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届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1届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1-10-30 11:05:41

 1 2021 届第二学期高三语文 3 3 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

 积累应用

 0 10 分

 1. 按要求填空。(5 5 分)

 (1)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 2 )

 , 造 次 必 于 是 , 颠 沛 必 于 是 。

 ( 《 论语·

  》)

 (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写道:“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 的 躲 在 树 缝 里 , 像 个 乡 下 姑 娘 , 羞 答 答 的 。

 从 前 人 说‘

 ,

 ’,真有点儿!”(诗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2. 按要求选择。(5 5 分)

 (1)碰到曾经见过面但认识不深的人,下列四种打招呼的方式,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你好,你还记得我吗?”

 B.“你好,我是 XXX,你还记得我吗?”

 C.“你好,我是 XXX,真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D.“你好,我是 XXX,真高兴,你不会不记得我了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说:“中国从来不许忏悔”,一语道破传统道德中缺乏忏悔精神的事实。

  。此种作派流毒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纷纷走向伪圣或伪人,你也就不必感到莫名惊诧。

 ①隐晦事实真相,掩盖世人耳目,回避现实与人性问题与矛盾

 ②但是整个思想传统并没有把“自省”当成令人敬佩的品格,多数人将其看作是“自污”

 ③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讲“讳”的,为长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④虽然儒者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A. 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 ④③②①

 二

 阅读

 0 70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3 3- -7 7 题。(6 16 分)

 失误,还是失格

 单跃进

 ①近期,有位说相声的出名了。他叫张云雷,在节目中调侃京剧艺术家。接着,言语之猥琐,就不能描述了。视频在网上一露头,即引来众口批评,也有竭力维护的。其中有貌似公允的批评,认为这是相声演员在热心京剧传播时出现的失误。言下之意,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帮着京剧“蹭热度”就没事了。我倒以为,这个糨糊捣不得。很显然,这不是因传播京剧招来的失误,而是这位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失格。两码事,不能混淆。

 ②我们不妨看看,张云雷这一脚,究竟“崴”在哪里了。

 ③或许,这个年轻人对京剧程派是爱好。这很正常。因为相声与戏曲曲艺本来就密切,尤其是京剧。比如,相声始祖朱绍文就是京剧丑行出身。比如,相声将学唱太平歌词作为其四门功课之一。比如,众多相声艺人以学唱京剧为能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与相声的形成历史有关。

 ④相声的前世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像生”,是一种伴生的滑稽表演。而相声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生成,是在 19 世纪下半叶。那时,当红的文娱是京剧、莲花落等。流行红火到什么程度?就连宫中的老佛爷也不甘寂寞,时不时地召艺人进宫演戏唱曲。有记载说,艺人赵星垣进宫演唱莲花落,老佛爷观之赞赏有加,言其“唱文武忠勇,扬国泰民安”,遂赐名莲花落为“太平歌词”。这般火热和流行,处于艰难成长中的相声艺人自然是要“蹭”其热度的,生存需要嘛。就像朱绍文,从京剧扭过身来,说起相声,竟成了相声始祖。那时,相声艺人若不会唱太平歌词,不学点儿京剧,就是没本事。久而久之,戏曲曲艺就成了相声本体性的传统和必要技艺。梳理这层关系,不是说相声蹭了京剧的热度,而是说相声拿京剧为题,是它的传统,并且是很好的传统。侯宝林先生的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京剧的。上世纪 80 年代,侯先生领衔,京津相声名家几乎“全梁上坝”演出麒派《萧何月下追韩信》,堪称相声界的盛事。

 ⑤可见,张云雷拿京剧说事儿,没毛病。至于“蹭热度”,谁蹭谁都可以。以他的精灵,断然不会拿不红不火的京剧演员来说事的。所谓“蹭热度”,无非是紧跟热点,提升关注度的意思,就是主动寻求与观众趣味的链接。按接受理论来讲,即调动受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审美经验,拉近与受众的认知和感知距离,进而使受众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认知。说白了,就是对观众的趣味要有所迎合,才能吸引观众、娱乐观众。

 ⑥问题来了,相声应该怎么迎合和调动观众?

 ⑦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态度。一代代相声艺人已经在发展相声的实践中,做出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就是:既要迎合,更要引导。

 ⑧这方面的典范,是侯宝林大师。侯先生的相声,现存的至少也有上百段吧。无论什么话题,或砸挂开涮,或现挂开逗,竭尽诙谐机趣之能事,却从来不脏、不腻。反而,观众在开怀尽兴之余,可意会些许浅近平常的道理。而像《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其讥讽效应还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今天听来依然有趣。可见,杰出的相声艺人往往是在对观众的迎合中实现对观众的引导。这样的相声,听者不厌。

 ⑨当然,相声是直接娱乐观众的,这是它的基本属性。照本宣科不是相声,即兴灵动才是相声。所以,相声被认为是需要智慧的活态的语言艺术,其核心是包袱设计和抖搂。而演员之间相互砸挂嘲弄,或应变现挂,则是惯常的表演手段。艺人的智慧高下,才艺深浅,乃至性情冷暖,甚至人格尊卑,都在这方寸刹那间或隐或现。其即兴的、充满不确定的舞台行进状态,对观众有迷痴般的魅惑;而演员或自嘲自黑,或装傻充愣,或故弄玄虚,或夸张错会,在几无穷尽的喜剧(乃至闹剧)手法的挥洒搬弄中,领受观众的痴情与追捧。相声没有了这样的特质,有失鲜活。但这样的特质,若没有边界和戒律,容易使演员迷失,掉进无节制无限度的玩笑深渊。这就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和沉沦。

 ⑩对此,相声业界对此早有警惕。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人们愤怒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人伦德行,无视社会公序良俗,无视相声业界职业规范。那一刻,张云雷背离了相声,让相声艺术失格了。他这一脚,狠狠地“崴”在对相声艺术的背离。

 11 本来,张云雷是有机会避免此次失格行为的。视频里,捧哏演员已经递话提醒了,“她,可是女的”。但凡他有点意识,转而自嘲,尚可化险为夷。然而,他忘形了,手舞足蹈,一意孤行地猥琐着。可以想象,此时捧哏的心里泛起一句“救不回来了”。再则,有人翻旧账,类似情形在张云雷并非首次。显然,就不能用“失误”为其搪塞了。

 12 话语至此,不能不说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这两者间,确有相互造就的内在关联,但主动方还在演员。这种关系,不惟相声,其他艺术门类也是如此。文艺界有共识,怎样的演员造就怎样的观众,艺术家的品性决定艺术的品质。倘若艺术家对自身艺术的品性操守失去尊重,甚至自我作践,那么就不必指望观众会尊重与呵护你理应挚爱的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门类,更需要同仁们的自我审视意识,需要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无论兴盛,无论落寞。

 (2019-12-19

 《解放日报》)

 3. 第 ② 段 “ 崴 ” 在 文 中 指 的是

 。(2 分)

 4.对第④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回顾相声发展历史,证明了相声艺术的历史悠久。

 B.借赵星垣宫中演出,证明了老佛爷对戏曲的喜爱。

 C.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证明拿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

 D.以相声借助于京剧,证明没戏曲基础难说好相声。

 5.根据文本,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3 分)

 A.相声借助于戏曲曲艺既推广了戏曲,也丰富了相声的逗趣手段。

 B.相声艺术要受到欢迎,需要调动观众,让观众建立起崭新认知。

 C.相声演员或自嘲自黑可以,但要知所禁忌,否则就会失格沉沦。

 D.演员与观众是相互制约的,某些演员的失格与观众脱不了干系。

 6.关于侯宝林的材料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4 分)

 7.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 8- -1 11 题。(4 14 分)

 会抒情的壶

 黎戈

 ①顾景舟长着一张苏南老人最常见的脸,干净清秀,他家世代做壶,偏他从小酷爱读书,虽因家贫只能辍学抟壶,但狷介孤高的书卷气却终身不散。他不喜交际,只有几个遥遥的淡友,偶尔啜茶品壶谈书画;他日日对着的,是紫砂壶,一把不满意的壶,他要挂在面前三个月,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他对恋爱对象也非常挑剔,某个被拒的美女据说是因为脚不好看,夏天穿裙子碍眼;他不事富贵,但重视尊严,厂子里的澡堂,得让他第一个下水,洗头汤……但是,这个多刺的“冷感”,我倒不讨厌,我是觉得:这种处处不苟且,酸气昂然的清高,和他作品的完美是一体的——玫瑰的刺是可以原谅的。

 ②我试图和人谈起顾景舟的紫砂工艺,听者反应冷淡,但我只要说道:“这个人的壶,拍出了 2000 多万的高价”,对方顿时眼睛亮了。

 ③而这个天价壶的创造者,顾景舟,一生多折:少时家贫,被迫辍学做壶,他苦心孤诣,奋力在艺海搏舟,又逢战乱,紫砂业萧条,他只好赴沪给古董行做壶手,就

 是仿古赝品,冒充古董,每天关在逼仄的格子间里,饭菜从小窗口递进来,同事也不能晤面,包含心血的杰作,连款识都不能落。解放后一切作品都是公家的,他的壶卖到千万,自己却从没有大富大贵过。

 ④他平日生活非常清简:不吃大肉大荤,只食鱼虾和素菜,但喝茶的水都是自己用竹壳水瓶拎到厂子里去的,他嫌工厂的水有异味;他穿的是老款旧衣,但是必须浆洗干净,有次他走完上海的一条街,买不到一件合适的汗衫,不是对角线不直就是对角不整齐;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竹基地,顾景舟吃饭用的筷子,都是自己劈了竹子磨制,虽是最廉价之物,却给他打磨的和玉一样温润。他做一把壶,需要使用 120 件工具,装满了十个抽屉。

 ⑤历来,在中国的工艺史上,“瓷”代言皇族权贵,“陶”寄身于百姓庶民。一直到明清之际,在官窑瓷器的造作媚权,与民窑陶器的粗杂之间,匠人才找到了紫砂器,紫砂之美,不是奢侈高悬,而是素朴精妙——顾景舟曾经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改进一把提梁壶,只是为了改良它的出水口:好的壶口必须出水七寸不弯,旧时代把玩紫砂的都是茶客,心境闲适,出水悠然,所以出水口小,新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出水口相应就放大了;红茶是发酵茶,所以宜高壶,深闷之后,香浓蕴藉,绿茶宜扁壶,澄澈清鲜,色香味皆蕴——就像文学的人本精神,紫砂也是以人为本的。

 ⑥顾景舟的关键字,是“素”:吃的素,穿的素,人也是个素心人:白天他静心做壶,晚上就是在灯下写大字,读古书,养蓄着他的采菊心情,连收到他信件的客户,都称他的文字,从文采到书法,俱是古风盎然。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人的气质,就是佛学中所说的“天香”,生命中本然的气息,它会在各个细节中渗出……人格养出了壶格,顾景舟做壶,也是以洗练无藻饰的光素器为主,不喜欢雕琢甜俗的花器,宁可出水芙蓉,不愿镂金错彩,恰恰是这种壶对精确度要求最高。他的设计图稿比例精准,必须使用“顾氏手法”来拍,否则,一步错,步步错。

 ⑦顾景舟闲时喜欢养金鱼,种荷花,喂画眉。据顾的家人回忆,顾景舟对周边植物就非常感兴趣。少时家中有竹园,春天竹笋发芽,顾景舟就坐在竹笋边,默观其形态,自夏到秋,一只南瓜的开花、落蒂、结果,他也要细收眼底。而在他老年时给徒弟上课时的备课笔记中,我摘抄到这样的段落:“现在我们生产葡萄藤不去观察葡萄,生产竹段不去看竹子,这是不对的。葡萄藤的叶子生在藤的节骨眼上,竹子是五叶一枪……紫砂来自自然界的形体,我们要有生活有观察”。壶的曲直收放、线条的节奏感,恰恰得益于静观万物中养成的美学直觉。

 ⑧他的壶飘逸出屡屡文气,来自于他满肚子烂熟的古诗词。有把壶叫鹧鸪提梁壶,是顾景舟在陪护癌晚期的妻子时做的,这个妻子是由组织安排的,但也相守了二十年——“鹧鸪提梁壶”侧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鹧鸪好悲啼,自古就是悲剧意象。在“鹧鸪提梁壶”底上,顾景舟留下这样的刻款:“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百无聊中抟做数壶,以纪命途坎坷”——紫砂壶不仅是手,更是心智的作品。手艺人的心性、气质、手感、精神状态,在一把壶上完全可以得到体现,他这一生没有过成型的爱情,他所有的情感能量,都给了壶。

 ⑨鹧鸪悲意、采菊心情……他的壶是会抒情的。

 8. 赏析第①段“玫瑰的刺是可以原谅的”的表达效果。(4 分)

 9. 根据第⑥段,分析“素”的内涵。(3 分)

 10. 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3 分)

 11. 评析本文的思想情感。(4 分)

 (三)阅读文本,完成 12 — 14 题。( 8 分)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

 (南朝梁)王僧孺

  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

 依帘野马① 合,当户昔耶 ② 生。

 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

  傥过北山北,聊访法高卿③ 。

 【注】①野马: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②昔耶:生长于台阶、瓦缝等处的苔类。③法高卿:东汉隐士法真(字高卿),郡守曾请他出仕,他回答:“我将隐居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

 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从诗题来看,此诗是作者用来酬答孔主簿的。

 B.首联“善”字总起,诗中景物描写围绕着它展开。

 C.作者追崇“老庄”,字里行间洋溢着道家气象。

 D.作者羡慕隐士法真,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

 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日华随水泛”,一个“泛”字,表现阳光在池水上的流动之态。

 B.“树影逐风轻”,写树影在追逐池边的风,运用比拟颇显灵动轻盈。

 C.“野马”“昔耶”,诗人描摹细腻微小之物,表现环境的静谧。

  D. 全诗在景物描写中,远近交替,动静相宜,表现出物我两忘的境界。

 14.有人说,诗题是“秋日愁居”,全诗却无半点愁气。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9 19 题。(8 18 分)

 ①刘鄩,密州安丘县人也。祖绶,密州户掾,累赠左散骑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赠工部尚书。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

 ②天复元年,昭宗幸凤翔,太祖率四镇之师奉迎于岐下。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入援,师范览诏,慷慨泣下,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

 ③初,鄩遣细人诈为鬻油者,觇兖城内虚实及出入之所,视罗城下一水窦可以引众而入,遂志之。鄩乃告师范,请步兵五百,宵自水窦衔枚而入,一夕而定,军城晏然,市民无扰。《金华子》云:鄩入据子城,甲兵精锐,城内人皆束手,莫敢旅拒。加以州将悍,人情不附,鄩因而抚治,民皆安堵。

 ④太祖命大将葛从周攻之。时从周为节度使,领兵在外,州城为鄩所据,家属悉在城中。鄩善抚其家,移就外第,供给有礼,升堂拜从周之母。及从周攻城,鄩以板舆请母登城,母告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至,不异于儿,新妇已下,并不失所。刘将军与尔各为其主,尔其察之。”从周歔欷而退。鄩料简城中老疾及妇人浮食百姓不足与守者,悉出之于外。与将士同甘苦,分衣食,以抗外军。戢兵禁暴,居人泰然。从周攻围既久,鄩无外援,人情稍有去就之意。一日,节度副使王彦温逾城而奔,守陴者从之而逸,鄩之守兵禁之不可,鄩即遣人从容告彦温曰:“请副使少将人出,非素遣者请勿带行。”又扬言于众曰:“素遣从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守民闻之皆感,奔逸者乃止。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及王师范兵力渐窘,从周以祸福谕鄩,俾之革面,鄩报曰:“俟青州本使归降,即以城池

 还纳。”天复三年十一月,师范告降,且言先差行军司马刘鄩领兵入兖州,请释其罪,亦以告鄩,鄩即出城听命。太祖嘉其节概,以为有李英公之风。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

 觇兖城内虚实 (

  )

 (2)

 人情 稍有去就之意(

  )

 ( 3 )

 俾 俾 之 革 面 (

  )

 ( 4 )

 鄩 报曰 (

 )

  16.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加以州将悍,人情不附,鄩因而抚治,民皆安堵。

 (2)鄩善抚其家,移就外第,供给有礼,升堂拜从周之母。

 17.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

 A. 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

 B. 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

 C. 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

 D. 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

 18.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太祖率四镇之师奉迎于岐下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B.

 鄩乃告师范,请步兵五百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C. 尔其察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从周以祸福谕鄩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19.史书评价刘鄩有“机略”,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20 — 24 题。( 14 分)

 民本君末论

 谭嗣同

 ①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②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长不足以长则易之,虽愚夫愿农,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万代子孙,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民之俯首帖耳者,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欲为之死节!

 ③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夫曰共举之,犹得曰吾死吾所共举,非死君也;独何以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强马大力征经营而夺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一姓之兴亡,渺渺乎小哉,民何与焉?乃为死节者,或数万而未已也。

 ④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则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岂可专责之臣下乎?孔子曰:“君君臣臣。”又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教主言未有不平等者。古之所谓忠,中心之谓忠也。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应物平施,心无偏袒,可谓中矣,亦可谓忠矣。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其心中乎,不中乎?

 ⑤呜呼,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况又为之掊克聚敛,竭泽而渔,自命为理财,为报国。无惑乎君主视天下为其囊橐中之私产,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

 20.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也

  B.焉

  C.之

  D. 者

 21.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B.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C.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D.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22.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 分)

 2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要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 分)

 “本末倒置,宁有加于此者?”

 A.第①节的“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句后。

 B.第②节的结尾。

 C.第③节的结尾。

 D.第⑤节的“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句后。

 24.解读第⑤段中“我”与“吾”的不同身份。(4 分)

 三

 写作 0 70 分

 25.写作(70 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人们常这样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们也常这样来表达对自身的反省。

 你怎样理解“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

 1.( 5 分 )

 (1)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2)君 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里仁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1)D(2 分)(2)A(3 分)

 3.张云雷在相声中对京剧的调侃在某方面存在问题/犯下错误(2 分)

 4.C(3 分)

 5.C(3 分)

 6.(4 分)第④段举侯宝林的材料,有力地论证了相声有拿京剧为题的传统;第⑧段举侯宝林的材料,论证杰出的相声艺人通过相声实现对观众的引导。(2 分)两则材料,紧扣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论证。同时,侯宝林是相声界的大师,他的行为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在文中更具说服力;他为人所熟知,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的论述更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2 分)

 7.首先,以张云雷调侃京剧演员语言失当,网友的不同态度,引出文章的论题。/从而提出观点:张云雷的表演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接着,回顾相声历史,借侯宝林相声特点,说明以京剧为题是相声传统;又以侯宝林大师的例子,论证相声在迎合观众的同时,更要引导观众;/然后,指出相声即兴灵动的特点容易使演员迷失,有一定的禁忌约定;/最后,得出结论,张云雷的表演是对相声艺术的失格,并呼吁艺术家要有自我审视、艺术定力和文化自信。(4 分)【观点 1 分。其它一点 1 分。】

 8. 运用比喻手法,玫瑰比喻顾景舟狷介孤高、处处不苟且(追求完美)的品性;刺比喻他的挑剔。(2 分)这句话生动地表明正是这种清高的特点铸就了他作品的完美,表达出作者对其匠人精神的欣赏。(2 分)

  9. (1)顾景舟物质生活之朴素;(2)性格之素,他静心做壶,读书写字,心性宁静;(3)艺术追求之素,他不雕琢,在细节中追求生命的本然。

 (3 分)

 10. 鹧鸪,自古是个悲剧意象,【照应第⑧段关于“鹧鸪提梁壶”的描写】表现出顾景舟命运的坎坷。(1 分)采菊,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照应文章第⑥段】体现顾景

 舟的淡泊、素净的心境。(1 分)顾景舟的心性、气质、精神状态等在壶上得以体现,所以他的壶“是会抒情的”。(1 分)结尾照应题目,意蕴丰富。

  11. 本文表现了顾景舟细致认真、狷介孤高的匠人精神;颂扬了他宁静淡泊、追求生命本然的人格魅力。(2 分)这在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重名逐利,一些粗制滥造的商品屡见不鲜,而我们应怀有对“物”的敬畏之心,敬物、敬业、敬人,追求高贵的境界。(2 分)

 12.D(2 分)

 13.D(2 分)

 14.(4 分)不赞同。诗人抓住“日华”“树影”“野马”“昔耶”等景物,环境静谧,反而烘托出诗人的孤寂、寥落之情。诗人追求隐逸,含蓄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结尾自比法真,希望孔主簿前来探访,亦是孤寂心境的反映。【亦可表示赞同。理由阐述须充分,能够自圆其说。】

 15.(4 分)(1)暗中察看、窥视、察看 (2)逐渐、渐渐

 (3)使 (4)回复、答复 16.(6 分)(1)再加上当地州将凶暴,百姓在心里并不依附顺从,刘鄩趁机安抚治理,百姓都非常安定。(3 分)【附、因、安堵,其它地方句意完全错误亦扣分。】

 (2)刘鄩好好地抚恤从周的家人,让他们搬到别宅(外宅),提供供给,对待他们有礼数,登上厅堂拜见从周的母亲。(3 分)【善、就、升堂,其它地方句意完全错误亦扣分。】

 17.A(2 分)

 18.C(2 分)

 19.(4 分)史书认为刘鄩有谋略,确实如此。刘鄩运用谋略占领兖州,速战速决,且军民无扰;善待敌方大将的家属,以恩情感化,让葛从周不战而退;在没有外援、人心思走的情况下,面对叛军,从容应对,将计就计,感化守民,最终止住逃军,叛将被斩。

  20.B(1 分)

 21.D(2 分)22.作者首先强调君臣上下彼此“诚实“为忠;然后反意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忠”是君臣之间双向的平等关系;再进一步阐述“忠”应当是无偏袒(阐释了“忠”的真正内涵);从而得出结论辅助独裁暴君,不能为忠。(4 分)

 23.C(3 分)

 24.(4 分)“我”即全文中反复提到的“民”,是在“生民之初”举荐领导人的原始居民;也是忍受君王暴政不知反抗的愚民百姓;还是被排挤在政治事务之外,对国事漠不关心的市井小民;本段的“吾“即作者本人,已经清醒认识到专制独裁制度的危害,并且坚信人民一定会觉醒,不再为独裁统治尽忠卖命。

相关热词搜索: 考试卷 第二学期 语文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