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上教师资格笔试政治学科知识总结

2021上教师资格笔试政治学科知识总结

发布时间: 2021-11-04 11:45:00

 2021 上教师资格笔试 政治学科知识 总结 经济生活 ( 一 )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也随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1 、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这里主要强调消费什么的问题。消费的对象被生产出来,才谈得上消费。

 (2)生产决定消费方式。这里强调的是怎样消费的问题。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消费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的发展,刺激了消费的优化升级。

 2.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1)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才算真正完成,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和集体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 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 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1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相互对立。讲效率,就要奖优罚劣,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影响公平;重公平,则要求人们的收入水平尽量没有差距,这又会影响效率的 提高。

 2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才能激发他们发展生产、提高经 济效率的积极性。

 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首先,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 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 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经济生活 (二)

 实施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 2 、以 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根本目标。

 3 3 、国家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 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 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政治生活 ( 一 )

 考点·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考点·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我国公民享有的政 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监督。

 4.民主管理。

 考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考点·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考点·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考点·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考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国家 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行 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立法权。

 2.决定权。

 3.任免权。

 4.监督权。

 考点·人大代表的权利

  1.审议权。

 2.表决权。

 3.提案权。

 4.质询权。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组织活动原则

  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考点·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考点·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考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治生活(二)

 考点·我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

 考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 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考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1. 宗旨: :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外交宗旨: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 基本立场: : 独立自主。

 4 4. . 基本准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点·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措施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 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4.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文化生活(一)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1. 根本途径: :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基本途径: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 文化在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体现着越来越突出的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优秀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 强大的智力支持。

 2. 文化在与政治的相互交融中体现着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人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大国借助文化渗 透的方式,推销其价值观念,企图削弱甚至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因此,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 权主义的斗争就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过程来看的。

 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2. 深远持久 (1)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结果来说的。

 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考点·中华文化的三个特性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 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 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文化生活(二)

 考点·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1. 态度: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 原则: :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考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 兼收并蓄。

 考点·现代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1.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 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 根本任务: : 培养“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 主要内容: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点·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优越于其他 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 根本对立的。

相关热词搜索: 笔试 教师资格 学科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