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年春季,新版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2020年春季,新版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发布时间: 2021-11-01 08:46:43

 2019 9 年春季

 新 教科版 五 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一

  我爱我的家乡 主题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这一维度,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推荐的“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我看家乡新变化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和“找个岗位去体验”等改造而成的综合大主题,也是激发学生家乡、爱祖国情感的重要内容。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只有建立在学生具体认知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和思想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通过对家乡各个层面的了解与探究,了解家

 乡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树立长大后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愿望,才能引导学生进步热爱祖国。因此,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家乡的活动,是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和深化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围绕“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学生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资源包提供了一些小主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如家乡的特产和风俗大搜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小主题开展活动,也可以选择与家乡有关的其他主题开展活动。本主题资源包共选择了四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小主题重点呈现:“谁不说咱家乡好”“制作家乡建筑模型”“走进家乡企业”和“我为家乡做贡献”,涵盖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以及社会服务四大活动方式,并对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供学生参考资源包还设计了主题评价与拓展板块,主题评价意在引导学生对“我爱我的家乡”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设计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拓展延伸部分提出了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启发学生总结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可以由此生成新的研究主题做进一步探究,把活动引向深入。

 主题目标

 1.通过对家乡的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等活动,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勤劳勇敢,激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树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愿望。

 2.能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活动小主题,体验主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通过创意设计并动手操作步掌握物化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3.通过考察探究活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建筑物产等具体内容;能够将想法和创意付请实践,制作家乡建筑模型:通过走进家乡企业,学会制订考察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在了解家乡各个方面问题和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宣传服务 主题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物产、经济产业等,联系当地相关的单位、个人,

 借助少先队、社区青少年管理部等组织,集中多方力量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达成目标。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全面考虑当地资源和以往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并且学校周边或所在地域关于本主题的资源比较丰富,四个小主题可以整体串联实施;如果学校及教师觉得有一定的困难,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小主题单独进行。

 方案一:整体实施本主题 主题 1“谁不说咱家乡好”属于考察探究活动。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对家乡的衣食住行、丰富特产、建筑特色、优美环境等方面的探寻与分析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各种活动,其中制订活动方案、访问和实地考察是难点。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各小组通过实践获得成果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从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产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秀文化的动力。

 主题 2“制作家乡建筑模型”属于设计制作活动。本主题是主题 1 的延续,学生通过前期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对家乡的建筑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产生了想要继承发扬的

 想法,这时进行设计制作就会水到渠成。本活动的重点是观察家乡建筑的特点、确定项目和具体制作,难点是设计的过程,要能抓住家乡某一建筑的特色,体现出创意,兼具美观性和创新性。教师的评价要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既可以是分点、分项的评价,也可以是对项目、组别的整体评价,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

 主题 3“走进家乡企业”属于职业体验活动。本主题重在通过体验需求分析、计划制订、实地考察等活动,使学生对家乡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再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获得更加丰富的生产劳动知识。其中实地考察、实际体验是重点,制订计划是难点,在此阶段更要注重及时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在实地考察前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并掌握制订考察计划的方法。建议选择近距离、有地方经济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考察了解。

 主题 4“我为家乡做贡献”属于社会服务活动。学生通过进行调查了解家乡各个方面的问题及需求,针对需求设计方案并学习相关技能,从而为家乡开展切实有效的服务。其中需求调查、学习服务技能、开展服务是活动的重点,设计方案是难点,要考虑到活动是否真正解决了家乡的需求,能为家乡做点实事。教师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到及时评价,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活动。

 方案二:单独实施主题 1 爱家乡是从认识家乡开始的,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考察探究活动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活动方式,也是后续所有活动的认知基础。通过对家乡人文、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探寻,借助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各种方式能够形成对家乡整体或某一方面的真切认识。主题 1 便于学生操作,所以适合单独开展实施。为了让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制订方案,方案要包括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活动内容要紧密围绕主题并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同时要便于学生开展活动获得一手资料;活动的方法要适用于活动内容,还要事先预想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难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整个过程的难点在于制订活动方案、访问和实地考察,所以教师要注重这三块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懂得从实际出发,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临场应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过程中不断交流和评价,特别是同学间的互评、专业人士的点评等,借助集体的力量使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主题】谁不说咱家乡好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家乡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探究,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激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树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愿望。

 2.通过活动,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主题,体验主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3.通过考察探究活动,了解家乡的衣食住行、丰富特产、建筑特色、优美环境等,

 掌握查阋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记录表格、评价表格 学生:分组,小组内初步分工;准备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家乡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做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活动引入:首先,教师用家乡风光或丰富物产的视频和照片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活动情境,把学生熟悉的家乡的景、物、人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贴近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主题。

 (一)制订活动方案 1.分活动小组 在制订活动方案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依照学生意愿自主分组,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情况随机分组,一般建议由学生自主分组后教师再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适宜的人数。

 2.制订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的重点在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尽量把内容设计得丰富、详细和符合主題要求。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内容来确定,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也不是必须得用上所有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说说选用这种方法的缘由,并利用交流和质疑进行自评、互评,促使其修改、

 完善。最后预设可能产生的困难讨论解决的方法,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 (二)开展实践活动 在制订了活动方案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家乡有哪些可爱的地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活动思路,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接着,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报刊等途径,获得有关家乡生态建设、山川河流、历史文化、物产、人文等方面的资料,整理成资料卡,帮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和查阅经验,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对家乡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感受,指导学生访间前要拟订好方案,对访问对象、时间、地点做好安排,并明确访问目的,列好访问提纲,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连续性、层次性,要突出重点,围绕访问目的进行设置,配套资课包提供了访问方案的范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同时还建议学生去城建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访问,提高资料的有效性。

 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一项感兴趣的与家乡有关的内容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到的家乡各个方面的现状要通过实践行动来验证,可以选择家乡的住房、汽车、环境等内容,进行考察对比。

 (三)展示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形成结论,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呈现活动成果,分享心得体会,在交流的同时促使形成对家乡发展的思考。

 这个阶段不要限定学生思路,但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如主要展示内容可以是收集的有关家乡各方面现状的文字、图片、拍摄的照片等资料,考察过程中的记录材料、典型事例和感受,各种形式的调查结果,自己的收获、存在的遗憾及改进的措施等。

 (四)收获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你对家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通过主题探究你产生了什么想法?以后想为家乡做些什么?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整个主题的考察探究后,形成了对家乡各方面的初步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家乡、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产生继续深入探究和建设发展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在指导时教师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点。

 【活动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四份评价表,分别从自我、同学、家长以及教师四个角度出发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活动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教师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思想、创意和体验,杜绝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做法。应鼓励学生反思整个活动过程,诸如主题本身质量如何、计划完备与否、工具准备是否妥当齐全、小组合作是否顺利、活动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宜、方法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分析与解释资料是否全面、结论提出是否合理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自己研究的价值及局限所在,进一步提出改进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活动拓展】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开展活动。在活动的最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拓宽思路,比如家乡未来的规划、小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了解情况等,帮助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能够发现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从而继续开展活动

 主题二 读书多么好 主题设计思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事,领略很多无法亲身体验的风土人情。在书的海洋中徜徉,人们的知识会更丰富,视野会更开阔,头脑也会更清晰。读书的好处已经不言而喻了,面对各种类型的书籍,同学们最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喜欢这些书?如何来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又如何把好书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些都是值得同学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的。

 本主题活动以交流自己喜欢的书、推荐一本好书为切入口,通过调查同学们喜欢哪类书、设计好书推荐方案、召开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了解同学们的读书情况,激发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制作一本自己的书、创建班级图书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围绕“读书多么好”这一主题可以开展很多活动,资源包为学生呈现了不同类型的主题供学生参考,如“名人与读书”“怎样读书”“我喜欢的书”“制作一本自己的书”“创建我们的图书角”等。本综合大主题主要选择了其中三个小主题活动:“我

 喜欢的书”制作一本自己的书”“创建我们的图书角”。其中,“我喜欢的书”通过整理自己喜欢的书、调查同学们喜欢的书的类型、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和喜好、班级同学对书喜好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培养学生正确选择书籍的能力。“制作一本自己的书”则通过观察、讨论和访问,让学生了解一本好书的设计特点、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讨论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并进行反思改进。“创建我们的图书角”是本主题的升华部分,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对图书的需求,了解班级图书角的布置和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其他班级的图书角,设计适合自己班级需求的图书角并制订借阅规则和选举图书管理员,从而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本主题的资源包还设计了主题评价与拓展板块。主题评价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包含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进一步凸显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提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获得家长的支持、指导和监督。拓展延伸部分,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活动做进一步的拓展,如图书分类的学问、怎样为制作的书做广告、如何和其他班同学交流图书、让图书漂流起来等。

 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培养阅读品质和审美情趣,树立初步的设计规划意识、阅读规则意识以及乐于和他人分享的意识 2.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设计与改进的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读书的益处和选择合适读物的重要性。

 (三)、主题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需要对整个主题进行全面考虑 L.创设活动情境的建 教师可以按照本主题的活动背景导入:“书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告诉我们一个个人生道理。在同学们的眼中书是什么?大家都喜欢读书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书的感悟在学生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入本主题内容的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引发学生对“我喜欢的书”这一主题的探究兴趣,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手工书,由此激发学生想制作一本自己的书的愿望,或者让学生谈谈在图书馆借书的感受,引导学生创建自己班级图书角的愿望,由此引入活动主题 2.确定主题的建议 学生对主题有了一定的探究兴趣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这个话题还关注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形成活动的主题。同时,在选择本小组活动的主题时,要考虑自己是否有条件和能力开展活动 3.活动安排建议 主题确定后,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家长和社会力量状况灵活安排活动,可以是全班同学都围绕着“读书多么好”来开展活动,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班同学都围绕着“我喜欢的书”来开展活动,调查统计同学们都喜欢哪些种类的图书;第二阶段开展“制作一本自己的书”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一本好书的特点和它的制作要领,然后开展制作实践;第三阶段是在前

 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创建我们的图书角”活动,把好书和更多人分享。在实施每个小主题时,既可以分小组开展同一小主题的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不同,把资源包中提供的三个小主题分给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开展不同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安排,活动的目标不同、时长不同,制订出的活动方案会不同,活动的结果也会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资源包中的内容,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也可以根据经验自行设计和添加新的活动内容,采用适合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开展活动,如联合大队部设计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在设计图书角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如好书漂流瓶、空中图书角等。

 方案一,整体实施本主题 主题 1“我喜欢的书”侧重于考察探究活动,通过整理、调查、统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同学们喜欢哪些种类的图书及喜欢这些图书的理由,统计相关数据,从而分析出什么书是大家公认的好书以及这些书能够成为好书的原因,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讨论什么书适合阅读,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好书。本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对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的探究上,通过调查和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和

 分析,引导学生要读适合年龄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活动小组开展调查探究活动,有的小组去调查本班或其他班同学的课外书阅读情况,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的类型;有的小组去学校图书馆调查哪些书借阅频率高及其中的原因;有的小组去开展阅读体验活动,了解常用的阅读方法,提出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指导。在各小组交流调查情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将研究的成果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和展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意识和能力,体会阅读的快乐 主题 2“制作一本自己的书”侧重于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了解了同学们喜欢看的书,也认识到书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萌发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著作的想法,记录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留一份美好的成长礼物。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围绕某方面,如学校一天的生活、某次研学旅行、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经历一次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然后选择材料、工具进行物化制作,同时要围绕主题体现设计制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爱书、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设计意识。值得注意的是,

 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流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工具,提倡小组合作 主题 3“创建我们的图书角”侧重于其他体验活动中的项目设计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对班级同学读书情况的调查和参观学习其他班级的图书角,了解创建班级图书角的步骤、内容、方法,制订设计方案并讨论修改和完善,如图书角位置、所需要的材料、图书分类、借阅规则等,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自己班级需求的图书角并制订借阅规则和选举图书管理员,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项目的规划意识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集体意识。

 方案二:单独实施主题 3 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是书香校园的载体,因而主题 3 可以单独开展实施。在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让学生讨论班级图书角的现状,进行需求分析,也可以到其他班级参观图书角的内容布置和管理方法。了解各种需求后,进行图书角方案的设计,征求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并修改完善,根据图书角空间大小开展图书架设计比赛,看谁的设计最美观、实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图书征集活动,进行图书分类,制订借阅规则,同时选举图书

 管理员,使图书角的效益最大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当然,这个活动可以不局限于班级,也可以为学校设计图书室。

 前面的任何一个小主题也可以单独开展,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以及当地的资源状况合理选择资源包中的内容,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或者根据自身经验自行设计和添加新的活动内容,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开展活动,可以整合语文、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参观、调查、设计、制作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实施。

 【活动主题】制作一本自己的书 【活动背景】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美术素养,对设计制作类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设计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为此学生不仅要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还要把学过的美术知识、劳技知识(色彩知识、美术字设计、手工制作等)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创

 新,为自制书进行配图和装饰,做成一本新颖、有趣的书,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书籍作品,了解书籍的制作过程和封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一本自己的书 2.在对书籍设计的观察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爱书、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意识 【活动重点】

 学习如何设计、制作一本书。

 【活动难点】

 封面的设计、制作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封面设计风格迥异的书籍,示范作品,制作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棒、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礼物,它其貌不扬,方方正正,可我们却能从它身上学到许多知识。猜一猜:它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板书:书) 教师:是啊,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每天我们都要和它打交道。老师手中的这本书和你们平常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教师:说得真棒!这是一本手工制作的书,它虽然比不上书店里买来的书精美,但它记录了制作者的生活,也倾注了制作者的情感,是不是很有意义啊?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好吗?(板书:制作一本自己的书) (二)探究实践

 1.认识书的结构 教师:要想设计、制作一本书,我们先要了解书的组成与结构。你知道书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吗? 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本书,仔细观察。

 学生回答。(板书:封面、扉页、目录、内页、封底等) 本普通的书一般由这五个部分组成,可你知道这花花绿绿的封面上都教师:是啊有些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板书:书名、图片、作者、出版社名称) 教师:正规的图书封底还有条形码、定价等,想一想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条形码。

 (提示学生回忆和妈妈去超市购物结账时的情景,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景,总结条形码的作用,同时指出自己制作手工书一般不需要标注出版社、条形码和定价) 2.探究好书特点

 师:是呀,一本好书不仅结构要完整,还要让人过目不忘。怎样设计才能让自己的书有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

 (1)观察书名与封面图片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本书的封面(呈现事先准备好的一本书),书名与平时手写的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总结:文字书写要规范、美观、醒目。(板书:书名美观醒目) 引导学生明确书名就是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封面图片与书名有什么联系?能不能喜欢什么就画什么?图片的设计要符合什么条件呢? 引导学生回答,师生补充小结:封面上的图片要与书名有关系,要能充分体现书名的内容。(板书:图片体现书名) 教师:除了书名和封面图片,在设计封面时还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封面上还要标注作者(编者)和制作日期。

 (2)了解内页特点。

 教师:是啊,一本好书封面的设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大家看老师手上的这本书的内页设计有什么特点?(出示另外一本书,大屏幕投影)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内容的布局要合理,根据需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或者故事的内容新颖有趣,语言要生动。(板书:内容布局合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3)明确制作流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本好书的要求了,那该如何制作呢?前面我们已经到书店进行了了解,也采访了有经验的教师,下面先看一段采访视频,看从这段视频中你能知道什么。(播放手工书制作视频)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本完整的手工图书,制作前先要收集素材,根据素材把内容编好,然后设计封面,再构思目录和内页,最后装订

 和修改完善。(板书:收集素材编写内容设计封面构思目录内页装订完善) (三)创意制作 1.确定要设计的内容 (1)出示三件示范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总结封面设计的方法与表现方法。

 (2)出示“我们喜欢的书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绘画水平,挑选自己适合的书目,分析可以画些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绘画水平的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喜欢画人物的学生可以给《我的成长剪影》这类书籍设计封面,或者设计《我快乐的一天》的封面;喜欢画房屋树木、小草的学生,可以选择与植物有关的书目,如《我们校园的植物》来设计封面;不擅长绘画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方式来设计封面。

 2.指导学生进行封面的设计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表现方法为自己喜欢或适合的书设计封面。教师巡回辅导解决难点,提醒学生抓紧时间,遇到困难可以请同桌或老师帮助。

 (四)展评交流 请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介绍做法。提问:如果在书店看到这些书,你们想买哪一本,为什么?鼓励学生给予公正的评价,教师加以点评 学生互相交流,吸取他人作品中的优点,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拓展 教师:同学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课我们只为一本书设计了封面,课后同学们还可以为这本书编写丰富的内容。你们看,老师带来的这本《“开心农场”变形记》,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趣呀?(展示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与众不同,书里的内容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试着做一本自己的手工书,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分享。

 主题三 合理消费 主题设计思路 “合理消费”主题是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主题“节约调查与行动”改造而成的综合小主题,也是小学阶段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关于勤俭节约的要求、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教育的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手里的零用钱也多起来了。一些学生讲究名牌、追求新奇,甚至形成了攀比之风;也有一些学生频繁出入网吧、游戏厅,沉迷于玩网络游戏而耗费了大量的金钱;还有一些同学把零用钱花在了校门前的小摊、学校附近的小店里。那么,小学生手里都有多少零用钱?这些钱都来自哪里?怎样引导他们理智、合理地消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合理消费作为本活动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关零用钱情况的小调查,了解浪费现象,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学习科学合理地支配零用钱并能解决购买商品时

 碰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金钱、使用金钱、管理金钱的能力。

 围绕“合理消费”这一主题可以开展很多活动,资源包呈现了一些主题供学生参考,同时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活动,也可以选择与合理消费有关的其他主题开展活动。本主题资源包选择了两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有一定联系的主题:“零用钱小调查”和“买东西的学问”,并将其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呈现出来,供学生活动时参考。其中“零用钱小调查”是整个主题活动的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讨论等实践活动对身边同学的零用钱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学习制订理财计划。“买东西的学问”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做调查、采访、实践等活动,了解在生活中如何科学、正确地购买物品,学会处理商品买卖中出现的问题。

 本主题的资源包还设计了主题评价与拓展板块。主题评价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设计了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进一步凸显评价的多元化,也提示学生日常消费要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获得家长的支持、指导和监督。拓展延伸部分提出了一些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展活动

 的问题,启发学生总结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把活动引向深入。

 主题目标 1.通过开展零用钱小调查和总结购买物品的学问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会初步设计、整理问卷、得出结论的能力。

 3.学习有关科学理财、合理消费的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购物的学问,学习解决购买商品时碰到的问题 主题实施建议 合理消费、科学理财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于理解,但是用零用钱来购买物品却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熟悉的事情。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具象过渡到抽象,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制订理财方案,指导日常消费行为。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建议用创设情境来导入主题

 1.创设活动情境的建议 春节刚过,学生手里都有一些压岁钱,教师可以从询问学生的压岁钱情况入手,请大家说说平时零用钱的数量、来源和去处,还可以说说在同学间观察到的有关消费现象,讨论一下什么叫“合理消费”,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激发研究合理消费、科学理财方面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出主题。

 教师也可以播放商场购物或者学校附近小摊前的场景等,用生活中的普通场景、平凡事情,增加学生的生活感和亲切感,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欲望,引出主题 2.确定主题的建议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兴趣、确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教师可以参考资源包中的思维导图,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关于合理消费的各种感兴趣探究的问题。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在学生提问时适当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思考。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先是根据相似性对相关问题进行整合,然后从是否有研究价值和是否有开展研究的条件、能力等方面入手,对产生的二级主题进行筛选。确定好主题后,按照学生的兴趣或居住社区等条件组建

 活动小组,如零用钱调查小组、浪费现象调查小组、买东西的学问研究小组、理财计划制订小组等。

 3.活动安排建议 确定主题并组建活动小组后,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家长参与和社会力量等因素来灵活安排活动。活动进行可分可合,既可以是全班同学围绕着“合理消费”这个主题下的两个活动共同开展研究,获得较为完整的体验,也可以是分组后选择不同的课题分头进行研究,最后汇总研究成果。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安排,活动的目标不同,活动的时长不同,制订出的活动方案不同,活动的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此外,在安排活动时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如根据学期的长短和课时的多少、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本地的资源状况合理选择资源包中的内容,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并且根据自身经验设计和添加新的活动内容,采用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

 【活动主题】零用钱小调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手中的零用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零用钱来之不易,学会制订理财计划,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学会设计调查零用钱的来源、数量及去向等的表格,了解同学们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并能够汇总分析。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父母、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增强科学理财、合理消费的意识,培养合理消费的良好行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主题的产生 通过对校门口商店前学生购物情况的实拍录像(课前由教师指导拍摄,包括对个别正在购物同学的访问)创设情境,教师再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有关问题,如:大家一个星期有多少零用钱,同学间零用钱数量的差距是多少,零用钱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一般用在哪些方面,有没有浪费现象等,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

 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从而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零用钱小调查”。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1)零用钱的数量:一周的零用钱大概是多少?同学间的零用钱数量是否有差异?差异是多少?男女生零用钱的数量是否不同?个人零用钱的数量在一年中是否也有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零用钱的来源:零用钱的主要来源是压岁钱吗?一般是家长给的还是自己通过劳动挣的?爸爸妈妈给得多还是祖辈给得多?有没有额外的零用钱来源? (3)零用钱的使用:一般会把零用钱花在哪些方面?买学习用品多还是零食、玩具多?是不是经常请客?会不会把零用钱存起来?会不会用零用钱参加爱心捐助? (4)零用钱带来的问题:同学们喜欢穿名牌吗?有没有这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否有铺张浪费的现象?有多少同学生日习惯送礼请客?

 5)父母收入及家庭开支情况:父母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我们手中零用钱的数量跟父母的收入有关系吗?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有多少?我们的零用钱占家庭支出的多少?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 3.建立活动小组,设计小主题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教师根据人数、家庭住址和能力状况等做好协调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4.交流课题方案,教师指导完善 (1)各小组选出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课题活动方案 (2)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3)教师指导评价,重点帮助学生划分好活动的各个板块,使活动更有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4)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活动方案 5.教师强调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1)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2)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

 (3)采访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问题提纲。

 (二)活动实施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1)按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

 明确采访的目的,确定采访内容,设计采访提纲,确定采访记录形式,通过电话联系 预约时间,分工准备所需工具、设备,以采访家长和老师为主。

 (2)设计好有关零用钱情况的调查问卷,展开对全班同学的问卷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3)用各种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习用统计图表表现统计结果 (4)及时交流反馈、总结改进,记好活动日记。

 2.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会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并学会用统计图表。

 (2)指导学生写好活动日记和感悟,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3)指导学生调查时要尽量考虑到普遍性、客观性、全面性 (4)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集体研讨来解决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三)总结阶段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结论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多而杂,很容易跟预先设定的活动主题不完全相符,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筛选资料,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客观的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对整个活动的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交流成功的经验,回顾遇到的困难,还要着重交

 流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经验为后续的活动打好基础。

 3.讨论展示的内容与形式 展示要求多元化,可以借助各种表现手段,如小品、课件展示等,要注意切合活动主题,短小精悍 4.分小组准备展示内容,协助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和物质材料的准备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阶段 1.教师小结前阶段主题活动情况 2.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1)分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包括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活动中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等。形式自主。

 (2)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提问、答辩和提出建议。

 (3)教师评价小结。

 3.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1)分组讨论、制订合适的理财计划,并在班级内交流修改,以小组为单位监督施行。

 (2)小组内互评和成员自评,着重挖掘活动时各人的闪光点,坚持以鼓励为主,教师巡回指导,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小组交流,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小专家”,并请 “小专家”上台介绍经验。

 (3)请家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反馈,特别是对自己孩子在本次活动后的转变和提升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还可以提出活动改进的意见,使家校间达成共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孩子 (4)把“零用钱小调查”中的所得在全校进行宣传,由学生自主提议并讨论决定宣传的方式,如撰写《节约零用钱倡议书》,出刊黑板报等。

 主题四 跟着节气去探究 主题设计思路 “跟着节气去探究”主题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 年级考察探究活动推荐的主题“跟着节气去探究”而设计的综合小主题,也是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一个具体体现。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200 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民俗文化的风向标,所体现出来的光阴轮转、自然变化以及“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是华夏子孙共有的文化基因。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五年级学生尽管知晓一些节气,但并不真正了解它。“跟着节气去探究”这一主题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了解二十四节气,探寻二十四节气的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学会用它来观察和体会世界,把自己融入太阳引领的大自然变化节律中,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本主题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资源包呈现了一些主题供学生选择和活动时参考,如节气与我们的生活、节气的由来、节气的变化、节气与谚语、过清明节等。资源包选择其中两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有一定联系的小主题:“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和“过清明节”。其中“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侧重考察探究的小主题活动,也是本主题活动的认知基础,通过查资料、采访、实地观察和鉴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考察与体验中养成探究意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加亲近自然、亲近土地。“过清明节”是一个侧重其他体验活动中的项目设计小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查资料、采访、调查、设计方案、制作等活动中感受清明节的习俗文化,养成健康过节的良好习惯。

 资源包还围绕节气设计了主题评价与拓展板块。主题评价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设计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一些拓展活动,提示学生可以开展其他相关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

 主题目标

 1.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感受岁月更选,激发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积极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2.能对节气与大自然变化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探究,树立初步的问题探究意识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规划意识、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认识节气对农业生产和我们生活的指导作用,感受二十四节气的节令变化规律和特点;懂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三、主题实施建议 五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二十四节气所传递的节气文化、民俗文化没有概念,往往停留在背背节气歌或听大人讲讲名称等表面的认识上,很少真正了解节气的内容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人文底蕴。通过“节气与我们的生活”的探究、设计策划“过清明节”等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二十四

 节气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本主题活动,建议教师通过以下途径的创设来达成活动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的建议 教师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如呈现二十四节气图(或视频),请学生说一说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讨论节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节气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与节气有关的习俗与文化?在学生对节气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活动主题。

 2.确定主题的建议 学生对该主题有了一定的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可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集思广益,也可以参考资源包中的提示,引导学生从节气的由来、节气与我们的生活、节气的变化等方面提出各种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先是根据相似性对相关问题进行整合,然后梳理出若干个二级活动主题。在选择本小组活动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自己是否有条件和能力研究这个主题。

 3.活动安排建议 在主题确定后,教师还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状况灵活安排活动。本主题安排的“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和“过清明节”两个活动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两个大组,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同时展开研究;也可安排全班同学围绕整体主题来开展活动,并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班围绕“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开展调查、采访、观察和鉴赏等活动,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第阶段围绕“过清明节”,全班开展设计规划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小主题可以根据内容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开展活动。此外,如果学校及教师对于连续开展两个小主题活动感觉有一定的困难,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主题单独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安排,活动的目标不同、活动的时长不同,制订出的活动方案也会不同,活动的结果也会不同。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以及当地的资源状况合理选择资源包中的内容,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并且根据自身经验自行设计和添加新的活动内容,采取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包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

 信息技术等科,融合调查、采访、制作、设计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五年级 教案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