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市场监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两篇

市场监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两篇

发布时间: 2021-10-31 12:48:15

 市场监管局 0 2020 年工作总结和 1 2021 年工作思路 两篇

 篇一 市场监管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和 2021 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县市场监管局紧贴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中心工作,强化使命担当,勇于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0 年工作总结 (一)以坚定维护市场稳定为宗旨,在“两战”工作上履职尽责。紧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统筹抓好市场主体防控和复工复产帮扶指导。一是全力做好市场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市场举办者防控责任,全面执行“四个一律”、“五项举措”等防控标准,加强商品交易市场“三返”人员管控,累计农贸市场测温 400 余万次,建立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经营户健康信息库,录入信息 2771 人。二是有效稳定市场经营秩序。开展口罩、无纺布等防护用品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检查口罩等防疫生产销售企业 200 余家次,立案查处 15 起。检查民生物品商家 2410 家次,累计价格承诺商家542 家。三是持续推进“冷链物防”工作。成立“冷链物防”工作专班,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累计检查“冷链”主体1826 家次,生产流通环节赋码量 36939 个,扫码量 50252 个,排查下架厄瓜多尔白虾 210 公斤,丹麦产冻猪 88.4 件,1060.8公斤。加大执法监督,累计警告处罚 5 家,立案处罚 23 家,立案数居全市前列。四是精准开展小微纾困补助。第一时间落实小

 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补助工作,高效完成补助资金落地落实,共补助对象 1902 家,资金 2356.4 万。五是强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督促落实疫情期间各项惠企政策,减免国有资产租金 926 万,水价、电价 2362 万,清退保证金 30.3 万,返还转供电多收电费 94.77 万。落实省、市县各级“三减”联动措施政策,减免农贸市场经营户租金 306 万元。

 (二)以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在服务发展上精准发力。不断提速准入、放宽准营、改进服务,持续激发全县市场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突破。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实现企业开办“0 成本、2 手续、8 小时”全面办结。全县新增市场主体 12885 户,市场主体存量突破 12 万户,新增个转企 542 个。推进免费刻章单位入驻审批中心,实现企业首套印章统一由政府采购买单,累计为3602 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为企业节约费用 21.6 万。二是执行“证照分离”政策有进展。围绕打造“最简审批、最优服务”目标,进一步优化许可流程、精简提交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对省市级下放审批权限的事项,主动配合上级机关,做好有效承接工作,发挥好贴近基层群众和企业的服务优势,提升办事便捷度,释放市场活力;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将持续优化的各项改革措施及时向公众公布,让公众及时享受改革红利。三是推进数字化政府转型有成效。持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攻坚力度,进一步提高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跑

 零次率、材料电子化率。推进政务服务 2.0 建设,现场指导群众体验“自助办”,帮助办事企业、群众快速便捷地体验线上办理,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逐渐习惯在线办理,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打好群众基础,让政府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高效率政府。

 (三)以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在民生实事上大力作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一是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到位。全面推动放心农贸市场和五化市场改造提升,投入财政资金 2200 余万元,改造新建农贸市场50家,创成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4家,麻步农贸市场,全市五化市场改造乡村市场第一名。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389家,新增“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 6 个,“网订店送”药房 8 家,“百千万”化妆品示范经营14家,建立校园食堂阳光厨房33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 5 家。二是民生关注领域保障到位。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行为专项检查和医保定点民营医药机构检查,累计立案查处 4 家乱收费医疗机构,清退医院不合理收费 13.69 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99.08 万,罚款 26.22 万元。联合教育局对民办教育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促全县 1122 家教育培训机构均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退费制度。三是民生矛盾纠纷调解到位。出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快速处置消费投诉举报。今年来,我局共收到投诉举报 18080 件,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 221 件。

 (四)以坚决保障群众利益为准则,在安全问题上守住底线。紧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领域,全面织密安全监管防护网。一是食安基础深度夯实。借用“互联网+”创新监管方式,全县共有 7 家食品企业向社会公开“生产车间”、“化验室”,实现 7×24 小时在线点击查看;开展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科普宣传活动;争取资金补助,有效助推食品小作坊名特优 5S 创建工作;邀请食品行业专家对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约谈,各类培训共 16 场,受益人员共 1500 余人次,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年度抽查考核覆盖率达 100%,合格率 100%;开展春季、秋季开学学校及集体供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大检查、中高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等专项行动;截止 9 月底提前完成本年度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智能“阳光厨房”创建项目 33 家,超额完成 137.5%;建成 6 家农村家宴厨房,全部按照 A 级创建标准,超额完成 150%;与此同时以深化食安县创建成果为抓手,构建属地乡镇、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多方协同的“立体化”监管模式。今年来,县级层面累计开展监督抽检 1790 批次,合格率达 98.38%;开展食品快速检测 63041 批次,检出问题食品 218 批次,合格率达 99.65%;累计查处食品安全案件 123 起,罚没款 89.32 万元。二是药械监管全面扎紧。高质量完成“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建设。以偏远山区和乡村旅游景区为切入点,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新设“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6 个;探索“网订店送”购药新模

 式,完成 24 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创建 8 家;加强监督抽检,全年共完成化妆品国家级抽检 5 个批次,省级化妆品生产环节抽检 6 批次,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开展“亮剑 2020”药械化领域综合执法,强化药品巡查、抽检,全县药品监督抽检 80 批次,快速检测 41 批次,合格率均达 100%。三是特种设备深化改革。制作投放“特种设备安全宣传专栏”,在各公众聚集场所累计设置投放“自助宣传栏”50 个;靠前服务,积极配合县发改局,主动对接市局以及市特检院,协调解决我县动车站自动扶梯移装相关事宜;科所联动,在萧江辖区开展“生命至上、安全发展”2020 年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六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全县司炉工安全管理公益培训班,全县一百余名锅炉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开展“云上安全咨询日”活动,采用“微信+抖音”双直播为网友“带货”(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最高在线人数达 2.6 万余人;积极推进电梯改革创新工作,完成改革创新项目电梯 1356 台,完成市局目标任务 135.6%。四是质量强县突出建设。在“品字标”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美誉度高、竞争力强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鼓励“品字标”品牌企业贴标亮标。全年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 7 家,完成贴标亮标“四个百分百工作”。在“市长质量奖”方面,实施质量提升“双百示范”工程,以各级质量奖的评选做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鼓励帮扶我县 2 家企业参加市长质量奖评选,当前 1 家进入市级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组织评选县长质量奖,在年底评选出 3 家县长质量奖获奖企业。

 在“浙江制造标准”制定方面,深入企业积极宣传国标、行标和“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产业政策,全年新增浙江乔治白校服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为主制订浙江制造标准。牵头制定了汽车轴瓦产品对标技术方案,在国家“千百万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平台备案发布,为我县成功实现零突破。完成对标企业数 308 家,对标结果数 373 家,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 2。在知识产权方面,搭建品牌指导服务站,出台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开展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2020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 163 件,有效发明专利存量 677 件,商标有效注册数突破 3 万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435 亿元。

 (五)以有效强化监督震慑力为根本,在执法亮剑上彰显正义。一是靶向出击有重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亮剑 2020”系列行动,坚决守住重点消费领域、药械化领域、医疗美容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防疫物资产品、扫黑除恶专项、非法走私规避等方面的法律底线;二是强效打击有成效。查获并办理房地产行业违法广告案件 2 件、母婴用品行业违法行为案件 1 件、药械化案件 19 件、进口无中文标签化妆品案件 2 起、美容机构虚假宣传案件 1 起、使用过期化妆品案件 1 起、医疗美容机构使用进口无中文标签医疗器械案件 1 起、商标侵权案件 31 件、食品案件 66起等,累计查获涉嫌非法成品油 19.77 吨,无合法来源进口冻品9.525 吨。

 (六)以全面贯彻党风廉政为核心,在铁军建设上谋篇布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和基层基础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铁军建设。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扛起“重要窗口”责任担当,深入学习党章党纪,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 8 次,召开民主生活会 1 次。开展全系统 332 名干部职工“一家两制”和“两违”自查自纠。二是注重基层基础建设。以干部队伍“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目标,以干部年轻化为导向,完成新一轮人员结构调整,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新活力。三是深化法治市监建设。紧盯失职失责、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问题的风险点,全面掌握行政执法现状,今年来,组织对 104 起案件进行联合会审。

 二、2021 年工作思路 2021 年县市监局将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再出发,在经济发展,平安创建,改革创新,队伍建设方面再下功夫。

 (一)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一是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再深化。紧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目标,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增量。二是政府数字化转型再推进。持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攻坚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网上办”、“掌上办”,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打好群众基础。三是“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再培育。深入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活动,制订实施 2021 年

 “浙江制造”培育计划,力争“品字标”总量和质量上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着眼民生工程,进一步打造放心型平安城市。一是抓好三品一械提升。继续巩固食安县创建成果,将冷链食品和其他肉制品等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管。继续开展创建“阳光厨房”、“放心消费”、“农村家宴厨房建设”等工作。二是抓紧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安全隐患“曝光”和使用单位“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三是抓住重点产品质量。加大民生健康安全类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管和风险防控。扩大抽查覆盖面,提高市场反溯比例,抓好不合格企业后处理。

 (三)挖掘本地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性亮点工作。一是打造智慧监管食品园区。依托“互联网+”,推进智慧监管食品集聚,在萧江食品园区引进生产全流程智慧监管,实现全县乃至全省智慧监管“第一家”。二是打造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全县各大小微工业园区开展产业联盟和专利导航项目工作,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加快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强企工程。三是打造示范经营商业园区。深化“双定三减”自由经营区创建,进一步推广无登记经营、简易登记经营、住所承诺制等一系列举措,打造示范经营商业园区。

 (四)坚定使命担当,进一步建设专业化干部队伍。一要进一步落实政治监督。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

 作为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常态化推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市监建设。加强对系统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开设科长讲坛,组织科室负责人为执法干部进行执法实务培训。三是进一步深化全员培训破解老龄化难题。深化全员培训机制,持续深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物价等专业人员培育,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四要尝试推出百分制考核管理。对所有局属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量化考核,将工作成效、工作效能、工作纪律全部纳入,强化结果运用,与年终奖金挂钩,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工作质量和效率。

 篇二 XX 区市场监管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及 2021 年工作思路 2020 年,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六稳六保”的要求,第一时间实施保价格、保供应、保质量、保复工的“四保”行动,在精准防控措施、严守市场监管主阵地的同时,打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组合拳。

 一、“快”字为先: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供需活力 全区共有各类在册市场主体 51632 家,其中企业 22774 家,个体户 28858 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9.09%和 9.28%,达到“保市场主体”预期目标。一是登记注册再优化。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再提速、功能再扩展。企业开办实现“零次跑

 动、零元成本、一个环节、一日办结”,营业执照、印章电子化发放,网办率达 99%,注册效率不断提升。以条目化规范经营范围登记,为企业开办智能化审批创造条件。试行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允许境外自然人股东远程面签,放宽企业注册登记申请办理条件。简化企业跨区迁移流程,办理速度压缩至 2个工作日。实施公共场所服务质量大提升,提高基层所登记服务质量。二是创新服务再整合。绿色石化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已于 2019 年 11 月份启动,2020 年 1 月份完成授牌工作,已建成四个功能实验室,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提升项目 8 项,指导 4 家企业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机械零部件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也已于 2020 年 6 月份启动筹建,共有 19 家紧固件企业成功完成“对标达标”。三是企银合作再升级。积极搭建桥梁,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实现专利技术由“智产”向“资产”转变,拓宽企业贷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困难。近三年,我区通过知识产权融资授信额度高达 3 个亿。今年,通过专利质押融资达 5650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80%,为全区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大”字至上:聚力两手都抓,助力两战互惠共赢 面对疫情,XX 区市场监管局争分夺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抓重点、攻难点、保民生、稳民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助力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共有 2 个市场所、7 名干部获评 XX 区战“疫”先锋团

 队和先进个人。一是精准监管全面防控。利用小程序和二维码,完成 6600 余家个体工商户、12280 名从业人员的信息核验,做到精准防控;自行开发“XX 药情每日通”APP,充分发挥零售药店在疫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收集购买发热、咳嗽药品人员信息145000 余条,记录发热、咳嗽、胸闷患者信息 3000 余条,排查武汉接触史人员信息 4 条,为市、区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因地制宜有序复工。按照“既抓防控、又保民生”的原则,严格管控农贸市场人流,保障市场运作稳定有序和物资供应充足;提前介入,精准帮扶,开启“一站式”全程服务,助力个人护理用品企业转产区内首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获批并投产;通过局公众号和 XX 发布等本地媒体实时更新符合集体供餐单位的相关信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解决复工复产单位的员工用餐问题。三是惠企政策直达企业。“两直”补助共受惠市场主体 7750 家,占全区在册市场主体的 15%,兑付补助金额 9109 万元,实现兑付率 100%,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务院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走访 2200 余家沿街店铺,深入调研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经营状态,科学研判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冲击下的现实困境和潜在原因,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稳”字为重:守住安全底线,保障经济运行有序 结合举报投诉和民生热点,以整顿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行业为目标,进一步确保市场秩序稳定。目前,全局办结各类

 案件 365 件,其中大要案件 77 件,罚没款总额 827.73 万元,其中大要案罚没款总额 664.93 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3325 件,同比上升 60.47%。办结各类信访案件 481 件,群众满意率达到 98%。一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电梯、医用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等专项整治活动,多措并举提高辖区内特种设备定检率达 100%。率先开展特种设备第三方监管,形成“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机制。成功承办了浙江省暨 XX 市 2020 年特种设备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开展压力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罐车侧翻泄露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特种设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保障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聚焦产业特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运用“靶向式”抽查,锁定家具、灯具、成品油、儿童用品、防疫物品等 15 大类行业27 种商品,累计抽检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 210 批次,合格 193批次,合格率达到 92%。加强免办 3C 产品认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实施涉安类产品分类分级监管,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推进食药安全精准监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精神,启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动集中仪式,为全区餐饮行业的良好风尚做出努力。联合公安开展放心早餐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区 68 家早餐店 73 批次早点进行专项抽检,共检出 7 家单位 8 批次早点不合格,行政处罚 1 起,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起。聚焦工地食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过程控制,严格食材采购,强化环境卫生,提高监管的靶向

 性和时效性。在全区 176 家零售药店推行“阳光药师”考勤制度,确保药店合法合规开展药品经营活动,我区的药师考勤率达到99%以上,居全市领先。

 四、“精”字 当头:打造质量强区,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品质之城”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区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强监管支撑质量提升。组织开展以紧固件行业为重点领域的产品质量风险监控,通过专项抽检 42 批次,发现行业共性问题,出台《促进紧固件产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引入第三方质量管理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推动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双提升”。二是重效应发挥品牌引领。实施以品牌提升为主要方向的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对标达标、专利申报、商标注册、品牌培育等工作。今年全区新增“品字标”企业 5 家,认证发明专利申请 790 件,授权 297 件,商标申请量 2395 件,注册量 2044 件,发放各项奖励补助资金 446.7 万元,大幅度推进我区企业创优创牌、引领创新的发展新思潮。三是补短板推动绿色发展。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发展转型等重点领域,以“商标富农”战略作为抓手,通过“分类指导、择优扶强”等措施,充分调动涉农商标注册积极性,促进农产品品牌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提升。全区共注册涉农商标 1256 件,近三年新注册 776 件,占总注册量的 50%。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镇蜜”、网络团购销

 售平台“甬农优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XX 番茄”,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商标化、品牌化进程。

 五、“准”字用力:创新监管手段,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以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年,新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商店、网店 1570 家以上,放心工厂 48 家。一是智慧菜场确保放心“菜篮子”。创新市场经管体制,全区 18家农贸市场,已有 13 家完成移交,由国资公司主体整体统筹推进全区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改造提升和各类创建等工作,并引入第三方专业市场管理团队实施运行管理,负责市场内外秩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垃圾处置等日常管理。以全区市场改造提升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市场智慧大脑的展示终端大屏,实现自动采集市场食品安全、环境秩序、诚信经营和价格计量等四大核心监管数据,提高市场智慧监管水平,提升消费者智慧体验水平,确保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二是智慧餐饮推行食安“五色码”。探索重点街区(综合体)“五色图”管理,根据管理类别及食品安全风险分别赋予绿色、蓝色、黄色、橙色、黑色共五色标注。试点街区(福业街)的全部餐饮单位已完成巡查赋码工作,初步实现食品安全共治共管大格局。三是智慧扫码打造企业“品字标”。通过扫码,即可获取产品的具体信息,实现“一品一证一码”,实现“一码全知道”,品牌信息全透明。

 目前,XX 区已有 8 家品字标企业共 14 个认证产品完成“品字码”的制作,进一步提升 XX 制造业的品质和形象,扩大 XX 制造业的影响力。四是智慧监管出台作坊“红黑榜”。设置评价准入门槛,对达不到食品安全基本要求的小作坊,列入“黑榜”,对环境干净、消毒到位、人员健康、食品安全的小作坊列入“红榜”,并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向市民公布近期“红黑榜”。五是智慧便民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送药上山进岛”便民点扩建,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增设 4 个偏僻山区的便民服务点,满足当地村民购药需求;建成 24 小时“网订店送”药房 5 家,高效便捷帮助群众解决就医、用药需求。

 六、“专”字以求: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专业人才梯队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打基础、抓规范、增活力、强素质,继续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市场监管铁军队伍。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阳光“选人”、科学“评人”、民意“用人”、全面“育人”的原则,完善干部竞争机制,充实中层干部力量。今年已完成职级晋升 48 人,工作平稳过渡。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了《2020 年度 XX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层层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签订和“三书三查两报告”制度的各项程序。深化理论武装,注重思想教育,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4 次、全员集中学习 16 次,主旋律电影党课 1 次,支部分头开展讨论学习 80 余次。三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以工会为平台,

 以支部为堡垒,组织全局干部开展春秋游活动,参加以清廉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比赛,观看爱国主题电影等文体活动,凝聚人心、促进发展,营造团结和睦的机关氛围。机关干部积极参与结对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动,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 年,XX 区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XX 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争先进位,在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工作格局、探索社会共治、守住安全底线等方面,更好体现市场监管部门的担当作为。

 一、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更加凸显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把政治建局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核心要求,增强党的引领力、组织力和号召力,提升市场监管系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强化岗位认知和考核督查,坚持工作实绩实效导向,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重干轻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进一步推进“局所联动”,完善机关科室和基层所的结对制度,建立重大行动重点工作,全员下沉。三是提升专业素养。设立“市监讲坛”,落实“传帮带”并按照“一专多能”的培训原则,督促干部上讲台,提升干部专

 业化水平,培养更多的行家里手。开展“知全部技能、精一门业务”的全员培训活动,加强一线业务知识的融会贯通。四是持续正风肃纪。要有守的自觉、抓的担当,要有廉的坚守、勤的追求,要有清的磊落、亲的情怀,要有点的风采、面的风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提升工作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肩负着市场主体全流程监管与服务的职能,立足区域实际,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助推区域经济高位发展,全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赋能。一是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便利化,在审批事项、审批时效、服务质量上做好“加减乘除”,开展企业免办 3C 认证的检查,新增托育机构 “一件事”联办业务等,方便企业快速准营。二是坚持把推进“质量强区”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好《关于贯彻“质优 XX”建设总体部署开展质量提升 打造“品质之城”的实施意见》(镇区委【2018】33 号)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总结评估,编制新一轮质量发展规划。协同推进省、市级创新综合体中质量管理基础“一站式”平台建设;发挥区政府质量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梯队培育。三是充分发挥标准品牌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引领,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建设,计划新增“浙

 江制造”团体标准 5 项以上,“品字标”认证产品 5 个以上,有效商标增长率达到 10%,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达 60 件以上,实现地理标志零的突破。四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加强政银企的合作交流,拓宽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渠道,力争实现商标、专利质押融资 2 个亿以上;优化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拟在 1 个专业市场、1 个大型商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首批试点,提升经营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三、探索社会共治,提 升品质 X XX 幸福感 推进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的落地见效,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一是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长效管理。按照全区农贸菜场三年提升改造计划,年内完成 5 家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构建常态化市场管理机制,完善经营户、管理者、举办者三方职责,加大经营户“日清洁”、管理者“周清扫”和举办者“月整治”制度考核监管力度,力争到 2021 年底,实现城区二星级及以上市场全覆盖,三星级及以上文明规范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乡村有证农贸市场基本实现浙江省一星级及以上文明规范农贸市场全覆盖。二是实施全域化食品智治。建设“XX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健康证到期预警、监管数据比对、从业人员统计、店铺信息上传、主体量化等级等多个功能模块,为餐饮行业的动态监管和智慧监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

 服务。以宁大步行街改造升级为契机,同步实施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打造智慧监管样板;开展食品小作坊集聚化试点,通过生产加工现场“5S”管理模式,改善加工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实施食品检测“抽检分离”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三是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以商家承诺+无理由退货,加强商家自律;以自治联盟+共治联动,努力将消费纠纷调解的重心下移,年内拟新创建放心示范单位 1200 家以上。充分发挥好区消保委进驻矛调中心的优势,提前介入,服务前移,做好重大节日前的消费预警。

 四、守住安全底线,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管控,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进一步集中整治市场乱象,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安全监管。围绕危化品、食品相关产品、儿童学生用品等安全类产品,按风险等级、质量水平等指标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计划完成 100 批次生产领域、120 批次流通领域商品的抽检任务。加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的排查,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二是加强执法亮剑。聚焦地产及物业管理、教育培训、母婴行业、汽车销售及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查处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通过整治一个行业,实现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三是确保疫情常态防控。加强落实进口冷链产品全覆盖赋码、扫码,严防疫情借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传播,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实

 现从供应到消费环节的闭环追溯管理。做好药品销售登记工作,收集上报发热、咳嗽药品购药人员信息,动态掌握辖区内口罩、酒精、测温枪等防疫物资库存、供应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两篇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