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2021年防止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乡镇2021年防止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2021-10-16 10:01:59

 乡镇 1 2021 年防止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乡镇 2021 年防止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镇____年防止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学生防溺水工作,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防溺水工作体系,构筑安全防护线,有效防止溺亡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机构

  为了更好地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止学生溺水专项治理,根据工作需要,对__镇防止学生溺水专项联防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__小学,办公室主任:___(兼),负责统筹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职责分工

  (一)党政办、党建办、广播站: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发布等媒体,结合发放宣传单张等方式,加强夏季游泳安全、防溺水宣传和警示教育,引导社会大众关注防溺水,共同制止学生涉险游泳、戏水,营造浓厚的防溺水工作宣传氛围。

  (二)综治办:充分利用全科网格联勤指挥系统,加强学生溺水防控信息收集,结合“平安__”工作,将防止学生溺水工作纳入各村(居、场)考核。

  (三)镇__小学: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促指导学校加强学生游泳安全管理和防溺水教育;联合新闻媒体,加大防止学生溺水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把防溺水教育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和相关部门。

  (四)财政所:负责落实保障防溺水专项工作经费。

  (五)自然资源所:加强坑洼地管理,督促镇政府对现有的坑洼地进行回填,无法回填的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六)规划建设办:加强对各类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强化施工现场封闭管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基坑等,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落实隐患排查制度,设立警示标牌。加强对水上交通、道路、桥梁的安全监管,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坑、洼等隐患及时排查整改,树立警示标牌;切实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加强安全巡查,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渡运安全。

  (七)农业综合服务__:加强对水库、河道、砂石采集点和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在重点水域和事故多发地设立醒目警示标志,督促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及时排查整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坑、洼等安全隐患。将防止学生溺水工作与河长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河流沟塘责任人,按照“河长制”要求,在重点地域、重点河段、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值守,落实巡逻责任人,实行全面巡查,发现游泳人员及时劝返。

  (八)公共服务办、卫生院: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工作,在学校、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群众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自救常识。

  (九)应急办:加强对防止学生溺水工作的督查,将防止学生溺水工作纳入对年终安全责任制考核范畴。

  (十)派出所:利用治安联防队在重点时段对所属辖区重点河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控,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调查事故原

 因,配合有关部门处置事故善后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流动人口的管理。

  (十一)各村(居、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认真开展辖区内防溺水专项行动,统筹辖区各类水域的隐患排查整治、巡查管理、开展施救等工作;对本辖区内青少年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及重点水库、山塘等实行村干部包干责任制,要明确安全信息员,责任到人;落实巡查人员,在溺水事件多发时段,加强高、中风险水域的巡逻管理,及时劝阻涉险游泳的学生,并通知家长、监护人和学校,合力加强监管;组织相关人员建立应急分队,配备必需设备,参加培训训练,确保危机时刻能够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宣传教育。

  四、起止时间

  即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为学校防止学生溺水特别防护期。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

  1.各防止学生溺水联防共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积极做好本领域防控工作,各村(居、场)、中小学校要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学生防溺水工作。

  责任单位:防止学生溺水联防共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学校要对本单位防止学生溺水工作进行总体安排,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不断丰富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对上学和放学途中经过的水塘或河道、家长下班时间较迟、家长周六周日需要上班的学生进行摸底,分类登记造册,并分门别类与家长共同制订教育和监管措施。建立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面谈告诫教育的制度,班主任与本班任课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学生家长包干负责进行面谈告诫。

  责任单位:

  (二)落实防溺水宣传教育。

  1.大力提升异地务工人员对子女的安全监护意识。近几年来,我区学生溺水事故多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目前,我镇中小学生____人,其中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占__%,防止学生溺水事故任务重、压力大。党建办要加大对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防溺水方面的宣传教育,督促切实履行家长法定的监护责任。学校要利用校讯通或《致家长一封信》将防止学生溺水注意事项通知到学生家长;每学

 期要定期召开异地务工家长防学生溺水专题讲座,大力提升家长对溺水事故危害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

  责任单位:

  2.开展防止学生溺水图片展览。制作防止学生溺水图片,在校园进行展览,大力提升学生对溺水事故危害性的认识,提升学生救护能力。

  责任单位:

  3.利用各村(居、场)宣传栏等开展宣传教育,张贴宣传画、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防止学生溺水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

  4.利用镇有线电视网络、镇政府 LED 荧屏和学校 LED 荧屏等开展公益宣传教育。制作防学生溺水公益宣传短片,不定期播放预防学生溺水宣传片或教育标语。各村(居、场)要张贴预防学生溺水告示和悬挂宣传横额,提高全民预防学生溺水的意识。

  责任单位:

  5.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会、宣传专栏和黑板报等,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防止学生溺水专题教育。告诫中小学生不得在河道、池塘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水边玩耍嬉戏,不允许中小学生到河涌野游;明确要求没有救人能力的中小学生不能擅自下水救人。

 责任单位:

  (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对全镇水利设施(河段、堤围、水闸等)管理范围进一步排查,对容易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的地点加设相关安全警示标志(标语)或安全防护设施。对建筑工地有溺水隐患的区域和水塘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责任单位:

  (四)开展防溺水巡查督查。

  1.镇防止学生溺水联防共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溺水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经常到所在村委会了解防溺水巡查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校外动态并开展跟踪教育。

  2.落实村(居、场)管辖水域的联防巡河队员责任,要求巡查员做好每次巡查登记。各村(居、场)要成立联防巡河队,水域实行属地管理,特别加强对容易溺水黑点巡查,每天在重点时段对重点河段实行巡查并将巡查图片发到所在学校保存。若发现有学生在水域逗留或游泳必须了解学生个人具体信息(含学生姓名、班级、所在村居、家长姓名等),并规劝其迅速离开危险水域,同时将有关信息报送到学校或村委会;如规劝后不立即离开的,要用电话直

 接报派出所,派出所要安排人员去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每月_日前将巡查登记表交到镇联防共治领导小组检查。

  责任单位:

  (五)严格落实学生溺水事故信息通报机制

  镇有关部门、各中小学校和各村(居、场)要严格执行信息通报的有关要求,及时、准确、逐层上报有关数据。如遇突发事件,镇综治办和派出所要及时向镇主管教育领导通报有关情况。中小学校要及时向__小学校长通报有关情况。

  责任单位: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以对学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学生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应急办要把学生溺水死亡纳入每年对镇各部门和村(居、场)安全生产考核。各村(居、场)要严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抓紧抓实防溺水各项工作措施。

  (二)加强协调,狠抓落实。镇防止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紧密沟通、加强互动、互相督促、各司其职,切实落实防止学生溺水的各项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责任。各村(居、场)及相关单位在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加强

 沟通,认真分析反馈,作好总结汇报,确保我镇防止学生溺水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创造条件,落实保障。镇防止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保经费到位,使防止学生溺水的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七、事故处理

  应急办、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事故,积极落实救援,协调处置有关突发事件。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后,各中小学校、各村(居、场)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镇政府将启动责任倒查和问责工作机制,对未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的相关单位或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

相关热词搜索: 溺水 乡镇 工作方案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