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XX“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自查报告

XX“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21-10-14 09:01:27

 XX 县信访局 “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自查报告

  我局普法工作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信访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深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信访干部的法律意识,维护了全县的稳定。现将我局“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健全普法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普法骨干为成员的“七五”普法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对普法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落实了普法领导责任,确保机构、责任、措施、工作、普法五到位,为普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好规划制定和工作落实。年初,我局制定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层层深入,确保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对全局普法依法治理进行了全面安排。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普法骨干共同参与的格局,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是加强检查督促考核。坚持把普法情况纳入整体工作

 检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年度检查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等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检查中主要采取听、看、查、谈、评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法制考试,并将普法工作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有力的推进了全局学法、用法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开展法律法规教育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为干部分发了普法学习笔记,根据 “七五”普法学习计划,结合信访工作,先后征订购各类法律法规单行本,以领导干部、机关接访人员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利用局务学习会议,认真学习了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的重要创新理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带头学法、用法、守法,牢固树立了依法运用权力和制约权力的观念,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

 二是学习形式多样。针对信访工作特点,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研讨交流的方式,提出要求规范学,经验交流互帮学,联系实际深入学,经常性对职工进行与接访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辅导极力为信访工作中的依法行政保驾护航。全局领导干部每年参加了县司法局组织的法治

 考试,职工参试率 100%,考试合格率达到了 100%。

 三、开展法制宣传 今年全程开展普法宣传。在宣传栏等宣传《信访条例》、信访受理办理工作规范、依法逐级走访等政策法规,开展“宪法宣传月”活动,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信访。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法律法规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提高信访条例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依法决策,认真推行政务公开 我局强化信访处理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信访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做到来信来访有人接待,设有专门的来信来访登记簿,依照有关规定推行了首问工作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加强了对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的依法及时处理,做到有来必接,有访必答,有事必究,落实答复,未发生在全国、全区、全市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五、正视自身差距,及时完善整改措施 半年以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局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接访干部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工作明显规范,信访各项工作也分别受到了上级的肯定。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普法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仅限于常规性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二是个别

 职工学习法律知识观念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认识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部署,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按照要求,结合信访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本单位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落实,不断完善普法工作,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法。

 二是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信访条例》,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综合运用宣传橱窗、宣传栏、宣传手册等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有效性。

相关热词搜索: 自查 普法 治理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