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篇,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2篇,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发布时间: 2021-11-03 09:17:19

 2 篇 2021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篇一:

 一、

 2021 全国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要点

 二、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鲜明特点

 三、

 2021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的十三个重点

 四、

 2021 年政府报告

 8 个新提法

 五、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18 个有料的提法

 六、

 2021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八大信号

 七、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 “ 民生清单” ”

 八、

 从全国两会看

 2021 年中国发展六大走向

 篇二:

 一、

 2020 年工作回顾

 二、‚十三五‛ ‛

 时期发展成就和‚ ‚ 十四五‛ ‛

 时期主要目 标任务

 三、

 2021 年重点工作

  篇一:

 前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 3 月 5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 2021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特点、 新提法、 民生清单及 2021 年工作走向进行全面解读!

 一、

 2021 全国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要点

 2020 年工作回顾 ■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3%; ■ 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 2.6 万亿元, 其中减免社保费 1.7 万亿元; ■ 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 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十三五” 时期主要成就 ■ 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 70 万亿元增加到超过 100 万亿元; ■ 在载人航天、 探月工程、 深海工程、 超级计算、 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 重大科技成果; ■ 消除绝对贫困; 1 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建成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 时期主要目标 ■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以内;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 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 ■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1 岁;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2021 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 ■ 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 例传播扩散, 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 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 ■ 今年赤字率拟按 3.2%左右安排, 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 ■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 100 万元的部分, 在现行 优惠政策基础上, 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持续增加首贷户, 推广随借随还贷款;

 ■ 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 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 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 ■ 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 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 ■ 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 ■ 取消港口建设费, 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 20%; ■ 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 10.6%; ■ 加大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 ■ 稳定增加汽车、 家电等大宗消费, 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 ■ 增加停车场、 充电桩、 换电站等设施, 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 万个;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 30 元和 5 元; ■ 把更多慢性病、 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 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二、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更加注重战略筹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着眼于今年一年的发展,更是为未来 5 年, 乃至未来 15 年, 到 2035 年远景目标都做了整体的筹划和布局。

 不仅要着眼于今天, 还着眼于未来。

 第二,精准部署。

 战略目标提出来了,如何具体落实,就一定要精准、 有效、有针对性, 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 把我们宏大的战略目标落实好。

 第三, 体现稳健务实的态度。

 去年以来, 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形势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要求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 也不能丧失信心, 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并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保持连贯性、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政策。

 “稳”

 不是保守, 而是在清醒理智基础上的奋发有为, 稳中有进。今年是若干重大事项的交汇点——“十三五” 完美收官、“十四五” 规划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已在脚下。

 这就要求今年既要做好收官工作, 认真总结经验、 盘点成果、 查找不足, 同时还要着眼于“十四五” 发展、2035 年远景目标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目标如何实现, 这都需要在今年开好局、 起好步, 所以今年的意义至关重要。

 从去年以来到现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越来越向好, 有这样好的起点, 今年两会拿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划, 我们可以期待更加光明的未来。

 三、

 2021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的十三个重点

 1 1 、

 “立足国情实际, 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 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 。在新冠疫情爆发一年多之后, 这句话的后半段想必让市场理解非常深刻。

 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相比, 这次宏观政策刺激的确是在努力避免“大水漫灌” , 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相当快。

 2 2 、

 “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 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 2.6 万亿元, 其中减免社保费 1.7 万亿元” ;“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50%以上, 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1.5 万亿元” 。中国特色的财政、 金融企业救助方式。

 可以看出, 在 2020 年, 减免社保费是财政为市场主体减负的主要手段, 而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允许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是金融为市场主体减负的主要手段。

 3 3 、

 “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 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 5.2%” 。在疫情冲击下的 2020 年, 城镇新增就业能够超出预期达到如此水平, 非常不容易。

 “六稳” 与“六保” 的唯一交集就是稳就业与保就业, 的确成效卓著。

 4 4 、

 “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消除相对贫困, 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余年的一件大事, 这是中国成功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下一步的工作, 是要努力防止已经脱贫的人民群众因为各种原因而重新返贫。

 5 5 、

 “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这是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提出劳动生产率增长要求, 意味着不能只搞规模扩张, 要重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6 6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水平” 。在中美博弈长期化持续化背景下,激发国内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则成为下一阶段创新的重中之重。

 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速的提法值得重视。

 7 7 、 “立足国内大循环, 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 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这句话对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相互关系说得非常清楚,“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词是“以内促外” 。

 8 8 、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就必须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这一点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 所在。

 如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 不同要素所有者进行恰当的激励, 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重中之重。

 9 9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

 与 18%” 。在碳达峰、 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未来关于节能减排的目标将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有约束性。

 10 、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亿斤以上”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年度经济目标。

 笔者的预测是, 2021 年中国 GDP 增速约在 8%左右, CPI 增速约在 1-1.5%, 不难看出, 关于增长与通胀目标, 中国政府给出的具体指标是比较宽松的, 实现没有什么大的难度, 这其实就给结构性改革预留了空间。

 2021 年宏观政策将会进一步正常化。

 11 、

 “今年赤字率拟按 3.2%左右安排, 比去年有所下调, 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 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 ;“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 将 2.8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 规模明显大于去年”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65 万亿元, 优先支持在建工程, 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100 亿元” 。与 2020 年相比, 2021 年财政政策总体上呈现边际收缩态势。

 例如, 赤字率由不低于 3.6%下降至 3.2%、 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专项债发行规模与去年基本一致等。

 财政政策的边际收紧就使得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12 、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

 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0%” 。大家过去主要关注 PM2.5(细颗粒物), 对臭氧污染重视不足。

 据说, 细颗粒物与臭氧的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趋势, 因此, 提出要协同控制细颗粒物与臭氧,这一点非常重要。

 13 、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通过增加土地供应、 安排专项资金、 集中建设等办法, 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 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房住不炒” 的政策自 2018 年年初以来, 一直被中国政府坚决地贯彻执行。

 从上述论述来看, 通过发展租赁市场来缓解大城市住房困难, 将成为下一阶段住房政策的重中之重。

 四、

 2021 年政府报告

 8 个新提法

 1 1 、 城市更新行动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2 2 、

 促进共同富裕行动 纲要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3 、 常态化财政资金 直达机制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 2.8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 规模明显大于去年, 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4 4 、 随借随还 贷款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持续增加首贷户, 推广随借随还贷款, 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5 5 、 创新联合体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 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 6 、 乡村振兴 重点帮扶县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 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 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7 7 、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 完善灌溉设施, 强化耕地保护,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 防止“非粮化”。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8 8 、 门诊共济

 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 采取把更多慢性病、 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 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五、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18 个有料的提法

 1 1 、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 尽责担当, 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 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 共克时艰, 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2 2 、 节用为民 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 坚持过紧日子, 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生机盎然。

 3 3 、 再帮一把 市场主体恢复元气、 增强活力, 需要再帮一把。

 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4 4 、 多增收、 有奔头 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 有奔头。

 5 5 、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6 6 、 事不畏难、 责不避险 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事不畏难、 责不避险, 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

 7 7 、

 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 时期实际。

 8 8 、

 城市更新行动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9 9 、

 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0 、

 随借随还贷款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持续增加首贷户, 推广随借随还贷

 款, 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11 、

 零工市场建设

 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 人才市场、 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 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12 、

 创新联合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 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3 、

 科技创新

 2030 -

 重大项目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 推广“揭榜挂帅” 等机制。

 14 、

 扩大县乡消费

 健全城乡流通体系, 加快电商、 快递进农村, 扩大县乡消费。

 15 、

 保障小店商铺有序运营

 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

 运用好“互联网+” , 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

 16 、

 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 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 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

 质。

 17 、

 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18 、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 采取把更多慢性病、 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 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六、

 2021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八大信号

 1 1 、 十四五期间着重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创新驱动,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2 2 、 重设 GDP 增长目标, 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预设目标一方面考虑了当前我国经济在疫情冲击后的恢复情况,表明了我国抗击疫情已基本取得胜利, 有信心实现更高的增长。

 另一方面预设目标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 推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此外,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助于保障民生目标实现,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在贡献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2020 消费、 投资和出口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 2021 年将继续推动消费增长。

 但是随着疫情冲击逐渐退散,基建投资等或将降低力度,此外,房地产行业体量虽大, 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 热点城市调控严格, 同时

 企业融资环境收紧, 或将促使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 综合之下,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许将减慢, 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可能需要靠创新驱动。

 海外疫情也逐渐向好, 海外经济逐渐恢复将增加海外的购买力, 同时也会带动海外供应的增长, 2021 年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力度或将减缓。

 3 3 、

 “ “ 房住不炒” 基调延续,

 供给端调控为重点

 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意图来看, “房住不炒” 坚定不动摇, 严厉遏制超脱理性范围、 超越刚需改善等满足“居者有其屋” 诉求之外的住房消费行为。

 需求端、 供给端政策齐齐发挥作用。

 包括限购、 限贷、 限售等在内的需求端行政调控政策已基本达到天花板, 预计未来变动方向会更多的集中于堵漏洞、 补缺口;供给端政策或会持续深入创新, 发挥更大作用, 如金融政策收紧、 土地供应制度变革等。在“三道红线” 、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等融资政策监管之下, 多数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难度将会有明显提升。

 同时, 据 2021 年 2 月 24 日消息, 22 个热点城市对住宅用地出让将实行“两集中” , 这 22 个重点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 还有南京、 苏州、 杭州、 厦门、 福州、 重庆、 成都、 武汉、 郑州、 青岛、 济南、 合肥、 长沙、 沈阳、 宁波、 长春、 天津、 无锡 18 个二线城市,已有多城市发布正式文件。

 在供需两端政策严格限制之下, 房企快周转的路子或会有更多阻碍, 财务杠杆的运作空间被挤压, 企业需要向内部寻找效益型发展方式, 以管理撬动企业成长。

 与此同时, 房企也需要在投资上保持谨慎、 克制, 将有限的

 资金投注于确定性更高、 潜力更大、 效益更高的资源上。另外,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通过增加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供应, 以及规范租赁住房市场的方式提高住房的有效供应,解决大城市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社会稳定。

 未来房地产行业和企业将多发挥民生作用, 促进保民生目标的实现,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央重视大中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供应,那么地方政府在未来在土地供应方面, 可能会加大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用地的占比, 又或者是在宅地出让环节增加竟配建保障性住房、 人才住房等条件, 也不排除未来会通过税收支持等方式降低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用地的成本来增加企业拿地的积极性。

 4 4 、

 财政赤字率下降,

 但财政政策不急转弯

 随着疫苗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 抗击新冠疫情已取得一定成效, 疫情纾困等财政支出将逐渐收缩, 2021 年财政赤字率安排在 3.2%左右, 较 2020 年有一定下降。

 与此同时,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 不急转弯。

 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支持方向不改变, 但或许在纾困诉求下降后, 财政政策会逐渐降低支持力度, 以使经济自我恢复。

 5 5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

 合理适度

 货币政策一是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二是注重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随着疫情冲击逐渐降低, 未来或许也会逐渐降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6、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方面, 一是以人为核心, 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 二是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明确城镇化的大方向; 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2020 年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全面放开或者放松落户限制,有助于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入。

 另外也有部分大城市采用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差异化入户政策以吸引人口流入。

 未来或许中小城市放开落户、 大中城市区域内部差异化落户会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7 7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既包括区域内部核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长远来看,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提升卫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 也有助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体系。

 8 8 、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 2020 年大幅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的情况下, 2020 年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果。

 比如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脱贫只是起点, 在此基础上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 最终实现生活富裕, 幸福感增强。未来脱贫攻坚还将与乡村振兴衔接, 避免出现返贫、 数字脱贫等问题。

 加强农村,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地区发展打好基础; 同时, 开拓农村农民创收渠道, 增强创收能力, 保证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

 七、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 “ 民生清单”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

 在“十四五” 开

 局之年,“民生清单” 既强调纾困兜底, 又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 焦点、 难点, 都在“民生清单” 里得到正面回应。就业: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就业政策,一是聚焦稳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 金融等政策支持。

 二是拓渠道:

 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三是提质量:

 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 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此外, 随着零工市场不断扩大, 外卖骑手、 货车司机等劳动者的保障问题,屡屡成为新闻热点;报告对相关问题予以关注,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生态环:

 境: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0%报告提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0%。

 报告还提出,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外, 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 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教育: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追求更公平、 更高质量是报告提出的教育发展理念。“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等提法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报告提出,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 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此外, 对于不同教育阶段透露了新的政策导向: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

 育保障机制, 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医疗: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增 30 元, 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针对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报告提出,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 30 元和 5 元。报告还提出,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 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

 应对老龄化:

 未来 5 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报告在概述“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中提出,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1 岁, 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今年,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针对老年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报告还具体提出,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 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加快电商、 快递进农村报告提出多项拉动消费的举措。

 除强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报告还提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运用好“互联网+” 等政策重点,比如加快电商、 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 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 充电桩、 换电站等设施。

 报告还提出, 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

 住房: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帮助新市民、 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报告提出“疏堵结合” 的措施:

 一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稳地价、 稳房价、 稳预期。

 另一方面提出,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 安排专项资金、 集中建设等办法, 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 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报告还提出,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 万个。

 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非粮化”报告对于“三农” 工作重心如何转移、 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出明确部署。

 报告提出, 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报告还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 防止“非粮化”; 此外, 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八、

 从全国两会看

 2021 年中国发展六大走向

 走向一: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时隔一年, 中国再次设定经济增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外媒广泛关注。从去年的不设具体目标到今年的 6%以上, 释放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

 指标设定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 对稳预期至关重要。增速大幅回升不意味着经济大幅好转, 微观主体可

 能依然比较困难, 形成宏观和微观的反差。

 这就要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宏观政策取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 合理适度,强调保持必要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目标明确, 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面对不确定性, 实现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走向 二:

 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

 增强活力

 “青山常在、 生机盎然”, 报告里比喻保市场主体的这 8 个字, 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从去年的‘留得青山, 赢得未来’ , 到今年报告中‘青山’ 再现, 凸显国家对 1 亿多市场主体的期待与呵护。政府工作报告中, 一道道“加减法” 释放暖意:减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 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加将 2.8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 规模明显大于去年,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10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以上……加减之间, 彰显决心。

 走向三: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回应民生新关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确定为 1100 万人以上, 比去年多 200 万。中小企业尚未完全恢复; 高校毕业生 909 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分析,要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基本盘, 抓好高校

 毕业生、 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民之所望, 政之所向。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 30 元,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报告列出“民生清单” , 回应民生新关切, 着力解民忧、 纾民困。

 走向四:

 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到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再到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 , 一系列新部署助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强调基础研究是一大亮点——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 10.6%, 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才能释放源源动力。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等新举措让企业家振奋。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将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把握未来主动权。

 走向五:

 让居民能消费、 愿消费,

 政府投资向民生项目倾斜扩大内需, 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尤为关键。

 去年, 在“三驾马车” 中, 消费恢复相对缓慢, 对经济增长呈负向拉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稳定增加汽车、 家电等大宗消费, 发展健康、 文化、旅游、 体育等服务消费……报告亮出扩消费实招。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如何施展? 除了“两新一重” 建设外, 报告强调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

 走向六:

 使亿万农民多增收、

 有奔头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从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

 过渡期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报告举措务实精准。报告将‘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 列入发展预期目标, 还特别强调种子和耕地, 抓住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 有奔头, 报告举措务实切实。

  篇二:

 前言: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 2021 年 3 月 5 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 2021 年 3 月 4 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20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 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年发展主要目

 标任务较好完成,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年来,主要做了 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 稳住了 经济基本盘。

 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 我们在‚六稳‛ 工作基础上, 明确提出‚六保‛ 任务, 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立足国情实际, 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 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 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 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 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 26 万亿元, 其中减免社保费 17 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 对新增 2 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 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 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

 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50%以上, 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15 万亿元。

 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 服务。

 经过艰苦努力, 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3%, 宏观调控积累了 新的经验, 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

 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 企业和员工共同克服困难。

 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

 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 创造

 了 大量就业岗位。

 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 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 52%。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 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尤为难能可贵。

 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5%。线上办公、 网络购物、 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

 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 新纳入低保、 特困供养近 600 万人, 实施临时救助超过 800 万人次。

 抵御严重洪涝、 台风等自然灾害, 全力应急抢险救援,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保障了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

 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主要目

 标任务如期完成。

 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 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

 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 帮助返乡 贫困劳动力再就业, 努力稳住务工收入。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深入开展消费扶贫。

 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 监测和帮扶。

 年初剩余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 5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继续打好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 标任务。

 长江、 黄河、 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

 步增强。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 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

 共建‚一带一路‛ 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

 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 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

 村振兴, 城乡

 区域发展格局不 断优化。

 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粮食实现增产, 生猪产能加快恢复, 乡 村建设稳步展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七是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 9 件, 制定修订行政法规 37 部。

 广泛开展线上教学, 秋季学期实现全面复学, 1000 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实现高职院校扩招 100 万人目 标。

 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 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城乡 基层治理。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开展国务院大督查。

 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 普查、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

 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续为基层减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

 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

 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 尽责担当, 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 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 共克时艰, 诠释了 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彰显了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二、‚十三五‛ ‛

 时期发展成就和‚ ‚ 十四五‛ ‛

 时期主要目 标任务

 过去五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 0 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 0 0 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在载人航天、 探月 工程、 深海工程、 超级计算、 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 5 5 7 5 万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 9 6 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的困境,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完

 成了 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1

 亿农业转移人口

 和其他常住人口 在城镇落户 目 标顺利实现, 城镇棚户 区住房改造超过2 1 0 0 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放管服‛ 改革不断深入,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共建‚一带一路‛ 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 0 0 0 万人,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 卫生、 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 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过五年持续奋斗‚ , ‚ 十三五‛ ‛ 规划主要目 标任务胜利完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 新的一大步。‚十四五‛ 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

 》 标的建议》 , 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 0 3 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实化量化‚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和重大任务, 全文提交大会审查, 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 —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完整、 准确、 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 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 . 5 %以内, 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 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 %以上、 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数字化发展, 打

 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建设数字中国。

 ———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以创新驱动、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 贯通生产、 分配、流通、 消费各环节, 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立足国内大循环, 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 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 全面促进消费, 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 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严守1 8 亿亩耕地红线,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 实施乡 村建设行动, 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提高到6 5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 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支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全面完善产权制度,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深化‚放管服‛ 改革,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重点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