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县脱贫攻坚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脱贫攻坚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1-10-15 12:09:21

 县脱贫攻坚 0 2020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促规范、压责任,将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各类问题整改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着力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狠抓“三精准”“三落实”,特别是疫情发生后,战“疫”战“贫”,做到“两不误”,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一、强力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至 3 月底,全面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农产品产销对接、贫困户子女上学“四个清零”。

 1.贫困子女就学方面。深入开展“双查双送”(排查是否有学习设备、排查是否有学习网络,送学习设备上门、送学习网络到户),对摸排的 61 名没有条件线上学习的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一生一案”,通过安装无线热点、提供流量卡、赠送智能设备、借用电脑等方式解决,做到线上学习“一个不少”。同时加强家校协作,切实做好“线下家长管理”,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果。

 2.贫困劳动者务工就业方面。2019 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者 32007 人(其中湖北省 90 人)。今年以来,主要通过组织就近就业、组织返岗运输和开发公益岗位、产业园务工

 灵活就业等方式解决贫困劳动者就业问题。目前,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者 32545 人,有意愿外出暂未外出务工就业的贫困劳动者 0 人,已实现清零目标。已务工就业贫困人口数占2019 年务工就业数比例为 102%。

 3.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加强产销对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域内滞销的农产品做好分类统计,商务局和农业农村局等通过组织商超企业主动与农户对接、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及农村电商网点对接县电子产业园企业等帮助拓展销售渠道,疫情期间累计帮销农产品 1200 余吨、价值 560 万元,农产品滞销问题在 3月底前已得到解决。

 4.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方面。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对接带贫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所需的防疫物资和相关手续,全县 47 家带贫龙头企业和 7 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带贫龙头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 532 人,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 114 人。

 二、扎实推进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等问题整改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2019 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以及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结合各类暗访督查发现问题,按照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整改的要求,共明

 确 9 类 25 项 48 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1.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一体整改。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及系列批示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抗补促”专项行动和“夏季攻势”的重要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查找问题产生的症结,对照省市整改方案,认真研究、统筹谋划,将问题整改与补短板强弱项相结合,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相结合,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紧盯整改主体责任,紧盯整改监督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不贰过”。

 2.狠抓关键,对标对表真整实改。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对于个性问题,第一时间对标对表立行立改;对于面上突出问题,组织专项治理,深入推进,确保问题整改不留盲区死角。一是深入查摆问题。组织开展“户户过、项项核、人人清”专项排查活动,全面查找基础信息、“两不愁三保障”和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及时整改。二是开展专项治理。针对“社保兜底

 不精准”问题,县委主要负责人牵头调度,开展“推倒重来”式的专项治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针对“改厕”方面存在的问题,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调度,对历年来实施改厕的 7 万余户全面排查,分类整改到位。针对“慢性病卡办理不及时”问题,由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县直部门、医疗机构、镇村、帮扶责任人及村医各负其责,打通了贫困人口慢性病卡办理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全面推进工作提升。将问题整改与“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县直部门和镇村通过问题整改提升了工作水平,在“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方面全面核销问题存量,控制问题增量,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

 3.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整改成效。健全问题整改指挥、调度、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全面提升整改成效。一是紧盯整改主体责任。相关责任县干按照“1+9”脱贫工作机制调度牵头责任单位,牵头责任部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强化镇村指导,4 月 30 日、5 月 9 日、5 月 28 日先后多次对镇村整改推进行专题调度,一杆子调度到村书记,压实镇村党组织责任。二是紧盯整改监督责任。县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盯人、盯事、盯结果,及时研究解决整改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整改工作督促指导。县纪委监委成立 5 个督导组,对整改工作进行常态化暗访督导,对整改全过程跟踪督办,确保真改实改。三是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突出“四联

 四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强化作风建设,聚焦“两项目两资金”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要求,落实各项政策;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差异化落实产业奖补、就业脱贫、低保兜底等到户措施,建立健全防范返贫预警机制,确保问题整改见实效、利长远。

 三、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

 1.聚焦“两个统筹”,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全方位控辍保学。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学籍系统、扶贫系统等信息系统线上比对,教师、帮扶责任人线下摸排核实,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6602 名 6-15 周岁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目前所有贫困适龄儿童均已返校就读。为 86 名适龄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并建立县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包联送教上门学生制度。严格落实教育资助。结合中小学复课,县教体局将更新后的建档立卡学生受资助情况反馈给镇村,镇村组织帮扶责任人对受助情况进行点对点核查,及时查漏补缺,实现应助尽助。今年以来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 9852 人次,资助金额 599.54 万元,“雨露计划”共补助 1362 人资金 204.3 万元,做到了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

 2.聚焦“三有一确保”,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有地方看病。目前全县 221 个有扶

 贫开发任务的村都有村卫生室,2018 年起投入 8000 余万对全县 212 个村卫生室进行新建、改扩建或维修,目前已基本完成,预计 6 月底前全部竣工使用。多方充实村医队伍,确保有医生看病。采取镇内调剂、退休返聘、组织招聘及卫生院派驻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实稳定村医队伍。目前共有村医813 名,基本实现千名农村人口 1 名村医。对长期外出、无诊疗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解约,对有诊疗需求的规范签约、规范履约,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签约率为 83.6%。严格落实医保政策,确保有制度保障看病。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由财政代缴保费参保;严格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和贫困人口“一站式”即时结算。开展集中办理慢性病卡便民服务,贫困人口累计办理慢性病卡25621 人,其中今年以来办卡 1952 人。强化疫情期间服务保障。广泛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为重度残疾人、孤寡老弱等特殊群体开展送药上门,为需要定期治疗的病人落实交通服务,对 A 类户和重点关注户开通医药费报销“绿色通道”。

 3.聚焦“四个精准”,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 年,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群众住房开展全覆盖排查鉴定,共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不安全户 34 户,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率先在市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在危房改造基础上,自 2018 年起,针对少数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虽然居住的不是危房,但居住环境较差又无力改善的情况,组织实施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工程,2018、2019 年连续两年累计投入 5288 万元,为 5980 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改居”工程,贫困户住房安全已基本得到解决。今年,再次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排查认定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县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认定工作,同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对过程中发现的 38 户住房有轻微开裂、漏雨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逐项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4.聚焦“四个达标”,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落实饮水安全“一厂一策”“一户一策”整改方案。对于饮用自来水的贫困户通过“一厂一策”解决。规范农村水厂运行管理,对已整合收购的 49 座农村水厂,明确镇政府主体责任,确保水质水量达到合格标准。对未通自来水贫困户通过“一户一策”解决。主管网已经覆盖至贫困户所在自然村的,通过接通自来水解决饮水安全;主管网未覆盖的,通过饮用井水、泉水等方式解决饮水安全,县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自 2018 年起,通过新建改扩建 6 座规模水厂解决全县饮水安全,目前 6 座规模水厂有 2 座已投入运行,1 座已试运行,下剩 3 座水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 2021 年底投入使用。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回头看”。对贫困户饮水安全进行再排查,对排查

 出的问题,本着“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账销号”的原则,多措并举、分类施策,经现场确认后逐户进行销号,经排查全县贫困户饮水为安全。

 四、不断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2018 年以来,一直探索完善贫困分类管理,通过“五看”方式,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打分相结合,将已脱贫户科学地分类,有效破解“悬崖效应”问题,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返贫机制。

 1.全面开展已脱贫户分类管理。及时出台了《县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相对于 2019 年进一步优化了分类对象和标准。在省脱贫监测户的基础上,将部分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贫困户纳入A 类户管理;将脱贫不享受政策户及其他家庭条件较好、返贫风险低的户纳入 C 类户;将其他已脱贫户纳入 B 类户;将边缘户及非建档立卡户中家庭收入不高、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作为重点关注户,更加明确相对贫困对象,更加注重精准帮扶。同时将分类管理与低保专项治理相结合,两项工作同步开展,确保真正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到位。截止目前分类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经统计,A 类户 3207 户(其中脱贫监测户 7 户),占比 11.6%,B 类户 22634 户,占比 82.1%,C类户 1745 户(其中脱贫不享受政策户 6 户),占比 6.3%,重点关注户 1417 户(其中边缘户 148 户)。

  2.全面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开展“户户过、项项核、人人清”活动,全面摸清了贫困户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发展能力、发展需求等情况,认真分析掌握每户家庭的主要困难,抓住影响返贫致贫的主要矛盾,明确逐户逐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制订并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同时镇村加强专班审核,并明确专人跟踪落实。在措施落实上对重点关注户和 A 类户同等安排,特别是在产业就业奖补、大病统筹、低保动态调整等方面优先考虑。并逐户将帮扶计划制作成帮扶信息牌上墙,接受贫困户和一般群众监督。截止目前已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 23.8 万条,户均 7.2 条。

 3.全面压实帮扶责任。按照“县干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工作要求,全县 17 个镇(台创园)各明确一名县干牵头负责,组成 17 个包镇工作组,实行责任捆绑;98 个县直帮扶单位包保有扶贫任务的 221 个村,组成 221 个包村工作组;抽调 7335 名帮扶干部开展帮扶,严格按照每人包保不超过 5 户的要求,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未脱贫户和脱贫 A 类户需要调整帮扶人的,一律由镇(园区)、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担任。帮扶人至少每月入户走访一次,跟踪帮扶计划落实,解决包保户的家庭实际困难,得到了贫困户的充分认可。今年以来,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责任人进行了调整,共有 702 人退出帮扶工作,442 人加入帮扶队伍,确

 保“尽锐出战”。结合书记遍访行动,村(社区)书记(第一书记)走访辖区内所有 A 类户和重点关注户;镇(台创园)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按分片包干,对 A类户和重点关注户一户不漏地进行走访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包镇联系县干遍访联系镇的拟脱贫户、A 类户和重点关注户,全年走访不少于 50 户,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思想观念,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五、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围绕“十大工程”,着力瞄准分类施策的“靶向点”,更加注重因人因地、因致贫原因、因贫困类型综合精准施策。

 1.产业扶贫加速发展。特色种养业。出台县现代农业“510”产业提升工程奖补政策,安排一个亿资金投入稻虾综合种养、绿色蔬菜瓜果、名优茶、特色经果林和品牌粮食等五大产业基地建设,狠抓示范带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全县共建设产业规模基地 72.7 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12 万亩、蔬菜瓜果及特色产业基地 26 万亩、名优茶基地 7 万亩、特色经果林基地 6.1 万亩、专用品牌粮食基地 21.6 万亩,一大批特色扶贫基地顺势建成,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中坚力量。大力推广“四带一自”模式,制定了 2020 年特色种养业奖补办法,对今年产业扶贫政策进行了调整,总体上调低产业达

 标标准(肉禽由“常年存栏 200 只”调整为“当年养殖 100只以上”,茶园、果园、中药材均不再要求达产),对奖补标准进行了细化。截止目前,共发展特色种植 12636.6 亩、水产养殖 17269.9 亩、畜牧养殖 156570 只(头);主体带动户14707 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参与收益。全县产业达标 4928 户,共拨付奖补资金 283.07 万元。光伏扶贫。及时调整村级电站收益分配计划,23 个有村级电站的贫困村新开发公益岗位 371 个,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临时性务工岗位 297 个,今年以来村级电站发电收益 50.14 万元,除去土地租金和运维费用 1.3 万元外,用于贫困户公益岗等就业工资支出 39.17 万元,占比 80.2%。消费扶贫。出台了《县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20 年行动方案》和《县帮扶责任人开展消费扶贫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加快构建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帮扶责任人根据所包保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发展条件,帮助农户选准合适产业,积极跟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帮扶责任人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自己直接购买、网上购买或帮助销售贫困户和重点关注户种养的农产品。开发“小鲜农网”微信小程序,建立网上扶贫消费平台,截至到 7 月 6 日,“小鲜农网”销售订单累计 5166 笔,销售金额达 86.64 万元。

 2.就业脱贫全面强化。鼓励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

 鼓励镇村干部介绍贫困劳动者县内企业就业,对每帮助一个新增就业者给予镇村干部每人 1000 元奖励。建立企业需求清单,掌握企业缺工岗位信息,发布岗位需求,尤其是加大对贫困劳动者的宣传。组织贫困劳动者外出就业。出台《关于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和促进稳定就业的通知》,开展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和上岗保护,目前,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者 32545 人。大力开发公益岗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新开发公益岗 1200 多个,扶贫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者 3350 人,满足了贫困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同时县人社局对公益岗开发、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3.稳步推进金融扶贫。继续落实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应对疫情,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应贷尽贷”。为防范风险,对 2017 年发放的“户贷企用”贷款,集中于 5 月、6 月、7月到期的情况,实行用款企业“一企一策”,明确承贷银行和镇村的双主体责任,实施承贷银行和镇村双调度,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截至 6 月末,累计新增贷款 347.2 万元、87户;累计办理延期贷款 5 万元、1 户;累计办理续贷 104 万元、33 户;累计办理展期 75.4 万元、24 户;累计到期应还款金额 10750 万元、3376 户;到期已收回 11336 万元、3581户;逾期余额 0 万元,户数 0 户。

 4.兜底保障应保尽保。今年提出以低保专项治理为切

 入口,将低保专项整治与脱贫户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户摸排工作相结合,一道部署,同步开展。本次低保专项治理以“精准兜底”为目标,着力解决“脱保”“漏保”“错保”等问题,是一次“推倒重来”“重新洗牌”式的专项治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县纪委监委书记(主任)和分管副县长双组长的领导机制和县、镇、村、三级分片包干联合治理机制。由县民政局牵头负责,组成包镇工作组,指导具体业务;由县纪委监委牵头负责,抽调多个部门组成专项督查组,全程监督每个环节;要求镇(台创园)党委书记、镇长、包村镇干各至少参与 1 个村民组评议;同时将低保审批权委托下放到镇(台创园),审核权委托下放到村(社区),明确了镇村主体责任。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细化治理流程。抽调 2300 余名干部,成立 6 个包镇工作组,229 个包村工作组,910 个入户调查小组,全面摸排困难群众 3 万余户,逐户调查、逐组听证,逐人审核低保待遇。强化监督,严肃追责。广泛宣传低保专项治理政策,并公布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监督。县专项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基层座谈、随机抽查等方式,按每镇抽查不少于 30%村(社区)、每村(社区)抽查不少于 10%低保户的要求展开督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专项治理后,重新认定低保对象 25172 户 38637人,动态新增 1161 户 3867 人,退出 5284 户 9434 人。

 5.社会扶贫不断拓展。2018 年创新实施“薪火相传”

 助学工程、“一米阳光”助残工程、“邻里守望”互助工程,通过社会募捐、党员干部“慈善一日捐”,累计收到善款 1698万元。2018 年“一米阳光助残”工程共资助 704 名贫困重残人士,发放金额 141.7 万元;“薪火相传助学”工程共资助441 名特困学生,发放金额 162.5 万元;“邻里守望互助”工程共安置 247 名贫困劳动者上岗。2019 年,“薪火相传”助学工程共资助 428 人,发放金额 161 万元,“一米阳光”助残工程共资助 615 人,发放金额 107.77 万元,“邻里守望”互助让 161 名生活无法自理人员得到及时帮助。今年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会扶贫“三大工程”进行动态调整,将新增的重点关注户中符合条件的纳入“三大工程”给予救助,社会扶贫“三大工程”进行动态调整,“薪火相传助学”工程 5 月份 1118 人,退出 36 人,新纳入 726 人,“一米阳光”工程 6月份 1146 户,核减 64 户,新增 580 户,邻里守望,在岗 125,增加 19 人,减少 31 人。

 六、稳步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2020 年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32206.6 万元(中央 2052 万元,省级 1516 万元,市级 21638.6 万元,县级 7000万元),批复并备案扶贫项目 102 个,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 58 个,资金支出 23720.53 万元、支出进度 73.65%

 1.精心谋划项目入库。由十大工程责任部门牵头,指导镇、村充分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着重围绕特色

 种养、乡村旅游、扶贫车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扶贫项目,强化审核论证,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解决资金等项目的问题。目前全县 2020 年项目库共纳入扶贫项目 144 个,总资金 4.45 亿元。

 2.强化调度推进力度。压实主管部门职责,各项目县直主管单位明确专人专班负责,成立项目督导小组,落实“一周一暗访、一周一报告”机制,定期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县领导组根据项目进展,进行“十天一通报、一月一考评”,强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县领导组负责同志常态化召开扶贫项目推进调度会议,听取实施单位、主管部门关于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主动了解、发现、解决问题,对进展缓慢和推进不力的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约谈。

 3.严格资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县、镇、村三级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县扶贫办、县财政局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成立专班,对历年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运营以及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回头看”暗访,对发现的问题以交办单的形式下发至项目主管部门及所在镇,要求举一反三、限期整改,切实保障扶贫项目发挥效益。实行扶贫资产台账管理,对历年以来的扶贫项目逐个建立四项清单,做到扶贫资产家底清晰、管理责任明确。

  4.创新扶贫项目推进机制。由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牵头,通过企业申报、部门会审、公告公示等程序,择优确定 66 家单位进入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施工企业零星库,通过抽签等方式参与全县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开辟扶贫项目招标采购、竣工验收、审计决算“绿色通道”,快速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县扶贫办会同县纪委监委,成立项目资金专门督查组,强化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执纪监督,保障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县、镇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扶贫资金项目协调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协调推动扶贫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

 七、主要特色做法

 一是创新实施分类管理,有效防范返贫致贫。2018 年开始探索建立已脱贫户分类管理和重点关注户(包括边缘户)帮扶机制。在连续两年探索的基础上,今年制定了《县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将已脱贫户分为 A 类户(包括脱贫监测户)、B 类户(脱贫享受政策户)和 C 类户,其中 A 类户 3207 户,占比 11.6%。摸排有致贫风险的重点关注户(包括边缘户)1417 户。在产业就业奖补、公益性岗位安排、大病统筹、低保动态调整、社会扶贫资助等帮扶措施上对重点关注户和 A 类户优先考虑,并明确专人跟踪抓落实,加强动态监测,动态帮扶,有效防范了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了脱贫成果。

  二是创新社会扶贫“三大工程”,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2018 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向全县发出倡议,募集 169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一米阳光”助残、“薪火相传”助学工程,按不同档次按月打卡发放,使资助对象获得长期稳定收入,三年来累计资助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 1919 户,困难学生 1365 人。针对老弱病残幼建档立卡困难群体脱困需求,实施“邻里守望”互助工程,开发 125 个扶贫互助岗,由贫困户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户提供服务,解决脱贫与解困两个难题。

 三是搭建网络平台、助推消费扶贫。开发“小鲜农网”扶贫平台,帮扶责任人帮助贫困户和重点关注户发布农产品,实行无差价销售,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通过平台购买农产品。截止 7 月 6 日,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 1777 条,累计销售 5166 笔、86.64万元,有效拓宽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四是深入低保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今年 3 月对全县历年来低保对象组织重新认定,全面摸排困难群众 4 万余户,入户调查 3 万余户,召开村民小组民主评议会 3500 余场,重新认定低保对象 25172户 38637 人,动态新增 1161 户 3867 人,退出 5284 户 9434人,动态调整面达 21.5%,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有效发挥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工作总结 上半年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