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模式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两篇

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模式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两篇

发布时间: 2021-11-04 11:40:49

 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方式,不仅成为了基层党建的重点,也成为了关爱和情暖农民工的重要举措。嵌入式学习方式采用柔性学习模式,针对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机制、目标和方式等具有弹性的特点,丰富了基层党组织学习的方式与内容,立足机制、目标和方式等多维嵌入,推动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信息化和长效化。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群体,9 2019 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9 9 亿人。他们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农民工流动党员有 0 300 多万,他们在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农民工党员不能缺席。农民工党员具有流动性强、职业多样等特点,这为其组织学习带来了空前挑战。而网络平台具有传播主体平民化、内容多样化、速度即时性等特点,给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带来机遇。将以“学习强国”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嵌入式地介入到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和管理中,可有效提升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

 一 、 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现状 ( 一)学习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由于农民工流动党员流动

 性较强,学习不能够形成规模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组织学习难具有长效约束机制。首先,基层党组织针对他们的组织学习模式不具备持续性,也不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其次,学习机制缺乏灵活性,传统的学习机制虽然也实现了线上教育,但是线上教育内容安排与学习方式存在刚性壁垒,难以适应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特点,也就很难发挥其灵活机动的作用。最后,学习环境影响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机制的形成。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环境受其工作性质、生活环境、职业习惯和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习方式存在间断性,学习内容也不系统。尤其是在教育背景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学习环境影响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更是影响了学习方式的 连贯性,致使良好的学习机制难以建立。

 (二)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能力关系到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方式创新和学习思维的应用。由于学习模式停留在传统集体学习的模式,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能力受到一定制约。在传统学习机制下,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能力培养多以党建知识和自身权益维护为切入点。进入新时代,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组织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导向,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提升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和社区自治的行动能力。而当前农民工流动党员多是在城乡从事建筑、快递、外卖等体力劳动,素质参差不齐,又缺乏有效的学习引领,学习内容流于形式,难以入脑入心。一些农民工流动党员视学习培训为负担,不能正确处理好

 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他们缺乏对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的自我钻研,导致自我学习能力下降。

 (三)学习方式需要丰富。当前农民工流动党员组织学习方式停留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两个层面,学习方式尽管保持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形式仍旧比较单一。其中集中学习多为理论学习,仍以“灌输”宣教和被动接受为主,宣讲内容相对照本宣科。组织学习方式存在一定模式化、套路化,学习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反馈交流机制相对缺乏,受众群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和调动。学习强国等线上教育形式上线后,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组织学习没能很好地将其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方式,组织学习方式并没有完全创新,学习评价体系还有待科学规划。

 (四)学习目标量化有待加强。学习目标的量化不足影响了学习模式的延伸和拓展。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提升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激励他们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一些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如何学、怎么学、学什么没有明确规定,随意性很大,难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长期以来,流动党员组织学习目标并不凸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空巢和口袋党员两个较为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组织学习目标设定和目标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和过程性

 控制,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效果难以有效掌握,难以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影响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及学习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二 、 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模式存在的问 题 (一)学习内容结构性失衡。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内容,目前从“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和相关教材来看,针对当前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较多,但是涉及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权益维护、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内容较少。内容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农民工流动党员对组织学习内容关注程度不高,为了应对组织检查和考核,学习模式难免出现取向牵强的局面。一些基层党建平台学习内容的侧重点模糊不清,线上线下学习不能充分融合,内容也呈现同质化、单向化的趋势,没能充分发挥网络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互动功能,致使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参与率下降。

 (二)学习目标存在异质性。学习目标异质性主要是指目标设定之间存在差异,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的实际目标和组织设定的目标间出现了差距。对于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一方面,为满足职业需求,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目标要与其关注的安全知识、技术技能、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出现,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必然促使学习目标与时俱进。然而组织

 学习设定的目标多聚焦提高农民工党员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等,与农民工流动党员实际学习目标存在差距,两者之间的目标异质性成为了当前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模式创新的障碍。

 (三)学习内涵缺乏针对性。组织学习内涵在于改善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作风和精神面貌。由于较为宏观的学习模式形成的学习机制对农民工流动党员不具有针对性,而农民工党员的职业特征、文化教育程度、参与组织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时间长短等的差异,需要组织学习模式从基层党员的学习需求层面进行创新。而宏观的学习模式不能为农民工流动党员提供稳定的学习途径,也不能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学习机制不稳定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更需要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式开展组织学习,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拓宽教育维度,将线上教育资源嵌入到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党员学习内涵,提升党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学习方式缺乏多样性。目前,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托集体组织学习和工作闲暇时间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学习。不少基层党组织仍过多地偏重或拘泥于传统的常规性、周期性的单调集体学习模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络平台嵌入方式下,虽然强化了党员与网络平

 台的关系,但这种学习方式嵌入性较差,在党员主动学习不强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懈怠心理。为摆脱传统学习模式的劣势,多元化的学习模式需要满足多样性的学习需求,采取现场体验、专题活动、交流互动等现代教育方式,借助微博、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工具,将会大大提升组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 、 推动农民工流动党员嵌入式学习方式创新 (一)学习机制柔性结构嵌入。首先要明确农民工流动党员的身份参与和组织学习的角色定位。流动党员的隐蔽性和基层党组织的空巢化,使得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不能得到合理安排,存在学习方式过程淡化和目标执行偏弱的短板,可以通过结合柔性管理和柔性目标补齐短板,从而推进新的长效学习机制建设。其次要根据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工作时间和岗位角色,对其学习结构进行差异化调整,增进基层党组织的适应性。此外,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机制要创新价值理念和激励机制,发挥大数据优势,系统地针对组织学习的过程设定柔性化管理系统,实现分类施策、个性化精准服务,增强农民工流动党员正确对待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开拓意识,柔性实现农民工党员学习的制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进一步调动农民工流动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目标嵌入学习过程。把党建目标嵌入学习过程,让党建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政治领导和组织引领效果的最大化。农民工

 流动党员学习目标和过程优化不是简单地接受线上教育或者定期接受组织的定向教育,而是将基层党建中的目标嵌入,以可控性手段调动资源实现组织学习的目标诉求,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一方面,要针对农民工流动党员能力提升进行学制内容的安排,提升学习目标精准嵌入学习过程的实效,提升农民工流动党员的专业素质和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胜任力。另一方面,要将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管理与服务的融合、共享与安全的融合,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的规模效应,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过程管理需要绩效的柔性结构介入,嵌入式的组织学习评价和过程跟踪将推动学习目标量化。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通过构建网上学习组织架构实现了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是优化学习过程管理和过程学习评价的重要载体。

 (三)智慧学习嵌入和创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智慧学习方式的一种。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以来,深受广大党员的欢迎和青睐。但是基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条件下,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需要更多智慧化的创新。第一,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将党建学习柔性和隐形地嵌入其中,以智慧化的方式形成学习的环境,释放智慧学习的影响作用,形成明确的智慧化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创新机制。第二,更好地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智慧化管理效能。基层党组织建立智能化的内部管理系统,根据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对其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分类和

 量身定做,不仅提高他们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而且强化他们的党性修养,提升服务党员的效能。第三,创新和拓展延伸智慧学习渠道和阵地。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尽管存在分散性、不稳定和难以组织的特点,但基于流动性的动态化管理则需要把“学习在 网上,实践在网下”的新型党建学习方式统筹起来,在交互反馈中厘清党员的所思所想,实现同频共振,使党员学习活动更具实效性。

 (四)

 定向嵌入与学习机制创新。在流动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党员组织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定向学习和自主学习。定向学习的内容包括了定向短信、定期的党课教育、定点的集中学习等。而自主学习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以学习强国等为代表的自主学习平台,具有随机性、随时性、学习内容更新快、学习方式多元等特征。具体到农民工流动党员组织学习创新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第一,定向学习的多元化、动态化。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在定向学习中,以党建目标和党员素质提升为主要的诉求,根据动态化的过程,切实解决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第二,要丰富学习平台。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学习需求,搭建自身平台,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邮箱等多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创新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方面,基层党组织还要根据农民工党员的工作实际,结合其岗位角色的胜任水平,有目标地开展组织学习评价与组织学习管理,并对流动党员进行学习跟踪,运用智慧化工具,拓展其学习的空间,提升其学习能力。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务工经商的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X XX 市人才服务局人事代理党委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初步实践

 X XX 市现有流动党员党支部 X X 个,代理流动党员 X X 人。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加强沟通联系、构筑工作载体等途径,实现了流动党员有效管理。

 1 、 千方百计建全组织,让流动党员有 “ 家 ” 可归

 近年来,随着人才服务局管理的人事代理档案的大量增加,人事代理党委管理的流动党员数量也快速增长。由于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极不稳定,许多人为生计奔波,而且通信方式经常变更,所以给人事代理党委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这些流动党员的特点

 是“三大”,即流动性大、数量大、分布范围大。而且基本是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其中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为了让每一个流动党员一报到就能及时接续组织关系,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有一种到家的感觉,人事代理党委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先后建立健全了 3 53 个基层党支部。党支部组建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本单位流动党员组成的纯整建制党支部,二是由本单位流动党员组成并挂靠一定比例其他单位党员的党支部,三是由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党支部。另外,先进性教育期间,人事代理党委还成立了三个个人代理流动党员党支部,本地党员支部、外地党员支部和出国人员支部,后合并为人才服务局综合党支部。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x xx 年后,又在个人代理的流动党员中选任了 X XX 名政治素质高、有责任感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新建了 X XX 个综合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对有 5 5 名以上党员的 x xx 家新经济组织代理单位进行了走访、考察,对符合条件的建立了新的党支部。实现了每个流动党员都有“家”可归。

 2 、千方百计查找失联党员,让每一个党员都回 “ 家" "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许多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一度失去了联系,既不利于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也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建设。

 为了让每一个失联党员尽快回“家”,人事代理党委按照上

 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于 x xx 年上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专项工作。制定了“排查流动党员工作方案”,制作了“查找日报表"和“查找周统计表”,认真查找,坚持日报表周统计,历时三个月,共排查、联系到流动党员 X X余人。对这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 X X 余名流动党员,通过邮箱、 QQ和微信等方式,让他们重新填写《党员信息表》,对在本市工作居住的,告知他们前来领取学习资料,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配档表的要求,通过自学,自我对照检查,写出整改汇报;对在外地工作的,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让他们主动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参加当地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提交电子版思想汇报。

 在总结前期查找流动党员的基础上,X XX 年下半年以来,又对经过多番排查仍未联系到的流动党员制定了进一步的排查计划,逐份查阅他们的人事档案,详细记录本人及亲属的通讯地址,通过信函方式再与他们取得联系,持续做好查找流动党员工作。

 XX年,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党员的工作圈、亲属圈、朋友圈,采取走访、电话、短信、 qq、微信、致失联党员的一封信等联系方式,认真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家庭状况、从业情况等基本信息,更新联系方式,完善流向台账,共查找核实流动党员 x x 余人,并分别确定联系责任人,坚持定期联系,形成联系常态,让每一个流动党员都回“家”。

 3 、千方百计搞好服务,让每个党员都感受到 “ 家" " 的温暖

 窗口服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事代理党委的服务形象。日常工作中,人事代理党委的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努力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流动党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大厅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接待来电、来访,还是办理具体业务,都严格执行窗口服务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五个一”文明服务。为建设真正的流动党员“温暖之家”,人事代理党委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切实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让流动党员到这里门好进,人好见,事好办,办事快,感受到自己的尊严; 第二,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贴心服务,让前来办事的流动党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三,工作人员仪表大方、整洁,坚持职守。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服务效率快,做到“零失误”从而实现“零投诉"。

 第四,在搞好管理服务的同时,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努力把流动党员紧紧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为把党组织建设的更好尽心尽力。一是不定期举办党的理论、党史知识专题辅导讲座;二是根据学习教育内容,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四是举办唱红

 歌、摄影、书画、演讲等比赛,纪念建党、建国、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等活动,充分展现广大流动党员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五是办好“党建之窗"“党务指南"“学习园地”等党建栏目,利用多种平台,宣传党建工作的典型事例,以及好经验、好做法,与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

 二 、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难的现状及原因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难”:

 1 、

 去向难掌握,党组织与党员联络难。党员流动出门不向组织报告,变动地址不向组织反馈信息,返乡后也不通知党组织,整个处于“断线”状态,党员流出后便成为“挂名”党员。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向不知,党组织很难与其联系联络,难以了解他们在外的情况,出现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不愿找组织,组织要求不了党员的现象。据调查,近两年来,x xx 市流出市外的 x 14xx 名党员中,偶尔与组织保持联系的只有 x x 人,仅占 50. 65%,就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也只是向组织告知联系电话、住址而已,很少有回家参加组织生活或汇报工作、生活状况的。

 2 、

 流动太经常,党的活动开展难。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经常变动务工地点,不易及时准确的掌握其行踪。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效果较差,活动开展困难,许多需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活动无法开展,如党员定岗定责、联户帮带等活动。甚至造成有的党支部连支部换届、党员发展、党员评定等都因流动党员外出不能回,在家党员过少而被迫延迟或搁浅。部分正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流动党员,例如刚刚返乡但还是预备党员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因为没有立即找到工作岗位,其组织关系挂靠在党支部,自己则外出务工,党组织无法对其开展培养考察工作,影响正常转正手续办理。此外,基层党组织也因党员外出,对流动党员的目标管理、民主评议、甚至党费收缴等工作都不能较好的落实。

 3 、情况太复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一是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明,没有较好地建立双向的协作管理机制,加之经费、力量、机制等原因,出现部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的“盲管”党员;少数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却无接纳处,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去处,沦为“口袋”党员。二是流动党员个体素质有差异,有的不能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和管理,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外打工挣钱目的明确,价值取向于追利思想较重,其党性、组织观念不强,有的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呈现“边缘化”、“空心化”现象。三是根据流动党员流出的实际情况建立固定或临时流动党组织或党小组,党组织的覆盖面较小,职能较弱,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和新型经济组织未建立党组织,没有开展党建活动,致使

 流动党员很难接受到党的教育和管理。

 正是由于“党员流动性大不便管,有的党组织认识不够不想管,教育管理模式落后不会管,流动党员思想复杂不好管”等种种原因,各级党组织虽然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也尝试了一些新的举措,但流动党员仍然难以教育管理到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认识有偏颇。部分基层组织负责人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对管理信心不足,不能有所作为,不如放任自流,没有将其纳入工作视野,对本地党员流出或外地党员流入情况,采取顺其自然的冷处理态度。二是流动党员本身党性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党性、组织观念淡化,出门不打招呼,回家不报告,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的义务。三是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不健全。流动党员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没有建立较好的协作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扯皮”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中,操作不严、步调欠一致。另外,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也受各种条件制约,内容较单一,并习惯于管静不管动,没有切实制定和实施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 、 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 、理顺组织关系,构建教育管理网络。

 一是强化责任。

 各级党组织必须增强意识,将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并将责任制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身上。二是实行流入地与流出地双管制。弄清流动党员的地址、从事的工种及近段心理、思想状况,积极与党员流入地取得联系,搞好党员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双方衔接,实行双方协作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依托外来人口聚居地和行业类型建立党组织。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沿海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建立党组织。

 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2 2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动党员行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流向复杂,应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的行为,实施流动党员监管机制。一是报告登记制度。党员流进流出,均要报告登记,进行分类,党员外出前写出报告,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行业以及联系办法,党支部及时对外出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二是定期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在外每年至少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工作(生产、经营)、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两次,汇报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三是分工联系制度。党员原单位(流出地)党支部委员每人分工联系 2 2- -4 4 名流动党员,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向他们寄发教育资料,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帮助他们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流入地党组织不仅要主动接纳,而且要明确专人进行联系,并及时与流动党员走访谈心,为其排忧解难。

 3 、 改进方式方法,拓宽教育管理渠道。流动党员一般都具有思维活跃、素质较高、接受新生活事物能力较强等特点,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在实处。一是要注重教育时间的时节性。外出党员一般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返回家乡较多,对此,基层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作好流动党员培训规划,组织返乡的党员进行行前或返乡后的集中教育。二是要讲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座谈、意见征求表信函、电话及短信息、寄发光盘及网络等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三是力求党员评议处置的严肃性。对流动党员的评议和处置工作,要严肃纪律,严格标准和程序。把流动党员活动证上记载的内容作为考察评议流动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动党员的评议,流入地党组织要事先根据党员的现实表现作出初步评价,再征求流出地党组织、党员群众对流动党员的评价意见,双方商议一致后按规定作出评价意见和处置结论。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工 两篇 对策

版权所有:杨帆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杨帆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杨帆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6030136号