字号”品牌建设力度,推出建茶、建米、建莲、建栗等一批“建字号”产品,推动“建字号”向小吃、旅游、文创领域延伸, 强化品牌赋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绿色产业智慧化、特色化、品牌化。

 坚持生态优先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了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XX 作为福建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和“生态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必须牢牢坚守的底线。要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蓝图, 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结合乡村自身特色,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统筹谋划乡村的产业发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乡村的建设品质。要持续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在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构建利益机制等方面求突破,进一步提高科特派制度的服务水平。要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1 带 N 点”,全面推进北苑贡茶、徐墩根艺、小松旅游康养等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产业布局、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万人保洁”活动,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努力建设星级美丽宜居乡村。

 立足新发展阶段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 XX 考察指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 X 考察第一站就到南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 XX 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XX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战略 汇编 振兴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