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

发布时间: 2021-10-28 16:33:52

新建××铁路(云南段)设计技术交底

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 公里 / 小时,预留 250 公里 / 小时条件。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 5500m,困难地段 4500m。

限制坡度:南宁至百色 12‰,百色至昆明一般 9‰,加力坡 18.5 ‰。

到发线有效长度:南宁至百色、石林板桥至昆明南 650m,石林板桥至百色

880m。

牵引种类:电力

牵引质量: 4000 吨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用地情况说明

1、因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中,目前业主和施工单位收到的用地图均为初步

设计阶段的申购用地图,不应作为征地依据,只能作为施工准备用图。

2、在施工过程中, 如施工单位发现用地不足或多征, 均应向业主及时提出,

报业主备案。

3、施工单位变更弃土场面积或位置,均需向业主提出变更建议书,提请业

主主持、按程序完成相关变更设计文件,否则可能在竣工验收时不予认可,会

产生较多遗留问题。

灾害防治

本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广泛分布于富宁至昆明,不良地质特别发育,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类型众多。沿线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滑坡、崩塌、错落、危岩落石与岩堆、顺层、坍岸、高低温与高地应力、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红黏土、膨胀(岩)土、软土、松软土等特殊岩土。

1、岩溶

段内广泛分布岩溶,主要集中在富宁至昆明段。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岩溶对工程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为岩溶地表水浸泡路堤引起路堤下沉或塌陷,岩溶涌水引起桥涵基坑坍塌、隧道突水涌泥,岩溶洞穴引起建筑物基础悬空或路基塌陷等方面。桥梁深基坑的开挖应按要求做好基坑边坡防护,桩基施工易引起地面塌陷,施工时应引起重视,严禁过量抽取地下水。路基岩溶易塌陷区应按设计要求加强岩溶整治处理。隧道工程应加强超前预报,预防突水涌泥等灾害发生。桥梁基础施工前应补充逐桩钻探资料,各墩台下基前须仔细核对,如有不符应及时补堪。确保工程安全。

对地下河,根据其特征,结合工程类型、位置及其与线路的关系,一般采用安全可靠的跨越措施,切忌堵塞其通道。同时应采取探测手段,详细查明岩溶塌陷中等地段的浅层岩溶发育特征,以便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处理。

2、滑坡、崩塌、错落、危岩落石与岩堆

对沿线现状发育的滑坡、崩塌、错落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滑坡、崩塌、

错落群发地段线路基本绕避,考虑边坡及适当口开挖后,易使原有灾害点复活或形成新的滑坡、崩塌、错落,需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加以处理,如采用边坡支护、抗滑桩结构等,同时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导。

对拟建铁路从坡脚切坡而过的地段,切坡脚有可能引起工程滑坡,若此类情况发生,则应先考虑加固滑坡体,再进行开挖,可以通过滑坡勘察,明确滑

床的位置,在滑坡的中下部采用抗滑桩加固,桩端入滑床稳定层 2m以下。后缘作天沟截排坡面水流。

沿线岩堆不发育,呈零星分布,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危岩落石或坡面残留碎块石等,视其规模、采取清除、拦挡或加钢丝网固定等。

3、顺层

部分线路与构造线和地层线平行或小角度斜交通过,倾向线路一册的路堑边坡遇软弱夹层或层间结合较差时易发生顺层坍塌,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隧道进出口边仰坡、路堑边坡、桥涵基坑边坡应采取适当的挡护措施;隧道顺层偏压段需加强支护。

4、高低温与高地应力

弥勒至昆明段线路穿越师宗——弥勒断裂带、小江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有众多温泉出露,区域内构造应力集中,隧道埋深较大处地温与地应力相对较高。隧道工程需加强岩温监测与通风,对可能发生的硬岩岩爆与软岩变形进行相应的处理。

5、有害气体

沿线部分地层夹煤层、煤线或炭质泥页岩,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具有瓦斯等有害气体富集的条件。隧道施工应加强通风、监测。

6、红黏土、膨胀(岩)土

线路通过红黏土、膨胀(岩)土地段,隧道应加强支护,按膨胀(岩 ) 土隧

道设计;路堑边坡应放缓,根据膨胀(岩)土等级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坡面作封闭处理,同时加强支护、排水措施等。膨胀(岩)土作路堤填料时必

须进行土质改良、边坡加固、基床处理等工程措施。

7、软土、松软土

根据软土、松软土路基路堤填高,软土、松软土下卧硬层横坡情况,对软

土、松软土地基厚度小于 3m的地段采用清除换填处理;对存在的较厚软土、松

软土,采用碎石桩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填土路基应选取工程性质良好的土料,按有关规范进行分层辗压夯实,避

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堤两侧要做好护坡和排水工作,在有洪水浸泡的路堤段,

宜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至最高洪水位线以上;对没有洪水浸泡或冲刷的边坡可采

用种植草皮等生物工程护坡。

8、地下水的侵蚀性

沿线部分地下水存在侵蚀性,应采用抗侵蚀性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

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侵蚀性复查工作。

、弃碴

弃碴场位置要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角度确定其合理性,选择地势较低洼

处堆放弃土,忌将松土堆于斜坡及不良地质体之上及线路、居民区斜坡上方、

线路跨越的河沟上游等地。弃碴是应在各碴场低洼部位建平砌块石拦碴墙,在

碴墙下部设排水设施;堆碴完成后,进行平整、种树植草,全面绿化。重点弃

土石场地,要做好表层清楚并考虑抗滑支挡工程,各弃碴场都应做好排水设施。

、隧道

沿线隧道进、出口边仰坡应及时防护,加强进、出口仰坡顶的危岩落石及

残留碎块石等的清除,以免影响行车安全;隧道洞身为可溶岩,施工是应加强

超前预报,加强支撑防护。防止突水、突泥、塌方,以策安全。施工是遇溶洞。

溶槽等形态,应进行及时整治处理。

、在施工中各类工程易发生的地址灾害问题,宜加强工程措施,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施工中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加强地址复查和验基工作,尽量减少地址灾害的发生。

、施工完毕后,严格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30 号),在铁路两侧的相关规定范围内,严禁抽取地下水,预防由于抽水诱发岩溶塌陷,二导致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事件的发生。

各专业设计原则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 线路

(二)路基

1、主要设计原则

(200Km/h 预留) 250Km/h地段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

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 100 年,联络线、疏解线等时速等于或小于 160Km/h,路基

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 60 年。路基设计应符合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路

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区间正线路基工程按速度目标值 (200Km/h 预留)250Km/h、铺设有砟轨道

标准设计,路基主要技术标准按《新建时速 200-2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5】 140 号)及《新建时速 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 2005】295 号)执行。局部速度密集地段设置无砟轨道,路基技术标准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TB10020-2009)执行。

其他联络线、疏解线等按时速等于或小于 160Km/h设计,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及其与速度目标值相对应的国家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结合沿线路基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时速标准下路基工程纵横向变形控制和动力响应等关键技术问题,以控制变形为根本,确保路基结构平顺、稳定与安全。

2、一般技术要求

(1)地基处理

1) 施工前,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按设计初

步确定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地基处理工艺性试验。对于深层地基处

理的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砂桩、碎石桩、灰土挤

密桩、 CFG桩、预制管桩等,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 2 根。

2) 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对路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通讯线路等进行调查核

实和迁改,对没有迁改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

护。

3)地基处理的深度和宽带范围,桩径和间距,布置形式和数量等应符合设

计要求。

4)地基处理的原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外加剂及土工合成材

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对于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

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灰土挤密桩、 、CFG桩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合比

试验,选定合适的配合比。

5)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确定的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施工,应有完整的施工记

录,特别应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地质变化、工艺变化、停电变化、

机械故障等。

6)地基处理后的加固效果检测, 对于强夯、高压旋喷桩、 浆体喷射搅拌桩、

粉体喷射搅拌桩、砂桩、碎石桩、灰土挤密桩、 CFG桩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

基(单桩复合)承载力、桩身、桩间土质量检测。

7)为保证复合地基质量,岩溶地区的地基加固应安排在岩溶注浆整治之后

进行。

(2)路堑施工

1)路堤填筑前应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填筑

施工期间,必须做好路基表面及边坡的临时排水设施,确保填筑表面不积水。

不浸泡。

2)路堤填筑必须在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处理后,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

求后开始填筑。

3)路堤填筑前,应根据填料的种类、性质、压实标准及施工条件,选定适

宜的压实机械进行试验工艺试验。 试验长度宜为 100~200m,在其各部位的全宽

度内进行填筑压实试验。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合理的压路机走行速度、松铺厚

度、压实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及填筑工艺。对于不同的填料的填筑施工、改

良土施工、基床表层施工等都应做试验段,并做好填筑压实试验记录、总结施

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参数。

4)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路堤填料的种类、质量应符合

设计要求。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按照验标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

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本体的填料、粒径、压实标准等根据线路等级均应

满足设计要求。

6)当地形高低起伏,应由低向高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7)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筑应按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方式作业,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施

工方法。

8)基床表层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保证基床表面施工质量,每一填筑区段不少于 200m,并严格按“四区段、

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9)改良土填筑施工:

对于化学改良土,其掺加的石灰、水泥及改良剂等应按设计要求。填筑

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化学改良土的配合

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 7d。当改良土分层施工

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10)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等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保护环境的措施。

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阳光暴晒,

并保持料棚(库)通风干燥。

(3)路堑施工

)路堑开挖前应做好排水沟。堑顶截水沟。天沟施工工作。堑顶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的岩层时,天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天沟。截水沟应做到沟基稳定。沟形整齐,与桥涵、路基排水系统或自然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严禁将天沟、截水沟修成挡水沟。

)路堑边坡应分层开挖并及时分级加固防护。开挖和边坡加固有特殊要求是,应符合设计要求。

3)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纵向、水平分层开挖,纵向坡度不得小于 4%,严禁

掏底开挖。当岩层层理大体与边坡平行时,在岩层的走向、倾角不利于边坡稳

定和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当层理与边坡成较大夹角是,应采取预裂

光面爆破开挖边坡。

4)石质路堑开挖严禁采用 峒室爆破,宜采用深孔、预裂或光面爆破。

5)路堑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并汇入自然沟渠,避免冲刷边坡。

6)路堑开挖应尽量平顺, 具有一定的排水坡度, 避免坡面出现集水等现象;

当出现泉眼、股水等几种水流,应设置好暗沟等排除地下水。

7)靠近既有线。房屋等岩石边坡开挖采用控制爆破。

(4)防排水系统

1)边坡平台截水沟应引入相邻排水设施。边坡骨架或框架梁护坡的排水槽

与路堤坡脚排水沟之间设置排水槽,避免边坡集中水流冲刷路堤坡脚。

2)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壁不得高出地面,且沟顶与地面必须顺接,以汇

入地表水。

3)天沟、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应小于设计坡度,严禁出现反坡。

4)排水设施应系统完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水现象。排水地基应保证

长期稳定。

5)路基横向排水管出口应与边坡排水槽相连接,避免冲刷边坡。

6)路基与桥台、隧道衔接处的排水应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并排入天然沟

槽内。排水沟与涵洞衔接处的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涵洞流水面高程。

7)急流槽平面位置及过水能力,以及与相邻的排水设备衔接配合应符合实

际情况。

8)急流槽出口消力池应有降低急流流速,消除能量。主体部分和消力部分

的槽底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地下排水系统应与地表排水系统配套,水路畅通无隐患。

10)边坡支撑渗沟应设置专用出水口。

11)路堑基床表层、地层防排水层及侧沟防排水层施工,应在排水层以下

高程施工完成后或已预留高程条件下施作。避免开挖或钻孔等(如接触网基础)

破坏路基防排水层。

(5)过渡段

1)掺水泥级配碎石材料应采用专门的级配碎石加工搅拌站加工生产,并应

按要求及时生产、及时碾压。

2)在过渡段应保证有足够的碾压区间,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与相邻的路

堤及椎体填土同时同步填筑并均已压实。

3)距桥涵结构物和路基支挡 2m范围内的填筑压实应采用分层填筑配合小

型机械压实,过渡段的填筑不得破坏桥涵结构物。

(6)路基与站后专业接口

1)路基上的各种预埋设备及基础应与路基填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分步

实施,保证路基强度、稳定性及防排水性能。路堑基床地段,当路基专业基础

防排水层位置较浅(表层下)时,基础要在防排水层施工前现浇完成。当防排

水层位置较深时,路基专业施工时为基础预留基础孔,待基础基床施工完成后

浇注接触网基础。

2)接触网基础结构设计,螺栓预埋,基础平面位置由接触网专业设计(包

括基础中预埋螺栓孔的允许施工误差) ,并应满足接触网专业设计要求。基础施

工顺序应满足路基专业相关设计要求。

(7)岩溶整治

1

相关热词搜索: 铁路 交底 新建 铁路 新建铁路设计技术交底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