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研讨x】

【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研讨x】

发布时间: 2021-10-24 21:14:01

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研讨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 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或 定量的分析和判别,是研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手 段。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1-4]o目前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多种,相比较而言,层次分 析法更具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方法较为成熟[5,6]。中国环 境监测总站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制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HJT192-2006)o本文采用2005年和2009年LandsatTM图像 为基木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 测,并依据该规范,应用生态综合指数的概念和方法对2005-2009年 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1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 15>7xl04km2o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二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 海、渤海之间;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 苏4省接壤。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为全省最 高点,主峰海拔1532>7m;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 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植被覆盖状况区域分布不均,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 和鲁中南地区。省内水系发达,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长度在 5km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大汶河、小 清河等。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以济 宁为中心,分南北两大湖群,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全省海岸 带总长3791km,沿海7市近海海域面积17xl04km2o气候属暖温带季 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 平衡,从东至西呈东部较发达、中部过渡、西部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 格局。

2评价方法与基础数据

2.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 行)》(HJT192-2006),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表征被评价区域生态 环境质量状况。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 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林 地、耕地、水域等15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如 下:EI二0?25x生物丰度指数+0?2x植被覆盖指数+0?2x水网密度指数 +0e2x(100-土地退化指数)+0?25x环境质量指数。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 数,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依据生态环 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4EI)的大小,将其分为4级,即无明显变化、略有 变化(好或差)、明显变化(好或差)、显著变化(好或差)。

2.2技术路线

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路线见图lo

2.3基础数据

2005年和2009年LandsatTM图像。LandsatTM图像是以县(市、 区)为单位的LandsatTM4^ 3、2波段合成的LandsatTM图像,地而分辨 率为30mo 2005年和2009年河流长度、土地侵蚀、SO2排放量、COD 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水资源量和降水量等数据。河流长度数据 来源于《血25万山东省电子地图》,土地侵蚀数据来源于《2002年全 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SO2、COD和固体废物排放量、水资源 量和降水量数据来源于环境统计数据。

3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2009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计算2009 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2009年山东 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47>16,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属于“一 般"(35<EI<55) o全省123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为"良 好〃(55<Elv75)和"一般,,(35<EI<55)2个等级。在123个县域中,有9个生 态环境质量为"良好",总而积0?92xl04km乙占全省面积的5?9%,主要 分布在山东半岛的威海、烟台和青岛地区,鲁中南的淄博地区,鲁西北 的济宁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域评价区生物 丰度较高、植被覆盖较好、近海海域面积大、水资源量较丰富;分布 在鲁中南地区的县域评价区山地面积大,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较好; 分布在鲁西北地区的县域评价区湖库分布较多,水资源量丰富。在123 个县域中,有114个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总而积14e78xl04km2,占 全省而积的94>l%o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均处于 一般水平,湖库分布和水资源量相对较小,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现象。114个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县域中,有28个县域评价区生 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0~5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主要分布在 烟台、威海、青岛、东营等沿海地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等鲁 中南山地丘陵区和以济宁为中心的鲁西湖库地带。此分布特征与山东 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基木吻合。

3.2 2005-2009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分析

2005-2009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由47*7变为47?26,变化 量为-0?54,属于“无明显变化〃(14EI | <2),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在表 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5个单项指数中,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 数分别下降了 0?31和0?51,主要原因是由于城镇的扩张、工业和交通 业的发展带来的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水网密度指数下降了 2?97,主 要原因是全省平均降雨量从2005年的810mm下降为2009年的 674mm,而全省水资源量减少了约231x208^3;环境质量指数上升了 1?54,说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统计数据表明,全省COD和SO2削 减量分别为12*3xl04t和41>3xl04to 2005-2009年,山东省各县域生 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在123个县域中,有115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 "无明显变化"(| AEI |M2),总面积为14>97xl04km2z占全省面积的 95?3%;6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差w(-5<AEI<-2),总而积 0*58xl04km2,占全省而积的3?7%;2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 好/,(2<AEI<5)/总面积0*16x104^2,占全省面积的1?0%。在115个生 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的县域中,有86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略 有下降,其降低原因主要为降雨量减少,水资源量及湖库面积有所减少; 有29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有所上升。这表明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整体趋于稳定,部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 改善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相关热词搜索: 研讨 环境质量 研讨 变化 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研讨x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