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宗教名师教案川教版x: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宗教名师教案川教版x: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1-10-27 16:42:36

名校名 推荐?

古代宗教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知识与能力目

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

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

正确理解

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 (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

和相关的故事资料、

填写三大宗

过程与方法目

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德育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 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

目标

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

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

三大宗教的实质。

谈话法、讲演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个 性 部

导入新课:师:如来佛像、观世音坐像”;“八仙、福禄寿三星”;“基督教的

标志十字架”; “聪明的阿凡提”。请学生说说这些人和物的名称,与什么宗教

有关?

师:学生答后指出, 这四组人物图分别与四种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

斯兰教有关, 这些宗教至今已成中国化的宗教。

但是,这些宗教并不都是土生土

长的中国宗教。请同学们说,哪一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哪些是外来的宗教?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

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

宗教

产生

创建时间

创建者

基本

传播

名称

背景

地点

教义

经典

影响

公元前 6 世纪

摩·达多

《 三

古印度

或 释 迦

藏》

牟尼

公元 1 世纪后

罗马帝国境内的巴

《 圣

耶酥

勒斯坦、小亚细亚

经》

地区

伊斯

公元七世纪初

穆 罕 默

《 古

兰教

阿拉伯半岛

经》

1

名校名 推荐?

⑷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比较:

① 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

治阶级· 加强精神奴役, 被统治阶级苦难深重, 无力解脱, 需要精神安慰的时代产生的。

② 三教都是多种文化传统融合的文化重构物。

③ 三大宗教产生的时代不同

④三大宗教产生的动因不同。 (佛教、基督教是在民众中自然产生的, 并无一定

的政治目的。

 伊斯兰教则是由政治人物根据政治目的创造的, 即阿拉伯要求建立

统一的国家创造的, 所以与政治、 国家政权密切结合, 具有鲜明的政教合一的特点)

2、三大宗的教基本教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解释“因果报应”、“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众生平等”)

教义的实质: 是要人们对苦难采取忍耐、顺从的态度, 放弃现实的反抗斗争,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在宗教领域里实现“众生平等”。

⑵基督教的教义: 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人生来就有罪, 人类

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

 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 忍受现世苦难,抛弃人的自然情欲,培育向善的心灵,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否则,死后

下地狱继续受到惩罚。

⑶伊斯兰教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 安拉是真主, 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作恶者下火狱。特点:独尊唯一的真神安拉。灵魂不死、善恶报应。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朝觐。

⑷三大宗教教义比较:(放映幻灯片 12)

①三大宗教的教义都主张顺从、忍耐、行善, 死后升入天堂或极乐世界,否则死后下地狱或火狱受到惩罚。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③佛教不是一神教,

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教。④道教也是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

3、三大宗教传播概况

4、三大宗教的影响⑴佛教对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

⑵基督教对欧

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力⑶伊斯兰教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兴起、

发展和维系阿拉

伯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记

2

名校名 推荐?

3

相关热词搜索: 宗教 上册 名师 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宗教名师教案川教版x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