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读懂黄河大合唱制胜之道心得体会

读懂黄河大合唱制胜之道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2-04-23 14:25:0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掌舵领航,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奏响了新时代生态修复“黄河大合唱”的精彩乐章。

  从昔日过度放牧、滥采乱挖,黄河源头近乎枯竭,到牧民转型为管护员,沙漠长出了绿树青草。新时代生态修复“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并非偶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正是其制胜之道。

  不搞“一家独奏”,协同治理让黄河流域“美美与共”。黄河流域横跨我国西、中、东的9个省份,传统治理模式存在区域内“九龙治水”、区域间“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间缺乏协调与合作,难以形成合力,综合效果不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河某段流域的“盆景”难以成势,只有形成全流域的“风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工作注重全域统筹协同发展,流域内各省市按照“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要求,促进上下游互动、干支流互济、左右岸融合、山水城统筹,建立了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部门联动和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治水与治沙协同、干流与支流协同、水中与岸上协同、上中下游协同。共治黄河水之害,共享黄河水之利,共显黄河水之美,如今,从源头到入海口,实现“美丽”接力,力争“一时美”变成“一直美”。

  不搞“千篇一律”,因地制宜让黄河流域“各美其美”。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核心就是生态保护。由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情况差别非常大,不能大搞“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治理若是“千篇一律”,即便是“美则美矣”,也无法“原汁原味”展现黄河之美。按照“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要求,各相关省份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甘肃让沙漠长出了绿树青草的八步沙林场,宁夏贺兰山下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山东的黄河口国家公园……这些都生动体现了黄河流域“各美其美”,也充分证明了黄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

  不搞“孤芳自赏”,相互借鉴让黄河流域“美人之美”。当前,由于历史欠账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生态问题相互交织,黄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生态稳中向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黄河治理成效,与其“孤芳自赏”,不如“美人之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谋发展。步履所至,情之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在2019年9月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今年10月再次高规格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既为黄河治理把脉定向、指路鼓劲,作出示范和表率,又为各级干部提供了交流治理经验的平台,促进沿黄各省区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协力推进黄河保护和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思维贯穿其中,用“各美其美”打造个体,用“美人之美”串珠成链,用“美美与共”连线成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越唱越响。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大合唱 制胜之道 心得体会 读懂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